吕子辰
摘 要:随着国家对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的加强,对一些历史文物的修复保护工作也如火如荼地进行。我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一些石质文物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造成了损坏,加强对这些石质文物的修复保护愈来愈重要。基于此,文章先就太平天国石质文物的现状以及石质文物病害进行分析,然后探究太平天国石质文物病害原因和修复保护的措施,希冀通过此次的理论研究,为实际的石质文物的修复保护提供相应参考。
关键词:石质文物;太平天国;修复保护
太平天国时期的石质文物上都刻有大量精细的图案和文字,且形体庄严敦厚,纹饰匀称协调,刀法细腻,刻工精良。反映了当时太平天国掌控的江南富庶之地能招募众多能工巧匠为王侯修建王府宅邸,为后人留下了具有很高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的石质雕刻作品。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些太平天国石质文物在太平天国覆灭之后几乎被清军销毁殆尽,所剩下的石質文物凤毛麟角。当前保留的太平天国石质文物主要是以实用为主的,在我国许多地域都有,如金华、南京等地。
1 太平天国石质文物的基本情况
从我国古建筑的用材来看,主要是砖瓦木石,石材并非是主体,但是其重要组成。历史建筑中的石质构件都是结合建筑环境与氛围雕刻相应的故事和图案的。这些石质的历史文物成为中华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保护好这些石质文物是保护中华文化遗产的重要工作。
在我国的历史发展中,发生于19世纪中期的太平天国运动长达14年,其立国时间比较短暂,只是中国历史中的昙花一现,其石质文物也如沧海一粟。但在短短的十几年中,太平天国的能工巧匠精雕细琢修建了诸多王府馆衙,留下诸多珍贵的雕刻作品。太平天国的石质文物具有多样性的特征,它既有不可移动文物里的石质构件,如古建的石质雕刻构件及图案,也有可移动文物里的石器、石物,如门当、石鼓、石柱、水池等。
所谓的门当就是石门墩,是在大宅门抱框下有着固定作用的扁鼓形石雕部件。由于鼓的声音宏阔威严,老百姓相信其能够辟邪,所以民间用石鼓作为门当。太平天国时期的门当多是圆形的,也有方形的,图案比较多样化,如狮子戏球、麒麟回首等,都是比较常见的雕刻内容。
另外,太平天国石质文物中的石柱也是重要文物类型,其主要用途是把上部柱子荷载传递到地表加固木柱,有着防蛀及装饰的功能,在形态上也比较多样化,圆形、方形和盆形是比较常见的。
太平天国时期的石鼓当前只存2只,是当年太平天国天朝宫殿的旧物。石鼓形体上比较敦厚,纹饰也比较协调,底部的直径略小,表面上下有回纹,中间腹部两侧有饕餮纹。高约45厘米,顶部直径36厘米,底部直径33.5厘米。这一对石鼓是在江苏省南京市天朝宫殿遗址西花园水池中发现的,后来移藏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图1)
太平天国现存具有代表性的石质文物是在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瞻园)的基本陈列馆内摆放着的一件形状硕大的石雕水槽(图2)。水槽长173.3厘米,宽84.8厘米,高38.5厘米,深21.8厘米,水槽周身雕刻有龙、凤、虎、寿等花纹(图3)。著名史学家罗尔纲先生对其进行仔细研究,认为其为太平天国艺术品,定为国家二级藏品[1]。
2 太平天国石质文物主要的病害呈现及产生原因
2.1 太平天国石质文物主要的病害呈现
太平天国石质文物的病害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对其病害的原因进行分析对修复保护石质文物有着积极作用。石质文物是天然石材进行雕刻形成的,石材结合岩矿特征在受到外力及水侵蚀等作用影响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害。太平天国石质文物有的是耐酸性花岗岩,有的是大理石及白云山碳酸盐类石质。由于石质上的差异以及受到外界影响因素的不同,就比较容易出现不同的病症[2]。太平天国石质文物中的天朝宫殿内宫石门有“月”字的一面由于风化严重造成了损坏,还有石柱础表面也有着比较严重的起甲以及酥碱,有的雕刻细处还存在着锈迹以及霉菌斑等。再有堂子街太平天国壁画馆进处石门当存在着严重劈裂及酥碱的病害,呈现出的裂纹纵横不规则,有的纵向裂纹的深度达到一两厘米深。还有照壁基座能扫起石屑碎末等。这些都是比较基础性的病害。
2.2 太平天国石质文物病害产生原因分析
从太平天国石质文物病害产生的原因能够看到,主要是风化作用、侵蚀作用、静态疲劳等诸多原因造成的,而最为严重的是风化作用和化学污染。从太平天国石质文物病害的风化作用来看,主要是造成了石质的疏松以及表层的粒状脱落等,内部的节理裂隙扩张增加(图4)。在风化作用下,这一整个过程是比较慢的,但是生物作用、化学作用和物理作用是同时进行的,所以造成的损害就比较严重。风化作用当中的物理风化是重要内容,这种机械风化在风沙的击打及温差变化的因素影响下,就会造成石质文物的损害[3]。太平天国石质文物在寒冷酷暑等因素的影响下,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裂痕。温度因素的影响也是比较突出的。从化学风险的作用因素来看,主要是受到外界的二氧化碳、氧气与二氧化硫等和空气中的水相结合,产生反应后就对其造成危害。
3 太平天国石质文物修复保护的措施
太平天国的石质文物修复保护措施的实施过程中,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可从以下几个层面实施:
第一,改善石质文物环境。太平天国的石质文物修复保护措施的实施中,在保护方面可以以改善石质文物的环境为着力点,对于那些不能移动的文物做好相应的保护性构筑物,做好防渗以及排水的防护措施以及控制振动噪音的工作。从环境条件方面进行改善,就能对石质文物起到保护作用[4]。
第二,加固修复措施的实施。石质文物的修复保护工作开展时要按照保护的原则,对那些已经产生龟裂、起甲和破裂的石质文物,要采取加固修缮的方式来延长其寿命。当前的石质文物在近几十年的风化程度大大增加,主要是环境的污染造成的,酸雨以及氧化物等造成了环境的腐蚀性加大,这对石质文物的破坏力度也会加大[5]。对于那些产生了裂缝以及严重风化酥解的太平天国石质文物,要采用相应修复方法,如通过黏结力比较大的环氧树脂进行实施黏结,风化酥解的石质文物可以通过化学措施,运用化学涂料将酥松的沙粒粘紧。
第三,對已经修缮的石质文物要做好表面封护措施,延长石质文物的寿命。石质文物的修复保护工作开展中,通过先进纳米封护技术的应用,能将石质文物防水深度从2毫米提高到2厘米,并且表面载重量不到千分之二,色差只有百分之一,在抗紫外线的能力上也能有效提高,还能有效防治微生物腐蚀[6]等。石质文物的保护中,为保障其安全性,要采用无色透明的材料应用,并且可以和江南地区的地理环境以及气象要素进行有机结合。保护材料的应用过程中要在物理力学性能以及抗风化能力等方面按照要求做好检测工作,并要选择对人体无毒性以及对环境不造成污染的材料作为表面封护材料。
第四,做好表面的清洁工作。太平天国石质文物的历史价值及艺术价值比较突出,所以做好石质文物的保护修复工作也比较重要,要充分注重在操作中按照要求做好清洁工作。清洁时要注意遵循保持原状以及最少干预原则,将脱盐以及一般性污迹和苔藓等杂质清理干净。一般性的污迹主要有灰尘以及生活垃圾等,如果是用水洗不掉的污迹可放入到超声波清洗器中,通过烯酸溶液实施快速清洁,通过去离子水进行清洁。盐分侵蚀是化学污染的结果,一些氯化物等盐分对石质文物产生的侵蚀是比较严重的,所以要对表面有着溶于水有害盐分的石质文物使用蒸馏水清洁[7]。而对于深入到石质文物内部的盐分可在表面敷上纸浆,喷洒蒸馏水保持湿润,在毛细管的作用下能将盐分溶出,这样就能达到清理盐分的效果。对于石质文物上的苔藓等低等生物的污染物,可通过碳酸氢钠等按照相应比例调试加以应用,能起到良好的清洁作用。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太平天国石质文物的修复以及保护工作的开展,要从多方面加强重视,按照实际石质文物的病害采用多样化的方法进行修复保护。随着对太平天国石质文物的研究愈来愈多、愈来愈深入,做好石质文物的修复保护工作也就愈来愈重要,这是对历史信息丰富的重要途径。希望此次对太平天国石质文物的病害以及修复保护的研究分析能对解决实际问题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太平天国艺术(下册)[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4.
[2]彭勇,姚晓伟,胡勇杰.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石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研究[J].城市勘测,2016(3):97-100.
[3]詹长法.石质文物保护最新研究成果的探讨交流2015中国石质文物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述评[J].中国文化遗产,2015(4):46-49.
[4]李静.浅谈石质文物的技术保护[J].参花(上),2017(5):127.
[5]李宏松.石质文物保护领域四个概念及术语的研究[J].中国科技术语,2010(2):51-54.
[6]刘彦琪.挽救石质文物[J].百科知识,2016(21):19-21.
[7]冯楠,王蕙贞,宋迪生.环境因素对露天石质文物的危害——以集安市高句丽王城、王陵和贵族墓葬为例[J].边疆考古研究,2016(00):316-324.
[8]张秉坚,铁景沪,刘婷.防止化学保护的保护性破坏——大型石质文物化学保护中的问题和对策[J].石窟寺研究.2010(00):207-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