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可以这样“玩”

2018-10-20 10:13王冬梅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课本剧整本书导图

王冬梅

“得语文者得高考,得阅读者得语文。”这已经成为今天最响亮的口号,它表明了语文的重要性,更点出了其重中之重在于阅读。众所周知,语文的提高需要长期积累,阅读习惯的培养更要从小抓起。那么,我们怎样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从小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呢?笔者认为,玩是孩子的天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可以从“玩”着手。

一、在绘本故事中“玩”阅读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识字量与理解能力限制了他们的阅读范围,纯文字的图书对于低年段的孩子们来说是干涩、枯燥的,而绘本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绘本,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指以绘画为主并附有少量文字的图书。但如何让孩子们爱上绘本,并从绘本故事中拓展阅读呢?比如,我们可以将孩子最爱玩的“过家家”和绘本结合起来,将角色扮演融入到绘本中,尝试着让孩子变成绘本中的主角,这样摇身变为主角的孩子就会很快地进入到绘本故事中,在角色扮演中理解绘本故事。我们还可以与孩子们一起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绘本故事的前传或后传,与孩子们一起对故事展开描述,而故事里的内容不再只局限于绘本。通过这样的“玩”,激发起孩子们对绘本的阅读兴趣,让孩子们爱上阅读。

二、在思维导图中“玩”阅读

对于中年级的孩子们来说,随着识字量的逐步增大,简单的绘本、寥寥几句话已经无法满足孩子们的阅读欲望了。但孩子们在阅读纯文字的书籍时,只单纯地关注故事的情节,难以提升孩子们的学习力,如对信息的捕捉能力。这时,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们采用画思维导图的方式,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并锻炼中年段孩子们的信息采集能力。这点启发源自全国“班班有读”儿童阅读活动及“一米阅读”(“语文主题学习”线上学习的APP)整本书阅读活动。“班班有读”活动任务中要求孩子们每天阅读后,根据阅读的内容画出“鱼骨图”,用“鱼骨图”来梳理故事的情节,这使得孩子们产生了更加浓厚的阅读兴趣,画出“鱼骨图”的阅读方法,使孩子们感受到了阅读带来的乐趣,使阅读成了一件快乐的事情。“一米阅读”整本书阅读活动也一样,每读完一本书,会有画出四到五个思维导图的任务,孩子们通过画各种各样的思维导图,拓宽了思维,增加了积累,也激发了兴趣。

三、在整本书导读中“玩”阅读

到了高年级,孩子们已掌握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我们可以在引导孩子们进行整本书阅读活动中,进一步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在导读活动中“玩”阅读。这要求我们的老师要有一定的课堂引导力,通过设置疑问激发阅读兴趣、畅谈读后感、预测情节发展、讨论主人公命运等各种方式,引导孩子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文本阅读中来。以深圳市福田区东海实验小学刘学金老师的一节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穿堂风》为例:课堂上,刘老师一步步引导孩子们对《穿堂风》中的故事情節、人物的行为、命运等进行预测。整节课上,没有老师多余的分析,全是孩子们在自由地发表揣测、畅谈感受,师生之间轻松得让人感觉这不像一节课,倒像老师引领着孩子们在阅读中“玩”,以旁观者之姿、以主人翁之姿,就这么在文本中走过。但孩子们却在就故事中人物语言透露出来的观点畅所欲言,对故事情节的大胆预测,就片段阅读分享内心感受等过程中,思维得到碰撞,激发了孩子们浓厚的阅读兴趣。

四、在课本剧演出中“玩”阅读

重庆市话剧团团长陈家昆认为,用戏剧的形式,将书本上“死”的知识活灵活现地呈现出来,让孩子既能感受艺术的熏陶,又能学到知识。课本剧表演也是让孩子们展示阅读能力的好途径。要演好课本剧,孩子们必须要认真阅读文本,梳理清楚文章结构,把握好人物性格特点,合理安排故事情节,创编出既保持原作的创作意图,又使故事情节更紧凑、人物性格更鲜明的剧本。学生要想演好剧本,必须要仔细地揣摩每一个关键词,每一个富有表现力的细节,从而传神地演绎出剧中的角色。如,我在教五年级孩子们学习《花木兰》一课时,跟孩子们介绍了这一课的体裁是剧本,我让他们进行自主阅读,并通过课本剧的形式展示阅读的成果。我让孩子们自己选出导演与编剧,并以自荐或他荐的方式挑选出扮演剧中角色的演员,分角色排练,一星期后进行汇报演出。孩子们从来没有演过戏,一听到这个任务,顿时便兴奋起来,他们聚在一起研究课文、商量剧本,讨论人物神态动作,准备简易道具,乐此不疲。而不参与演出的同学,我要求他们当好观众,要对演出做出点评。点评演员的动作、神态、外貌、语言是否能够体现剧本的要求,能否演出角色的特点,因此,观众们也没闲着,也要仔细阅读剧本,揣摩角色,以便观演后点评。这样的“玩”法,激发了孩子们无限的兴趣,让他们的阅读更深入。

五、在家校共读中“玩”阅读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意识到阅读对孩子学习语文的重要性。他们开始关注孩子阅读兴趣培养和阅读能力提高等问题。家庭的良好阅读氛围也会是孩子们阅读兴趣持续发展的基础。但大多家长在给孩子选择读物的时候,会陷入困境,他们不清楚什么样的读物更适合自己的孩子读。这时候,老师就可以根据孩子们的学龄特点,根据孩子的阅读水平,给孩子们挑选适合他们阅读的书,这样可以很好地避免读物过于简单或者过于晦涩难懂。小学生的向师性强,这是众所周知的,老师推荐的书,孩子们喜欢去看,如果老师亲自带读并布置一定的任务,孩子们也乐于接受。比如,我们有些老师带着孩子参加“一米阅读”活动,参加“班班有读”活动,给孩子们推荐了书籍后,每天给孩子们布置一定量的任务,孩子们都非常积极地去完成,甚至是在老师没有及时布置任务时,反过来催促老师布置新的阅读任务,孩子的阅读兴趣非常的浓厚。但这种浓厚的阅读兴趣要持续发展下去,则需要家长们的参与。家长们可以在家里与孩子一起进行亲子共读,给孩子当任务军师,或者跟孩子一起讨论书中的内容,并将孩子阅读的身影及阅读的成果以微信相片、视频打卡的方式在家校群、微信圈里共享,从而进一步激发孩子持续阅读的兴趣,让孩子参与阅读的动力更足。这种家校共读的方式,会更有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猜你喜欢
课本剧整本书导图
《论语》整本书阅读
PEP《英语》六(下)课本剧Freer and happier
烃思维导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中职语文课堂课本剧运用现状的调查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语文课本剧课程的开发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