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永庆
县 政府发文,农村满70岁无儿无女的孤寡 老人,都可自愿进养老院,由政府养起来。文件发下去两个月了,落实得怎么样?县长亲自查访。
到了边远的叉口乡,县长向户籍民警调取了黄岭村符合条件的老人名单,然后来到乡养老院,一一询问老人是哪村的、姓名,有什么意见和要求。老人们眼里噙着泪花感谢政府。
县长把养老院里黄岭村的老人和民警提供的名单相核对,发现还有符合条件的没进养老院。为了弄清原因,县长驱车赶到黄岭,一一见过那几位老人后才放了心。原来他们有人接济,生活尚能自理,暂时不愿进养老院。
从调查结果看,黄岭村落实县政府文件是认真的,工作做到了“不落一人”的要求。对叉口乡乃至全县可见一斑。想到此,县长很高兴,决定返回乡政府听取汇报。
车子开出黄岭村,路边迎来一个小餐馆。县长忽觉肚子有点饿,看了看表,告诉司机在此用餐。在等上饭的空儿,县长见一老者,弓腰驼背,衣衫褴褛,一手提塑料袋,一手托破草帽,在餐桌间蹒跚,嘴里嘟囔着什么。便有食客或投之以钱币,或予之以食物。乞讨!乞讨!县长脑壁上出现了偌大的双叹号。
县长把老者扶在身旁坐下,问:“老人家多大年纪?”
老者钩着食指答:“90岁啦。”
“老伴可健在?”
老者摇摇头,神情黯然。
“有儿子吗?”
“有。”
“儿子不养你?”
“他连自己都养不了,进养老院了。”
县长一头雾水,接著问:“老人家是哪村的?”
老者指指窗外:“就这村,黄岭。”
“你儿子叫什么名字?”
“王踢琐。”
县长翻开笔记本,养老院里的确有个王踢琐,70岁,黄岭村的。
县长打破沙锅问到底。原来,王踢琐一辈子没成家。按县里文件规定,王踢琐的爹当然有儿子,所以不够进养老院的条件;而王踢琐没媳妇当然没儿子,所以够条件。
县长说:“老伯伯,你上我的车,咱一块去乡政府。”
乡长汇报说:“王踢琐父亲的情况的确很特殊,我们已经给民政局打了报告,让他进来。”
县长手往桌上一拍:“特事特办,批了,今天就办!”
县长心情很沉重。临走,握住乡长的手,语重心长地说:“你们做得很好。看来,我们对文件制定的前期调查应作进一步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