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X线摄影与普通X线摄影在骨骼系统中的应用情况对比评价

2018-10-20 10:48刘志飞李亮杰
健康大视野 2018年8期

刘志飞 李亮杰

【摘 要】目的:对比和评价计算机X线摄影与普通X线摄影在骨骼系统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影像科的骨骼系统摄片260例,其中计算机X线摄影和普通X线摄影各130例,观察和比较两种摄片方法的结果。结果:计算机X线摄影的优质片率和不同组织图像质量均显著优于普通X线摄影(p<0.01),废片率显著低于普通X线摄影(p<0.01)。结论:骨骼系统计算机X线摄影的摄片质量优于普通X线摄影。

【关键词】骨骼系统;计算机X线摄影;普通X线摄影

【中图分类号】 R971+.8

【文獻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8-240-01

传统X线摄影是通过摄影、水洗、干燥和显影等操作技术呈现出病灶部位,之后由一名或两名专业医生对影像资料进行观察、读片和分析,得出诊断结果,因成像程序、曝光条件、胶片质量、暗室环境、药液及机器老化等因素的影响,摄片质量较低,且传统X线摄片的观察范围较小,不可调节,影响了其摄片质量。计算机X线摄影是一种新的影像技术,为了比较其与传统X线摄影在骨骼系统中的应用情况,笔者进行了如下研究: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影像科的骨骼系统摄片260例。其中计算机X线摄影和普通X线摄影各130例。行计算机X线摄影的130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87:63,平均年龄为(52.26±6.53)岁,摄片部位:头部、脊柱和四肢分别为27例、63例和40例。行普通X线摄影的130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84:66,平均年龄为(52.29±6.51)岁,摄片部位:头部、脊柱和四肢分别为25例、62例和43例。统计学分析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观察指标 观察摄片质量及不同组织图像质量。

应用“全国放射科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学术研讨会纪要”[1]对摄片质量进行评估:扫描部位准确、对比度好、清晰度高,未见伪影和划损等情况为甲级片;与甲级片相比,存在一项不足,但对读片效果的影响的不大为乙级片;与甲级片相比,存在两项及以上不足,严重影响了图片质量为丙级片,即废片。甲级片所占的百分比为优质片率,废片所占的百分比为废片率。

将图像质量的评分设置为1~10分,评分越高,则图像质量越优,由三名影像科医师对不同组织部位的图像质量进行评估,若其中两位医师对同一样本的评分差值≥2分,三位医师均需放弃原有的评分,合议生成同一个评分。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8.0软件分析和处理数据。p<0.05,则统计学差异明显,p<0.01,则统计学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摄片质量 计算机X线摄影的优质片率显著高于普通X线摄影的优质片率(p<0.01),废片率显著低于普通X线摄影的废片率(p<0.01)。详见表1。

2.2 不同组织图像质量 计算机X线摄影骨质皮、骨松质、骨膜、软组织、骨折线、病理损害及总体质量的评分均显著高于普通X线摄影(p<0.01)。详见表2。

3 讨论

计算机X线摄影是利用射线透过工件在影像板上描记信息,扫描装置读取信息后经计算机分析呈数值比,省去了传统摄像系统依赖的增感或胶片屏,且该方法的空间分辨率和识别性均比较好,且信号较弱不会影响呈像,故获取的影像数值接近真实数值[2],优质片的数量较高。本次研究中,计算机X线摄影的优质片率为83.85%,显著高于普通X线摄影的优质片率(p<0.01)。

计算机X线摄影的曝光宽容度较大,曝光条件较容易掌握,曝光结束后,医生有10min的时间对摆位是否正确、条件是否合适进行判断,可有效消除技术、定位、运动及曝光条件等因素对摄片质量的影响[3],故可将废片率降至0,显著低于普通X线摄影的16.15%(p<0.01)。

计算机X线摄影的影像板关键成像层是氟卤化钡晶体,其中含有微量的二价铕离子,其内部的化合物经X线照射后,可将接收的能量以潜影的形式储存于晶体中,当带有潜影的成像板被激光束扫描时,可直接刺激被储存的能量,以荧光和数字信号的方式表现出来[4]。且计算机X线摄影的成像系统是经连接的计算机进行操作的,可经计算机的操作调节影像,使骨骼肌各个部位及病灶内部情况清晰显示[5]。本次研究中,计算机X线摄影骨质皮、骨松质、骨膜、软组织、骨折线、病理损害及总体质量均显著优于普通X线摄影(p<0.01)。

综上所述,计算机X线摄影在骨骼系统检查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 徐燕,钱斌.传统X线片与DR诊断肋骨骨折的临床诊断效果比较[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5,27(5):24-25.

[2] 丁立军.计算机X线摄影对外伤性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29):114-115.

[3] 张敏霞,裴长志,刘雨.计算机X线摄影子宫输卵管碘海醇造影诊治不孕症的应用研究[J].黑龙江医学,2015,39(7):807-808.

[4] 杨建波.两种X线摄影系统拍摄胸片图像的质量对比[J].临床肺科杂志,2014,19(2):377-379.

[5] 吴永东.CR与DR性能影像特点及其临床应用的比较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14,11(5):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