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乐米
【摘 要】本文主要论述了伤口的种类与疤痕的愈合。文章总体大致分为四个部分。分别详细阐述了伤口种类的不同与形成疤痕的原因和处理方法。详细介绍了人体的皮肤结构,以至更明晰疤痕的形成过程与形成部位的不同对人体的影响。同时,又阐述了出现伤口的处理方法和具体操作的注意事项,给人们提供良好正确的参考。本文主要对胸部和腹部手术切口进行了分类列举。
【关键词】伤口;拆线换药;疤痕
【中图分类号】 R969.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8-238-01
1 伤口
1.1 伤口(切口)的种类及其预后 伤口是受伤破裂的地方,大多是指皮肤、肌肉、粘膜的破裂。根据受伤方式的不同,伤口的种类可分为擦伤,割伤,撞伤,烧伤和烫伤。不同伤口处理方法不同。想要预测伤口的病情发展并给予相应的治疗,就要了解伤口的特点。要进一步了解身体各部位,皮肤各层次之间伤口的差别
1.2 手术伤口(切口)分级 手术切口根据创伤和污染的可能性分为三类:无菌切口、可能污染切口和污染切口;例如:呼吸道、消化道、口腔部位的手术或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开颅术、闭合性骨折切开复位术等为无菌切口。阑尾、胃、子宫等部位的手术为可能污染切口。切口直接暴露于感染区域(如胃、十二指肠穿孔的手术)和与口腔相通的手术为污染切口。
手术切口还可分为:Ⅰ类(清洁)切口、Ⅱ类(清洁-污染)切口、Ⅲ类(污染)切口、Ⅳ类(污秽-污染)切口。例如:单纯甲状腺手术、白内障、卵巢手术、单纯骨折切开复位术等为Ⅰ类切口。剖宫产、宫颈锥切、阑尾切除、胆囊切除为Ⅱ切口。化脓性阑尾炎、唇腭裂手术、扁桃体手术为Ⅲ类切口。
1.3 手术切口愈合分级 愈合分级是判定伤口愈合的标准。可分为三级:甲级愈合、乙级愈合和丙级愈合。甲级愈合:愈合优良,没有不良反应的初期愈合。乙级愈合:愈合欠佳,愈合处有炎症反应。有血肿但未化脓。丙级愈合:指切口化脓,需要做切口切开引流。
1.4 不同伤口特征及临床注意事情
擦伤主要特征:表皮脱落,血痕,渗血。局部疼痛,有轻度炎症。
割伤的主要特征:伤口边缘整齐,伤口或深或浅。
烧伤的主要特征:局部干燥疼痛,微肿而红。
刺伤的主要特征:伤口较小较深,伤口内有异物存在,易并发厌氧菌感染。
对于伤口的处理:先要对伤口进行清洁处理,保证无菌规范操作。清洁时注意一些消毒剂刺激性较强,不可直接涂抹在伤口处。还要注意对异物的取出,一些伤口的异物不可直接拔出,以免损伤内脏器官。
2 皮肤结构层次及疤痕的形成
2.1 皮肤的结构层次 皮肤层次可以分为三大部分:表皮、真皮、皮下组织。
表皮是皮肤的最外层,其覆盖全身且具有保护作用。表皮内没有血管,因此划伤后不会出血。表皮由外向内又可以分为5层: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棘细胞层和基底层。基底层位于表皮最深处,成栅栏状排列,只有一层细胞可以分裂;棘层与基底层合称生长带,由4-8层带棘的多角形细胞组成,细胞棘突很明显,是表皮中最后的一层,可以不断产生新细胞;颗粒层由2-4层菱形细胞组成,对光线反射有阻断作用,可防止异物侵入,过滤紫外线;透明层由2-3层扁平无核细胞组成,可控制皮肤的水分,防止水分流失,呈无色透明,光线可以通过;角质层是表皮最外层,由4-8层极扁平无核的角化细胞组成,含有角蛋白及角质脂肪,无血管和神经,可防止表面水分蒸发,有很强的吸水性。表皮还起到防止皮肤干燥和免疫监督的作用。
真皮厚度为0.2厘米左右。大部分由蛋白质组成。真皮可以让皮肤富有延展性和弹性。保护毛细血管等物质,能够很好地形成离子通道,形成水分和营养成分的吸收通道。
皮下组织位于真皮下方,属于间叶组织,是一层比较疏松的组织。主要成分是脂肪细胞、纤维间隔和血管。脂肪细胞为圆形或卵圆形,胞质内充满脂质,少数线粒体和较多游离的核糖体。皮下组织分布于真皮和肌膜,是一个天然的缓冲垫,能缓冲外来压力;同时又是热的绝缘体,能储存能量。除脂肪外,皮下组织还含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等。
2.2 疤痕的形成 皮肤疤痕是皮肤损伤达到一定程度后,组织通过自我修复所留下的结果。当皮肤损伤到真皮甚至皮下组织时,疤痕的形成就不可避免了。在伤口愈合的过程中,肉芽逐渐纤维化。丰富的胶原沉积伴胶原构型紊乱是形成疤痕的原因
疤痕可以分为增生性疤痕、疤痕疙瘩、浅表性疤痕、萎缩性疤痕、挛缩性疤痕、凹陷性疤痕和桥状疤痕。增生性疤痕一般由外伤缝合时对位不良、皮肤治疗过度、皮肤擦伤过深等原因造成。疤痕疙瘩为一般高于正常皮肤的肿块。大多是疤痕疙瘩通常发生在局部损伤1年内,包括外科手术、撕裂伤、文身、灼伤、动物咬伤等。增生性疤痕往往延续数月和几年后,才渐渐发生退行性变化,表面颜色变浅,瘢痕逐渐变软、平坦;发生于血供比较丰富的部位瘢痕增生期较长;而发生于供血较差如四肢末端的部位瘢痕增生期较短。
疤痕的形成主要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真皮组织内的免疫细胞向切口聚集,释放酶溶解血凝块,抵抗病毒病原的入侵,刺激其生长。
第二阶段,表皮细胞和真皮纤维成分开始增生,形成初期的肉芽组织。
第三阶段,伤口周围纤维收缩,伤口紧致,伤口愈合,疤痕形成。
3 不同部位伤口拆线换药时间特点
不同部位拆線换药时间不同。面颈部伤口大约4~5天就可以拆除伤口缝线,四肢拆除缝线的时间约10-12日;下腹部时间为6~7日,胸部、上腹部、背部、臀部拆线时间为7-9日。减张缝线为14天。例如:眼睛3-4日,面部4-5日,颈部4-5日,头皮7日,躯干6-14日,手足10-21日,关节14日。但如果遇到特殊情况,会延迟拆线时间。如严重贫血、消瘦;严重失水或水电解质紊乱尚未纠正;老年患者及婴幼儿。
对于普通感染伤口,分泌物不多,肉芽上皮生长较好者,可以间隔1-2天换药1-2次;分泌物较多的创面,应每天或隔天换药一次。而较大较深的伤口,应每天换药1-2次。例如:一位皮擦伤患者,伤口深部肌肉未受损也未感染,只需清创后消毒擦拭,便可抑制细菌的生长;而一臀部肌肉严重感染的患者则需要每日更换一次药。当有新肉芽生长出时,则隔天一换药。
4 常见胸、腹切口种类
常见的胸部切口种类分为前外侧切口、后外侧切口与侧胸切口。
前外侧切口:切口长、术野大、显露好、尤其是后纵隔显露,较容易处理胸内黏连。但切断胸壁肌肉较多,创伤大,出血多,时间长,术后疼痛感强烈。患者侧卧位会影响顺畅呼吸,不利于心肺功能差的患者。
后外侧切口:能够在术后实现肋间隙的正常解剖复原,更好地减轻术后疼痛,减少住院时间,利于患者的恢复。对于食管癌患者,选择胸后外侧切口,可以从右侧显露胸段食管无主动脉弓的阻挡,术野好。右进胸切除食管癌,可较方便的处理静脉肿瘤,同时便于对上纵隔、气管隆突下、及食管旁淋巴结的清扫。此切口进行右胸,腹部两个切口,可以充分,全面,彻底的了解肿瘤的扩散和转移情况。
侧胸切口:需切断背阔肌,切口长且损伤大,病人恢复得慢,易导致多种并发症。
常见的腹部切口种类分为正中切口、旁正中切口、经腹直肌切口、旁腹直肌切口、肋缘下切口、右下腹斜切口、横切口、向上延伸的正中切口并切除剑突。切口种类多样,要根据具体病情选择适合的切口类型。不同切口种类决定了伤口疤痕的形成。
正中切口:是进入腹腔最常用的切口。易于干燥,出血量小,便于操作且快速,暴露腹腔满意,术后并发症少。但腹部正中切口伤口易裂开。是在胃肠手术中常用的方法。
腹部横切口:用撕扯法分离皮下脂肪、肌肉、腹膜。手术时间短,损伤小,术后疼痛轻,缩短拆线时间。主要运用于子宫手术。
5 结论
临床工作中,无论是手术切口還是意外伤口,都应该按照伤口的位置和深度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不同的伤口预后的情况也有所不同,伤口愈合时间,愈合疤痕等问题使我们通常所关心的,因此了解不同伤口的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处理可能症状。
参考文献
[1] 宁宁. 临床伤口护理[M]. 科学出版社, 2013.
[2] 刘勤, 曹志军. 伤口换药的研究进展[J]. 创伤外科杂志, 2007, 9(2):183-184.
[3] 薛金丽. 伤口换药时间的探讨[J]. 基层医学论坛, 2010(15):477-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