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梅娟
【摘要】 目的:研究和探讨个性化护理策略对肝胆外科手术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于笔者所在医院行肝胆外科手术患者3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50例,观察组在术前及术后采取个性化护理策略,对照组在术前及术后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制定个性化护理策略,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排气、进食、住院时间等术后恢复情况及SAS、SD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排气、进食、住院时间分别为(26.7±7.3)、(29.6±7.1)、(27.3±6.4)h、(7.1±1.3)d,均早于对照组的(41.5±6.7)、(38.4±6.7)、(35.8±6.3)h、(12.5±2.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SAS、SDS评分分别为(31.3±6.1)、(32.1±7.3)分,均低于对照组的(53.1±9.6)、(52.5±9.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9.3%,高于对照组的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肝胆外科手术患者,术前及术后采用个性化护理策略,有利于提高疗效,促进恢复,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关键词】 个性化护理; 肝胆外科; 疗效
doi:10.14033/j.cnki.cfmr.2018.19.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19-0102-02
肝胆外科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类型,主要包括肝胆、脾胰等手术,病情往往比较复杂,并发症较多,部分病情较严重,以中老年患者居多,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除了身体的痛苦,也易产生精神心理上的障碍,从而影响疗效[1-2]。对于此类患者,应给予合适的护理方式[3]。笔者在长期的外科护理工作中,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针对肝胆外科手术患者的个性化护理策略,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資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3月-2016年3月于笔者所在医院行肝胆外科手术患者300例,入组患者无心血管系统疾病,无心理疾病。纳入标准:手术范围为肝胆、脾胰相关疾病者;年龄18~60岁;患者为该类型疾病初次手术者。排除标准:怀孕及哺乳期妇女;合并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凝血功能障碍;患者病情危重,无自主意识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50例。观察组男84例,女66例,年龄19~59岁,平均(44.3±13.1)岁。对照组男87例,女63例,年龄18~60岁,平均(43.9±14.5)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已经伦理学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护理方法
1.2.1 常规护理 患者入院后向患者讲解入院须知,介绍手术方案及病情,帮助患者完成术前检查,术后观察,配合患者及家属需求。
1.2.2 个性化护理策略 (1)健康教育:根据患者的年龄、学历、生活阅历等,采用相应的沟通方式在术前向患者宣讲疾病的相关知识,缓解患者焦虑、恐惧心理[4]。在治疗方案确定后,及时与患者沟通手术类型、预期效果,得到患者配合,增强患者战胜疾病信心。在术后开展健康讲座,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术后注意事项及出院后的日常生活细节。制作健康宣传手册,分发给患者。(2)心理护理:在耐心讲解沟通的基础上,应对部分焦虑、抑郁的患者着重采用心理护理[5-6]。增强医护沟通,多鼓励患者,并让患者家属参与其中,多支持患者,最大限度的帮助患者减轻心理负担,如仍不奏效,则请专业心理医师帮助患者疏导心理[7-8]。(3)术后护理: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做好引流记录,观察引流液颜色、气味、量、性状,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医生汇报,协助处理,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工作。在饮食上,要嘱咐患者多进食高蛋白、维生素食物,减少脂肪的摄入。(4)出院随访:患者出院后,要做好定期随访,了解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并再次向患者介绍日常生活及饮食需注意的地方,语气亲切自然,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及愉悦心情,减少疾病的复发率。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术后恢复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排气、进食、住院时间。(2)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伤口感染、胆道出血或胆漏、血栓、呕吐等发生率。(3)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9]。(4)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4项,让患者勾选,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对比
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排气、进食、住院等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AS、SDS评分对比
观察组术后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9.3%,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肝胆外科手术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手术类型,用于治疗胆囊炎、胆结石、胰腺癌、脾肿大等疾病[10-11],患者往往起病急骤,部分患者病情严重。随着手术方式的改进,肝胆外科手术在微创和精细程度上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患者的心理压力及各种不可预期因素,仍会出现应激性反应,除了进一步提高治疗手段,合理的护理方式也尤其重要。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护理方式也有了更加高的要求,个性化护理是目前运用于临床的一种重要护理方式,与传统基础护理相比较,个性化护理更好的结合的患者生活背景、阅历、学历等各方面情况及所患疾病的特点,可采取针对性更强的护理方式,从而提高护理质量[12-13]。在肝胆外科手术患者中,个性化护理包括了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术后护理、出院随访,落实到了从进院到出院以后的每一环节,减少了了护理环节中的疏漏,实现了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高级护理理念,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尤其是心理护理,解决了多数手术患者存在的焦虑、恐惧的心理,帮助患者树立信心,配合治疗,对于重病患者,更是起到了帮助恢复生活信心的重要作用。
从本研究中可以看出,实施个性化护理后,相对于传统的基础护理,患者术后能更快恢复,且并发症较少,相应的心理问题也更少,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护理满意度更高,说明个性化的护理策略在肝胆外科患者的运用上,是绝对成功的,不仅能提高疗效,也能带来正面的社会效应,在将来进一步的研究中,應将个性化护理的理念和策略推广至全院甚至外院,让其发挥更大的价值,为患者谋利。
参考文献
[1]曹琼芳.肝胆外科手术患者的心理特征分析与持续质量改进临床护理措施的应用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8):107-109.
[2]张春元.个性化护理策略在肝胆外科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河北医药,2016,38(4):631-633.
[3]葛璐璐.个性化护理策略在肝胆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8):33-34.
[4]刘琼,吕天花.护理风险管理在肝胆科病房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6):80-82.
[5]陶新华,田凤琴,余春香,等.术后镇痛护理对开腹肝胆外科患者术后舒适度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8):106-109.
[6]程利敏.肝胆外科围手术期患者中个性化护理干预应用的价值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12):95-97.
[7]王淑媛,袁玲玲.个性化护理联合心理行为干预在肝胆外科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7,24(5):798-800.
[8]钟梅花.心理护理干预在肝胆外科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5):66-67.
[9]叶瑞繁,耿庆山,陈剑,等.3种焦虑评定量表在综合医院门诊患者中的应用比较[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3,22(3):271-273.
[10]何晴,第玉梅.肝胆外科围手术期护理中个性化护理的应用价值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2):181-182.
[11]邝燕好,曾婉明,谢可兵.个性化护理对肝胆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恢复及并发症影响[J].吉林医学,2017,38(5):973-975.
[12]谢娟,王颖.个性化沟通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1):1334-1336.
[13]赵路遥,李姝颖,张英.持续质量改进对肝胆外科护理满意率的影响[J].海军医学杂志,2017,38(3):226-228.
(收稿日期:2018-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