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敏
摘要:民俗舞蹈作为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代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保持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体现了一定的民族继承性和时代发展性。苏北地区民俗舞蹈是民俗舞蹈中的一朵璀璨的明珠,故本文以苏北地区民俗舞蹈舞台化特色为例进行研究探索,并分析出苏北地区民俗舞蹈的特色,寻求苏北地区民俗舞蹈特色发展与创新的路径并提出一定的对策,促进苏北地区民俗舞蹈舞台化特色的发展。
关键词:苏北地区 民俗舞蹈 舞台化
中图分类号:J7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1-0076-03
在中华文明的大地上,各个地区的民俗舞蹈文化都有各自的发展特色,对我国民俗舞蹈的发展与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苏北地区的民俗舞蹈特色有利于促进苏北地区民俗舞蹈艺术的传承与保护,更加丰富与发展现代的艺术文化底蕴,提升苏北在全国的知名度。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第一部分主要是分析民俗舞蹈的概述,简要介绍民俗舞蹈与苏北地区民俗舞蹈舞台化发展的现状;第二部分主要分析苏北地区民俗舞蹈舞台化的特色,即动作的舞台化艺术特色、内容与表现形式舞台化艺术特色方面展开叙述;第三部分主要对苏北地区民俗舞蹈舞台化发展的思考,从政府支持、舞蹈动作基本功训练及人才引进方面进行科学的分析,全面推动苏北地区民俗舞蹈舞台化的发展。
一、民俗舞蹈概述
(一)简述民俗舞蹈
民俗舞蹈属于众多舞蹈种类中的一种,各个民族的传统风俗活动与地域习性是民俗舞蹈发展的前提条件与基础,原生态的民俗活动是舞台化民俗舞蹈发展的土壤,地域性的民俗文化的审美特色是民俗舞蹈舞台化审美情趣的表现形式之一。例如,一些地区的人们根据该地区的风俗习惯,举办该地区的一些集体活动,即岁时节令的活动、婚丧礼仪的形式、信仰崇拜的活动等,这些多样而丰富的民俗舞蹈形式的活动就称为民俗舞蹈。民俗舞蹈具有一定的历史性和继承性,每个地区的民俗舞蹈文化都是居民日常文化生活内容的直接或者间接的反映,而且辐射到该地区居民的软环境与硬环境的建设中。民俗舞蹈不仅是一种单纯的舞蹈形式,更是一定文化影响力的呈现,表现在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民俗文化与舞蹈的结合体形成了民俗舞蹈文化。因此进行苏北民俗舞蹈分析与研究的同时,要注意结合苏北地域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与地域特性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地认识苏北地区民俗舞蹈舞台化发展的艺术特色。
(二)苏北地区民俗舞蹈舞台化特色的浅析
苏北地区的民俗舞蹈主要分布在:邳州、睢宁、丰县、新沂、铜山与沛县等地,内容多达百余种,如竹马、假马、龙舞、落子、高跷等,但是至今遗留下来的非常少,其中睢宁地区的民俗舞蹈落子最具特色且有遗存,该地域人们仍会在特定的场合中进行表演,并在高校舞蹈教学中有所体现,在一定程度内得到继承与发展。苏北地区民俗舞蹈的音乐基本上都是节奏欢快,衣服是一排盘扣的中装汉族衣服,属于男女共同表演的舞蹈艺术形式。如睢宁民俗舞蹈“落子”是男女合跳的一种舞蹈表现形式,男子手拿霸王鞭,舞蹈动作幅度较大,女子手拿板子,随着音乐打节奏,集唱、说、跳于一起的舞蹈表现形式,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是男女老少喜爱的舞蹈艺术形式之一,所以能够遗留下来。2016年苏北市铜山区的春节联欢晚会上,拾屯乡大鹏镇代表队根据到睢宁民间采风编创出的《落子情》,表演者是一群平均年龄55岁的老人,舞蹈声情并茂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铜山电视台的演播大厅表演,得到大众的认可与喜爱,获得舞蹈表演第一名的好成绩。故苏北地区的民俗舞蹈以心神交汇的方式有节奏、有韵律的表达舞蹈中的情节与情境,并伴着音乐,有组织、有规律、有章法、有节奏的动作,①再通过音乐与乐器,或者其他形式的道具,来表达一个人内在的心灵状态。无论是什么心情,人们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内心,跳出含有自己韵味的“动作”,配以音乐,跳出有感情的舞蹈。有节奏的身体动作构成了有美感的舞蹈表现形式,利用人本身的动态来反映人情、人性和真实生命的意义,在这样的艺术熏陶中,人们会为艺术魅力而震撼,并得到生活的启迪。总之,目前苏北地区的民俗舞蹈在一定范围内得到传承与发展,从民间已走向舞台,具有一定的舞台化,把人们内在的思想感情融入到身体动作,用富有艺术生命力的舞蹈表演形式展示出民俗舞蹈的艺术魅力。苏北地区的民俗舞蹈抓住民俗的精髓进行提炼加工与发展,原生态的民俗舞蹈是苏北地区民俗舞蹈舞台化发展的原动力。
(三)内容与表现形式舞台化艺术特色分析
苏北地区民俗舞蹈的舞台化在内容与表现形式上,体现出地域性的舞蹈艺术风格,展现出苏北地区性格性的民俗舞蹈文化内涵。
内容一般是展现人们在田间劳作闲暇之空隙载歌载舞,表现出丰收的喜悦之情,也有表现庆祝节日与祭祀等方面的舞蹈内容,祈祷风调雨顺、人丁兴旺等。就像许多的民俗舞蹈一样,起源于民间艺人,发展于专业艺人的提炼与加工,表现最多的是情绪舞蹈与情节舞蹈,情绪舞蹈属于多数表现内容,就是传达出高兴、愉悦的心情。苏北地区的民俗舞蹈内容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灵活而又丰富,有划旱船、高跷等。舞蹈表现形式化、多样化、灵活性与大众性,载歌载舞且具有说唱的融入,朗朗上口,是大众喜爱的舞蹈形式之一。一般是男女一起表演的舞蹈艺术表现形式,表现的舞蹈热情、火爆,能充分展现出苏北地区人们的性格特点。苏北的民俗舞蹈是男女老少都能表现的艺术形式,苏北群艺馆的一群6岁到7岁的孩子们表演的《落子乐》舞蹈作品,在2015年第五届小荷风采全国舞蹈比赛中获奖,表现的舞蹈内容是庆丰收的喜悦心情,舞蹈中有说、有唱、有舞,特别具有感染力与表现力,舞蹈艺术表现形式是多种形式的巧妙融合。由于形式的多样性,加快了苏北地区民俗舞蹈的舞台化的发展,使苏北地区的民俗舞蹈更具有感染力与新颖性。苏北地区的民俗舞蹈舞台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苏北地区人们流传的经典艺术之一。
二、苏北地区民俗舞蹈舞台化特色的发展思考
苏北民俗舞蹈的基础较薄弱,其发展需要政府的支持。积极扩大舞蹈人才队伍的发展与培养,设立相关的舞蹈协会,把舞蹈人才集中起来综合训练,加强擅长不同舞种的舞者交流活动,使每个舞者都看到不同舞者的长处,把对方的舞蹈技艺学到手。除此之外,各级舞蹈家协会要充分发挥其引领的作用,集思广益广开门路,积极具备各种规模的舞蹈比赛,充分发挥其功能促进苏北地区民俗舞蹈舞台化的发展。通过各种途径促进苏北民俗舞蹈发展,培养人们对舞蹈艺术的感受力、表现力、欣赏力与创造力,提高人们的艺术修养与审美能力,为苏北民俗舞蹈舞台化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政府创办的舞蹈协会,保证每个协会的各个人员都能得到加强训练的机会,确定把每个舞蹈步骤规范化,定期举办民俗舞蹈比赛,将好的东西一代又一代传承下去。另外,政府在发展苏北民俗舞蹈的时候还要摆脱地域和地区性束缚,学会引领创新,把当下流行的元素编排到舞蹈中。
苏北地区民俗舞蹈舞台化的艺术特色,体现在舞蹈的表现动作以及对其它元素的借鉴方面,通过研究苏北地区的民俗舞蹈,了解区域文化与环境之间的发展关系,更加深入的了解苏北地区的民俗舞蹈舞台化的艺术文化。从微观上探究苏北民俗舞蹈舞台化的特色、种类,认识苏北民俗舞蹈舞台化的发展路径、表现形式与内容;从宏观上探索苏北民俗舞蹈舞台化发展的趋势,对如何传承与发展提出策略,促进苏北与国内外舞蹈文化的交流,使苏北的民俗舞蹈成为苏北对外交流的明信片。总之,希望通过本研究能更好地传播苏北舞蹈文化,促进苏北地区民俗舞蹈舞台化的傳承与发展。
注释:
①唐圣菊:《江苏民间舞蹈从乡村走向城镇的变迁》,《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6年第4期,第48-52页。
参考文献:
[1]唐圣菊.江苏民间舞蹈从乡村走向城镇的变迁[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6,(04):48-52.
[2]王少丹.民俗文化中的舞蹈编创研究[D].西安:西安音乐学院,2016年.
[3]赵霖.从女子群舞《红灯笼》的创作看民俗舞蹈文化的传承[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5,(03):109-113.
[4]陈妍,符姗姗.解读当代江苏民间舞蹈语言中的“双语现象”[J].民族艺术研究,2014,(05):106-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