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有效性提高探究

2018-10-20 01:17李雪金
文理导航 2018年18期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兴趣有效性

李雪金

【摘 要】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为小学数学课堂开展生活化教学提供了支撑。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熟识的生活实际结合,进一步拉近了学生与数学的距离,消除了小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畏惧感,更加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促进了教学有效性提高。实践教学中,教师须深刻认识到开展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以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为基准,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为主导,将生活化的内容与数学教材有机结合,促使小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自主探究数学知识,从而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有效性;兴趣

在新课程标准落实阶段,更新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生活化已经成为主流趋势,这不仅使得教学形式发生了积极改变,更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奠定了基础。在以往的硬性教学环境下,教师往往会将教学侧重点放在学生成绩上,这就使得学生在学习阶段不能完全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应用或者解决问题时难度也会不断增加,这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带来较大的限制性影响,长此以往,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及积极性也会不断下降。因此,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应当以生活化为主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一、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

首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能够对知识进行自主探究时,学习效率必然能够大幅度提升,在新课程标准落实深化阶段,应用与实际需求相协调的生活化策略,能够进一步强化小学生对数学的生活化理解,适当引入小学生熟悉的生活化场景及话题等,能充分吸引小学生注意力,当他们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时,就能更加积极主动地探究数学知识;其次,数学知识本身就具有较强的实用性特点,在新课程标准中也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路及模式,打破以往课堂教学中的局限性,促使学生能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各类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导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在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时,必然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优化策略

1.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认识生活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习惯对于学习数学十分重要,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逐步养成这一习惯的最好阶段。实践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在每学习新知识后,就细心观察生活,体悟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是如何被运用的。通过长期一点点的引导,养成学生用数学的思维观察生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也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我们的身边处处有数学,进而促进其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例如,学习“分数、百分数”后,课堂上可以随机提出问题:“同学们,咱们班女生有多少人?男生有多少人?各占班级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男生比女生少百分之几?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百分之几?”问题提出后,课堂气氛迅速活跃起来,有的甚至站起来数着班级的各自人数;在学习“百分率”后,可以引导学生计算当天班级的出勤率,男女生各自的出勤率,再或计算某一次考试的优秀率、及格率、不及格率各自是多少;学习“轴对称图形”后,可以引导学生细心观察身边哪些图形是轴对称的。通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潜移默化引导学生观察数学、用数学、悟用数学,学生们对数学的情感会逐步由畏惧学发展到愿学、乐学、想学和善学。

2.设计生活化的新课导入

一堂新课的导入环节对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生活化的情境是学生最为熟悉和感到亲切的,因此运用生活化情境对新知识进行导入,既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又可以让学生感到新知识的学习并不困难,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有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例如:教学“平均分”一课时,教师课前可以准备6个苹果,在开展新课教学前可以随机叫两名学生到前台来取苹果,A同学拿5个,B同学拿剩下的1个,这时问同学们这样分配是否公平?学生们异口同声回答:“不公平”,然后再让A给B1个苹果,再问:“这样呢?”待学生回答:“还不公平”后,让同学们来分配如何分配才公平?学生们通过同桌间的讨论,很快回答出了正确答案,这时教师趁热打铁导入新课“平均分”,整堂课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下课后,教师可以将苹果洗净分成若干份分给学生吃,表现好的同学可以分稍大点块的,这样更加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3.设置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教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来说其重要性十分显著,因此,开展生活化教学就需要教师以教材内容为主导,结合学生生活,挖掘与教材内容相关联的生活化信息,促使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例如:在进行货币这节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将100元、50元、10元、1元等不同面值的货币带到课堂上,问学生是否认识以上货币,为学生布置采购任务,学生通过自己购买文具等,加深对货币的了解,并明确货币之间的转换。在课堂上教师还可以提出情境式问题:“当拿着100元的货币,去购买12元的文具时,店家应该找回多少錢?找回的货币是多大面值的,有多少张呢?”这样学生就能对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形成形象化理解,在生活情景中,也能更加体会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

4.设置生活化的数学问题

在小学数学实际教学阶段,针对教材内容,向学生提出与之相呼应的问题是较为常见的教学手段,如果能够结合生活现象,并提出生活化问题,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学生也能够在思考过程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从而应用数学知识解答生活问题,因此,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也能够得到锻炼及提升,尤其是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更应当在课堂上导入生活化问题吸引学生注意力,促使他们对数学知识形成更加全面的理解及认识。例如:在进行数的教学时,为了加深学生对自然数的理解,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谁能告诉老师我们班级中有多少个同学,男女生分别是多少,今天缺席的又有几个?”小学生这时就会开始进行数数,当学生所得数量不一致时,教师就可以将学生存在的问题解答出来,学生是否没有将自己算在内等等,这样学生就会对自然数的概念产生直观的理解。

5.适时适当重组教材,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生活

教材是通用的,所举生活事例难免有部分不适合本地区或本校学生的内容,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适时地对教材进行重组,将学生们感到更为亲切的生活化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再与教材内容进行融合,进而让学生感到教学内容更加符合自身实际,全面提高教学有效性。

6.进行生活化的思维训练

数学知识本身就较为抽象,对学生思维能力进行培养至关重要,这就需要教师在导入生活情境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意识,促使其思维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得到锻炼,从而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富有创造性的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及思考,因此,生活化的小学课堂教学应当尽可能地凸显针对性及探究价值,促使延伸问题与学生实际生活有效衔接,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促使学生明确数学学习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重视数学的基础上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

总之,以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为主导,将数学知识内容与生活素材有机地融合进行教学,能够促使小学数学课堂与生活化的教育策略更加契合,小学生在这一环境下也能重新认识生活,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在他们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时,他们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索,促进学习的真正发生,教学有效性自然会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1]朱本艳,刘丽.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教学途径和策略研究[J].神州旬刊,2016(8):100-100

[2]邓帮平.浅谈新课标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之我见[J].速读旬刊,2015(11)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教学兴趣有效性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