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菲尔丁小说《弃儿汤姆?琼斯史》的创作理念与艺术特色

2018-10-20 10:54张威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8年7期

摘要:18 世纪英国启蒙主义小说家、戏剧家亨利·菲尔丁的代表作《弃儿汤姆·琼斯史》深刻诠释了他的社会观和人性观。菲尔丁以独特的全视角第三人称叙事展开故事,采用幽默、讽刺的现实主义手法刻画“真实的人性”,以主人公汤姆的身世之谜和他与苏菲亚曲折的爱情抗争经历为主线,描绘社会生活百态,赞扬劳动人民的纯朴善良,抨击封建观念和上流社会的伪善庸俗,并希冀通过文学作品的教化功能提升人们的道德水平,以达到社会和谐。寓教于乐、寓庄于谐,启迪心智、发人深思。《弃儿汤姆·琼斯史》的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法完美体现了菲尔丁的文学创作理念。

关键词:启蒙主义 社会观人性 观全视角叙事 现实主义手法

《弃儿汤姆·琼斯史》是18 世纪英国小说家、戏剧家亨利·菲尔丁最具影响力的杰作,是他对“散文滑稽史诗”这种新的小说创作风格的大胆尝试。亨利·菲尔丁是18 世纪英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是英国第一个用完整的小说理论来指导创作实践的作家,被历史小说家沃尔特·司各特称为“英国小说之父”。他的这部“滑稽史诗”,以篇幅宏大、结构严谨、布局精巧、写实生动闻名于世,被誉为“英国小说的鼻祖”。

一、《弃儿汤姆·琼斯史》的情节梗概

小说《弃儿汤姆·琼斯史》洋洋洒洒18 卷,分为乡间生活、路上见闻及伦敦奇遇三个部分,每个部分6 卷。小说第一部分以偏僻的外省乡间为背景,以两个乡绅奥尔华绥和魏斯顿的家庭生活为中心展开故事:乡绅奥尔华绥是个善良富有、受人尊敬的长者,妻子早逝,他的妹妹伯里琪和他同住在一起。有一天,他去伦敦办事归来,发现自己家中有一个弃婴,乡绅奥尔华绥便把他收为养子,取名汤姆·琼斯。汤姆为人坦诚、慷慨正直、活泼开朗、孝顺养父,但冲动鲁莽、随性不羁。奥尔华绥的妹妹伯里琪和布力非上尉结婚后生了一个儿子,布力非上尉觊觎奥尔华绥家族的财产,阴谋加以霸占,诡计未成,中风身死,其子小布力非由舅舅奥尔华绥教养并立为子嗣。小布力非和汤姆一起长大,两个人性格截然相反。小布力非奸诈阴险,伪善自私,然而在舅舅和其他长辈面前却装得恭顺谦虚,以博称赞。他将汤姆视为争夺舅舅遗产的眼中钉,千方百计诋毁汤姆。汤姆与邻居乡绅魏斯顿的女儿苏菲亚真心相爱,情投意合,可魏斯顿嫌弃汤姆的出身,对这种“有失身份”的爱情横加阻拦。小布力非虽然并非出于爱情,却也打算娶苏菲亚为妻,想成就一桩“门当户对”的婚事。他极力诋毁汤姆对苏菲亚的真挚情感,并笼络家庭教师恶意中伤汤姆,使得奥尔华绥一怒之下将汤姆赶出家门。汤姆走投无路,只身前往伦敦。苏菲亚为逃避与小布力非的包办婚约,也带侍女离家出走,前往伦敦投親,以便找寻汤姆。小说第二部分主要写汤姆和苏菲亚以及尾随而来寻亲的奥尔华绥、小布力非和魏斯顿从乡村到伦敦一路上有趣的见闻和历险。路上他们遇到了税官、律师、隐士、商人、吉卜赛人、乞丐、强盗等形形色色的人物。汤姆与苏菲亚多次近在咫尺,却又失之交臂。在流亡的路上汤姆遇到从前的乡村教师庞立支,因生活无着,庞立支就跟着汤姆做随仆。主仆两个人在流浪途中,经历了种种险境。有一次汤姆在深山中由强盗手中救出一个风尘女子,名叫瓦脱夫人,汤姆把她护送到艾普顿的旅馆,却在旅馆被她引诱。苏菲亚带着女仆离家出走后,刚巧也到达了艾普顿旅馆,一听到有人在谈论汤姆与瓦脱夫人幽会的事情,十分愤怒,留下暖手炉及字条给汤姆后,立刻收拾行装,离开旅馆,赶路去伦敦。第三部分场景切换至伦敦,以都市生活为背景,通过主人公与社会阶层、生活环境、价值观不同的各类人物的接触,揭露了伦敦上流社会伪善堕落的生活。苏菲亚到了伦敦,住在亲戚贝拉斯顿夫人家里。寻找苏菲亚的汤姆也遇见了道德败坏的贵妇贝拉斯顿夫人,一度受其诱惑。贝拉斯顿夫人探知苏菲亚钟情于汤姆,便把苏菲亚当作情敌。她一面设计想把苏菲娅嫁给一位贵族费拉谟伯爵,同时又死缠住汤姆不放。当汤姆了解到贝拉斯顿夫人的品行后立即与其断绝了关系。为破坏汤姆与苏菲亚的感情,贝拉斯顿夫人唆使费拉谟爵士霸占苏菲亚,幸好魏斯顿及时赶到救了女儿。汤姆又遭小布力非陷害,出于自卫打伤了一个流氓入狱。最终真相大白,汤姆实际上是乡绅奥尔华绥的妹妹伯里琪的私生子,小布力非同母异父的哥哥。伯里琪在临终前已向家庭律师道出了这个秘密,小布力非早就知道这个事实,却为一己私欲,蓄意隐瞒。他的诡计被逐一揭穿,被无罪释放的汤姆成为奥尔华绥先生的继承人,汤姆和苏菲亚这一对历尽苦难的情侣终成眷属。

二、亨利·菲尔丁的文学创作理念

(一)亨利·菲尔丁的启蒙主义思想

启蒙运动是18 世纪席卷欧洲的一场声势浩大的哲学和文化思潮。就整个欧洲发展历史而言,这是一个酝酿和开展资产阶级革命的时期,也是提倡科学、理性、人性,反对野蛮、蒙昧、专制的思想启蒙时代。启蒙主义传承人文主义精神,其主要特征是用唯物主义思想反对唯心主义。启蒙主义思想家崇尚理性,批判封建制度,提出“自由、平等、民主”等鼓舞人心的口号来启迪民众,号召人们推翻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这个时期的英国人也在积极寻求、探索和接受启蒙主义的思想,在文学、艺术、哲学、经济学等领域的文人智士,更率先成为启蒙主义者。亨利·菲尔丁就是其中的一位。作为英国的启蒙主义文学家,像其他启蒙主义者一样,菲尔丁对人类的理性和人们通过接受教育不断完善自身的可能性,抱有坚定的信心。他在政治上代表英国十八世纪启蒙运动的左派,关心社会生活,同情底层民众,有鲜明的民主主义主张;在17 世纪英国已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下,他坚信文学作品兼具娱乐和教化功能,不赞同只需采取某些局部改革的温和派主张,并以手中的笔为武器,讽刺和揭露当时贵族资产阶级社会的庸俗、虚伪和道德败坏,启迪民众继续与封建腐朽势力作斗争,把革命进行到底。

(二)亨利·菲尔丁的社会观

菲尔丁所生活的18 世纪上半叶英国正处在工业革命前夕、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社会贫富差距拉大,政治腐败黑暗。菲尔丁在他的作品里真实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广泛反映了18 世纪英国各阶层之间的关系以及各自的精神面貌。在理论方面,菲尔丁鲜明地提出“模仿自然”的现实主义创作主张。他说:“我不写我见不到的东西,英国作家描写上层生活状态之所以失败的原因之一是他们对它一无所知。”他强调作家必须广泛接触人,深刻体验生活,遵循文学创作的真实性原则,文学创作实践上坚持以生活为创作的源泉。菲尔丁自身生活穷苦,却同情贫穷和不幸。在小说中他通过客栈老板娘的一句“我们交的税多得吓人,光窗户税就得交四十多先令。眼下能堵上的窗户,我们都给堵上了,我这屋里黑乎乎的没有一点光亮”,一针见血地揭露了当时严重的剥削和劳动人民生活的窘迫;他创作的现实主义小说描写当时英国现实生活的百态,表达对受欺压的弱小者的同情,为读者展示了一幅幅富有时代特色的社会和人生画卷。

(三)亨利·菲尔丁的人性观

自称其小说是“散文滑稽史诗”的菲尔丁为读者提供的主题是“人性”。菲尔丁认为世界上没有像《天路历程》中的主人公基督徒那种没有任何缺点的完美之人,他说:“我从未遇到过这种毫无缺点的人,我也无法在书中描写这样的人。”“人性”是一个“包罗广泛的题材”,对于这样一个写人性的广阔题目,作家“无论如何是写不尽的”。人性是菲尔丁小说中最注重的因素。在他的小说中,菲尔丁对社会地位低下的下层人民总是充满同情,赋予他们善良仁爱的秉性,而上流社会的大人物们往往不仁不义,虚伪狡诈。如果我们仔细分析洋溢于菲尔丁笔下的丰富的人性,就会发现,这种人性描写不是来自对一切人的模糊的温情,而是作为一种十分明确的社会意识和对人民了解的结果。

三、《弃儿汤姆·琼斯史》的艺术特色

(一)独特的全视角第三人称叙事方式

作为一个启蒙主义者,菲尔丁从未忘记文学作品的教育功能。他用非韵文(散文)形式,夹叙夹议地展开故事。谈到人性的弱点,菲尔丁写道:“心灵的疾病,几乎在每一种细节方面,都和身体的疾病非常相似,均爱复发。这种情况,在野心和贪婪这两种大病方面,最为明显。我曾见过有的野心家,由于在宫廷里屡遭失望(这是治这种病最好药物),而得到医治,却在郡城审判庭上争大陪审团的首席陪审员职位之时,重新爆发。”谈到封建婚姻理念,菲尔丁借苏菲亚的姑母威斯屯老小姐“劝诫”苏菲亚之口,一针见血地指出所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婚姻实质:“威斯屯老小姐不是讲它怎样起于爱情终于幸福那种奇思遐想,像诗人所描写的那样,她也没提它怎样出于神圣之命,由于天作之合,像神学家教导我们相信的那一套。她未免把婚姻看作像是一种储蓄资金,女人可以把她们的财产,以最有利的条件,审慎谨饬投入其中,以便她们可以比把它投在别的方面,取得更大的利润。”他这种第三人称叙事视角很特别,作者本人如“洞悉一切的上帝”,时不时出现在故事的解读中,如一位向导,始终指引着叙事过程。随着故事的展开赞美“真实的人性”,暴露“虚伪的人性”,创造具有真实人性的人物性格以达到娱乐和教育的双重目的。

(二)讽刺幽默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

菲尔丁承袭了亚里士多德以来艺术模仿自然的美学观念和现实主义手法,奠定了至19 世纪末一直支配着英国小说全面反映当时社会的现实主义传统。菲尔丁在《弃儿汤姆·琼斯史》各卷绪论中提出关于小说创作的意见,认为作家应该熟悉生活,深入生活,真实的艺术必须对社会发挥教育作用。“世人往往把世界比作剧场,如果有人,能以文字或者活动,把人生模仿得惟妙惟肖,因而使人或多或少,难以分辨哪是表现、模仿,哪是原本、底样,或使观者以彼为此,以此为彼,那这种人,理所当然,应该受我们最大的尊敬。”他坚决反对离开生活的虚构。他认为一个作家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接触人,从王公大臣到小贩走卒,从公爵夫人到酒保乞丐。写到贵夫人的卧室,亨利菲尔丁调侃道:“有一种风俗,在上流社会中流行已久,而且是建立在强坚、充实的理由之上的,那就是,一个丈夫要是不先敲门,绝不能进他太太的房间。这种风俗实行起来,有许许多多好处。有了这种办法,女士们就可以有工夫把自己的仪容修饰一番,或者把看着不顺眼的东西挪到不碍事的地方,本来心思细腻、性情优雅的女人,有些情况,是不愿意叫她们的丈夫发现的。”《弃儿汤姆·琼斯史》中所写的伦敦生活、乡村、监狱等都是菲尔丁亲身经历或熟知的场景,以讽刺幽默的手法,刻画生动,真实可信。但是,他不是自然主义小说家,他的创作绝不是对生活不加提炼,不加选择地平铺直叙。他倡导每个作家都要致力于分析生活,理解生活。他写景写人都不满足于只勾画外形,他追求的是刻画现实生活的本质,力求表现其精髓。

(三)主人公性格塑造:“有缺点的好人”

菲尔丁笔下刻画的都是“有缺点的好人”,他认为人非圣贤,无须完美,但求真实。在小说《弃儿汤姆·琼斯史》中,汤姆不是个理想化的青年楷模,他性情急躁、冲动、鲁莽,经不起诱惑,在与女性相处方面不够检点。但是他天性善良,光明磊落,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从不做损人利己、落井下石的事。汤姆不是完美道德的化身,但他生机勃勃,体现了自然、健康的人性。小布力非与汤姆品质、性情截然相反,小布力非外表看来笃信上帝,彬彬有礼,循规蹈矩,满口责任道德,实际上内心诡诈,自私贪婪,虔诚和美德只是他谋取私利的面具。小布力非的卑鄙自私突出了汤姆的无私慷慨,贝拉斯顿夫人的堕落无耻反衬出苏菲亚的纯真无瑕,通过对比来反衬人物个性,使人物形象更為鲜明生动、深入人心,也是菲尔丁小说人物塑造的常用技巧。

四、结语

英国18 世纪启蒙主义大师菲尔丁运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通过《弃儿汤姆·琼斯史》讲述汤姆·琼斯从童年到青年的成长故事和爱情经历,描绘社会生活百态,规模宏大、人物众多,具有史诗般的气魄。在这部作品中,菲尔丁采用幽默、讽刺的手法,营造了机智、滑稽的喜剧氛围。他以独特的全视角第三人称叙事展开故事,刻画“真实的人性”,揭露“虚伪的人性”,赞扬劳动人民的纯朴善良,揭露上流社会的伪善和庸俗,抨击社会不公和政治腐败,希冀通过人们的道德改善达到社会和谐。寓教于乐、寓庄于谐,启迪心智、发人深思。就其反映社会现实的深度、广度和取得的艺术效果而言,《弃儿汤姆·琼斯史》的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法完美体现了菲尔丁的文学创作理念。

参考文献:

[1]亨利·菲尔丁.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M].萧乾,李从弼译.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2005.

[2]侯维瑞.英国文学通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3]Henry Fielding.The History of the Adventures of Joseph Andrews[M].US:Dover Publications,1987.

作者:张威,就职于牡丹江师范学院应用英语学院。

编辑:李珂E-mail:mzxsl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