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康
摘 要 運用对比、推理、讨论、联想等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认识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过程。
关键词 人类起源 生物进化 教学札记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为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二十三章第四节内容,该节内容论述的是人类的由来,虽然对于学习内容学生很感兴趣,但是学习时要达到教学目标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在此,笔者谈谈在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1 通过对比,认识类人猿和人类的相似特征
首先要求学生观察教科书上几幅类人猿的插图,然后与现代人类进行比较,寻找二者相似的特征。经过讨论交流,师生可以达成以下共识:① 两眼生在前方;② 手、足均有五指(趾);③ 身体直立、骨骼组成相似;④ 没有尾巴;⑤ 面部表情丰富,有喜、怒、哀、乐等表情;⑥ 大脑发达。此时,教师进一步指出:无论是从外部形态,还是内部结构上,甚至是生理功能上,类人猿和人类有许多相似的特征。
然后,教师再联系七年级学过的“通过生物分类,可以阐明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在分类上,类人猿和人类同属于哺乳纲灵长目,加之二者又有许多相似的特征,这就说明类人猿和人类有比较近的亲缘关系。并要求学生进一步思考:为什么类人猿和人类有比较近的亲缘关系?由此,引申出下一部分内容:类人猿和人类有一个共同的祖先——深林古猿。
2 通过推理,再现深林古猿演变为原始人类的过程
教师要求学生观察教科书上的插图“森林古猿及其生活的想象图”,要求学生进行合乎逻辑的推测,据图感知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的生活状态。学生以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完成推理过程,必要时教师予以引导。
推理1:在树上生活的森林古猿的食物来源是什么?(树上的野果、嫩叶……)
推理2:后来,地球上的气候环境发生了改变,部分地区的森林逐渐减少,森林古猿的食物的来源越来越困难。这部分地区的森林古猿还继续过着树栖生活吗?(不,一部分森林古猿被迫下到地面生活)
推理3:来到地面的这部分森林古猿依靠什么作为食物?(草本植物、灌木上的野果、嫩叶……)
推理4:在地面生活的这部分森林古猿,其身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会不会发生能遗传的有利变异?(会,诸如用后肢直立行走、用前肢寻找食物……)
推理5:有利变异遗传积累的结果是什么?(一代一代向着直立行走的方向发展,这个有利变异遗传积累的结果就是产生了能用后肢直立行走,前肢能用石块和树枝来防御敌害的原始人类)
推理6:仍然过着树栖生活的那些深林古猿,以及来到地面但是身体没有产生有利变异的森林古猿,后来咋样了?(有的绝灭了,有的进化为现在的类人猿)
推理7:森林古猿进化为原始人类,在这个过程中体现出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吗?[体现了适者(直立行走)生存,不适者(地面生活的、四肢爬行的森林古猿)被淘汰]
推理8:现代的类人猿还能进化为人类吗?(不能。现在地球上的自然条件与古代类人猿进化成人时的情况完全不同了。现代类人猿无论是形态结构还是生理特点与古代类人猿也不完全相同,而且现代类人猿已经适应了现在的生活环境,不能再进化成人类了)
这样,教师一步步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把一个复杂的问题揭示得一清二楚。
3 通过讨论,明确人类进化过程中的几个关键性的重大进步
人猿相辑别之后,原始人类又经过了极其漫长的岁月,历经种种磨难,才进化为今天的人类,其中有几个关键性的重大进步。在这个部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质疑、讨论,以期达成共识。
讨论1:为什么说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的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师生共议:前后肢的分工能够将前肢从支持身体和行走中解放出来,使前肢能够从事越来越多的活动。依靠后肢的直立行走是人类进化发展的基础,是摆脱森林束缚,开拓新家园的标志。恩格斯曾指出,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讨论2:继直立行走之后,对人类演化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件是什么?
师生共议:使用工具和制造工具。人类祖先能够直立行走之后,前肢空闲出来,这时候就可以利用前肢来做一些事情。例如,能够使用树枝和石块等天然工具来防御敌害、获取食物。在长期使用天然工具的过程中,人类祖先积累了大量的使用工具的经验,之后,又慢慢学会了制造工具。由制造石器发展到制造骨器、角器,由制造单一工具发展到制造复合工具。
讨论3:伴随着使用工具和制造工具,在人类演化史上另一个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师生共议:原始人类在与自然环境作斗争的过程中,要想方设法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要动脑筋处理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样,原始人类的大脑越来越发达。
讨论4:人类的语言功能是在什么状况下产生的?
师生共议:在群居性的生产劳动过程中,由于彼此合作、相互交流的需要,人类逐渐产生了语言。
在这部分的结尾,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归纳:原始人类在进化过程中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是一次有利变异,都是对达尔文自然选择理论的很好诠释。
4 通过联想,畅谈人类的未来发展前景
教师展示图1,让学生思考图上A~G各个阶段所代表的含义是什么?
很显然,A代表用四肢行走的森林古猿,B代表的是由森林古猿进化来的原始人类,C~F代表人类进化过程中的几个阶段,G代表的是现代人类。此时,教师要求学生分组讨论:G以后,也就是说未来人类如何发展?(这个问题没有唯一答案,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有的小组预测说,因为营养条件越来越好,医学发展也很快,未来人类的身材会越来越高。
有的小组预测说,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未来人类不用工作了,大部分的事情都可以让人工智能去做。
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有个小组说,物理学家霍金预言由于环境恶化人类在不久的将来要移民外星球,呼吁人们要保护好这个诞生人类的地球家园,不要让后代也就是未来人类无法在地球上立足。
至此也就达到了展示这幅图片的目的:一方面复习巩固前面学习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认识人类只有保持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保护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人类文明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随着科学的发展,进化论已经愈来愈为人们所接受。但是,这节课教师还不应忽视一个任务,那就是与“上帝创造人” “女娲造人”等各种“神创论”做斗争。努力培养学生形成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这也是生物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