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春华
摘 要 针对高中阶段“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教学中的常见问题进行探讨,阐述这两个实验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所具有的划时代意义。
关键词 肺炎双球菌 噬菌体 DNA 遗传物质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生物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生物学课程标准中提到,学习生物学课程是每个未来公民不可或缺的,其学习成果是公民素养的基本组成。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是生物学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社会责任是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之一,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最关键、最必要的基础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知识、能力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是可以通过教育来形成和发展的学科核心素养。笔者结合初中生物教学的实践的实例,从初中生物学科社会责任教育的四个方面,例谈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社会责任教育的教学环节设计策略。
1 在案例赏析中渗透生命教育
生物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与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所以在初中教材中有许多生命、生殖等相关内容。初中生物学教学中进行相关的生命教育,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需要向学生渗透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等观念。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这样的德育渗透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是至关重要的。
案例一:苏科版八上第二十一章第一节“人的生殖”的重要情感目标同时也是教学难点的是:感受生命的宝贵、母爱的伟大,体会父母给了我们生命的意义,热爱生命。在讲解完生殖细胞、受精、胎儿发育、分娩等生殖知识以后,笔者引入了一个案例赏析:案例内容主要讲述的是汶川地震中年轻的母亲用自己的身躯保护了襁褓中的婴儿,最后解放军官兵和相关医护人员搜救到婴儿时,发现襁褓中手机上编辑好还未发送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案例通过音画形式展示。看完后,教师请学生谈谈观看后的感受及如何看待母爱与生命。最后笔者根据学生的回答,概括与升华。这样的案例用爱的故事唤醒学生对母爱的敬意,从而使学生思考自己父母赋予生命的意义,养成珍爱生命的生活态度。
2 在竞赛活动中宣传健康生活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生物学核心素养中社会责任教育的重要方面,初中生物教材中也安排了很多与健康生活方式相关的教学内容,如人类的免疫、传染病的预防、拒绝毒品、现代生活与人类的健康等。教师在进行相关内容教学时,除了进行健康生活方式的理念教育以外,非常有必要进行具体的指导。当然教学的方式不能是简单的讲授,教师需要思考与实践学生感兴趣的教学策略,让教学在轻松与激趣的学习氛围中进行。
案例二: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十三章第二节“预防艾滋病”。教学中除了达成能说出“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等知识目标以外,还需要达成“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懂得关爱艾滋病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笔者根据知识内容,先结合讲授式以及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初步掌握艾滋病的相关知识。为了进一步深化知识理解与达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笔者设计了“先下手为强”的竞赛形式的游戏活动。活动规则具体是:请各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参加,以又快又准确一方获胜,获胜者会得到相应的奖品,并给相应小组增加星级。竞赛内容是:选手根据教师提供的各种与艾滋病传播相关的行为,如与艾滋病人握手、共用剃须刀等,以教师的要求(高危、低危还是安全)找到一个相应合适的行为。在这样的活动过程中,学生参与积极性非常高,不但选手在思考,其他学生也在积极寻找答案。
笔者以竞赛活动为载体,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深度学习,特别是学生对一些是否会传播艾滋病的行为判断更加科学准确。学生在这样的竞赛活动过程中能够明确哪些行为是不会传播艾滋病的;同时学会能如何关爱艾滋病人与自我保护。
3 在科學实验中辨识疑似科学
伪科学是已经被实践(包括科学实验)证伪、但仍然当做科学予以宣传推广的理论假说或假设,又称为假科学或疑似科学。在人们的生活中,许多经验被当成科学经验传播下来,其中有很多观点与说法与生物学科是相关的。如“不干不净,吃了没病” “生男生女主要是女方决定的”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以及科学的验证方法,引导学生辨别迷信和伪科学,从而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议题,参与讨论并作出理性解释。
案例三:苏科版生物学八下第二十一章第一节第四课时“性别和性别决定”。
学生除了要知道“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以外,还要达成“能用科学的态度看待生男生女问题及运用所学知识纠正周围人的旧观念”的价值观目标。教学过程中,学生结合图示自学,明确染色体、性染体的概念,人的性别以及男女体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笔者设计了师生一起完成性别遗传图解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分别用不同颜色的笔表示父方与母方的性染色体组成,再逐步书写完成性别遗传图解,并且标出最后的性别比例。学生完成正常男女婚配后性别遗传图解后,结合图解分析:① 后代男孩与女孩的性染色体的来源分别是什么?② 后代是男孩还是女孩主要和什么性染色体有关,又是父母哪方提供的?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就是理解与消化知识的过程,同时通过性别遗传图谱,能清楚明白后代性别的决定主要和Y染色体有关,且是父方提供的。这样的学习过程结合科学的遗传图谱分析,让学生理解了人的性别遗传,破除了“生男生女主要是女方决定的”迷信与伪科学观点。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科学的生物学实验,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与结果分析中对一些伪科学的观点进行有效辨识。
4 在实践调查中解决现实问题
初中生物学教材中很多内容的设置旨在引导学生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使学生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结合相应的内容,采用实践调查等方法来让学生了解本地乡土资源,从而使学生了解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和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振兴祖国和改变祖国面貌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案例四:蘇科版生物学八下第二十五章第二节“环境的污染与保护”。
本节的教学知识目标及教学重点是: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居室污染的来源、危害及防治,以及本地环境状况的调查分析。本节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通过正确认识环境和环境问题,体会化学物质在美化人们生活的同时,也会带来负面效应,使学生认识到人类的行为与环境和谐的必要性,激励他们保护家园,积极投身环保,树立主人翁社会责任感。教师在分析本节的知识目标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时,结合学生自身的经验,认为学生通过自学达成本节的知识目标应该不难,因为在其他学科知识内容中也有涉及相关的知识内容。学生要达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还是需要实践调查与分析的过程,没有体验经历过程,其他的教学方法并不能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
笔者以“通过调查提出关于加强锡澄路运河南闸段污水排放管理的建议”为本节调查主题,课前两周对班级进行小组分工,1、2组资料收集,3、4小组进行走访调查,5、6组收集整理各小建议。由于资料与图片等都是学生亲自调查实践收集到的,所以学生提出的建议还是很有参考价值。如有小组提出建议:对沿岸部分工厂进行检查,严格控制工厂的污水排放量,查看工厂所排放的工业污水是否达标,若不符要求,应给予警告,相对严重的,应进行通报批评;还有小组提出建议:对附近居住的居民进行宣传教导,在小区内也可张贴布告,提醒人们勿乱扔垃圾,在沿岸地区可张贴公益标语,人们之间应相互提醒、举报,对于严重污染河流的,应给予警告批评,相应罚款等处分。学生调查实践过程就是自我教育过程。通过调查实践学生,对本地的河流污染状况有了全面的了解,认识到化学污染物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负面效应,激励他们保护家园、积极投身环保、树立其振兴祖国和改变祖国面貌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强调道德的重要性,这是因为道德素质与文化素质是相辅相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与标志。“立德树人”指明了基础教育的方向就是“树人”,要坚持育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来发展人、改造人、塑造人。学生未来在处理与社会、国家、国际等关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就是责任担当,社会责任也是学生养成的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方面。教师一方面需要明确其是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另一方面在学科教学过程要总结有效的教学策略来渗透社会责任教育,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学生未来的发展与进步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