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伟
(吉林油田公司油气工程研究院 吉林松原 138000)
吉林油田大部分区块属于多层系非均质构造油藏,这类油藏在开发过程中,地面虽然是规则注采井网,但地下储层由于发育不均,甚至尖灭造成实际井网不完善,注采关系对应差,部分油层得不到能量补充,开采不均衡,部分油井剩余油难以有效动用,采收率低。同井注采一体化技术是在不增加产建投资的前提下,将一口井做为两口井(注水井+采油井)使用,减少钻新井数量,提高单井利用率,其中的注水井可以实现一定范围的井网优化[1],为周边油井注水补能,挖掘井间剩余油。
同井注采一体化工艺分为两种类型:注上采下型及注下采上型。
同井注采管柱组成:由高压防喷井口、插接密封封隔器、密封插管、注采交叉装置、杆式抽油泵等组成。
注上采下工艺:用插接密封封隔器分隔注水与采油层,上层由油套环空注水,下层液体由杆式抽油泵采出,如图1所示。
图1 注上采下型管柱示意图
图2 注下采上型管柱示意图
注下采上工艺:用插接密封封隔器分隔注水与采油层,通过注采交叉装置形成独立的采油与注水通道,下层由油套环空、注采交叉装置实现注水,上层液体由杆式抽泵采出,如图2所示。
1.3.1 封隔器插接密封技术
同一井筒内边注水边采油,注水高压、采油低压,形成的高压差、以及受抽油泵在抽汲过程高频蠕动影响,普通封隔器极易失效。经过优化设计,用插接密封封隔器与密封插管替代封隔器。封隔器整体双向卡瓦的设计,能可靠的坐封在任何级别的套管上,可长期承受35Mpa压差;主要部件由复合可钻材料加工,易钻除,避免管柱卡井风险;插管密封,桥塞受管柱蠕动影响小,密封寿命长,同时起井负荷小。
1.3.2 清防蜡技术
针对结蜡区块,由于管柱结构限制,无法定期洗井清蜡,设计空心杆热洗井技术,上部使用一定长度的空心抽油杆配套井下热洗井阀、井口热洗三通,洗井清蜡时使洗井液只在空心杆与泵上油管间循环流动,实现定期洗井。
井下热洗井阀作用:建立空心杆和油管之间的循环通道,并防止井筒液体进入空心杆内。
井口热洗三通作用:连接井下空心杆和热洗管线,具有连通、密封等性质,保证热洗介质顺利进入空心杆,停注时自动关闭。
1.3.3 高压防喷井口
当采油压力高于设定值时,井口将自动关闭,防止在生产时由于管柱漏失、封隔器失效等使注入水进入油系统管线,可能造成油杆喷出地面、输油管线爆裂等安全隐患。
1.3.4 注采交叉装置
在注下采上同井注采工艺中使用,独立的采油与注水通道,使注水与采油互不干扰。
1.3.5 杆式抽油泵
检泵时不需起管作业,减少作业强度,提高技术适应性。
同井注采一体化工艺在吉林油田现场应用15口井。截止目前,15口井及周围与之连通油井累增油1234吨,累增注水40000方以上,对区块注采井网完善及挖掘井间剩余油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例如吉8-161井组,受河流相沉积影响,纵向上非均质性强,层间矛盾突出,横向上储层砂体变化快,砂体平面呈条带状分布,规则井网对砂体的控制程度低,井间存在剩余油潜力。该井2015年7月投产,动用扶杨油层的3、13、14号小层,初产液14.7吨、产油1.1吨、含水92.8%,措施前产液18.5吨、产油0.3吨、含水98.4%。通过砂体连通图分析3号层局部发育,非主力油层,但是采出程度不高,13、14小层普遍发育,为主力油层,但水淹严重导致含水偏高。该井位于东西向两口水井中间,注水见效明显,但周围南北向油井产液量,注水见效差,影响了注采井组的整体开发效果。为解决层间无效水循环、增加水驱波及范围、挖掘井间剩余油潜力,应用同井注采一体化工艺,将13、14号层做为注水层,为周围油井注水补能,3号层做为采油层,继续挖掘剩余油。
效果分析:措施后在本井注水情况下,注入压力稳定,产液量下降,说明工艺成功;日产油增加,说明3号层具备开发潜力,此前受13、14号层抑制,措施后产能得到发挥;邻井吉+8-160油井产液、产油均上升,注水受效明显,见表1。
表1 本井及邻井生产数据
(1)同井注采一体化工艺可实现同井筒边注水边采油,工艺可行,生产稳定。
(2)可钻桥塞与密封插管设计,有效提高密封稳定性及井筒通畅性。
(3)高压防喷井口设计,实现安全、清洁生产。
(4)同井注采一体化技术是在不增加产建投资的前提下,将一口井做为两口井使用,减少钻新井数量,提高单井利用率,其中的注水井可以实现一定范围的井网优化,为周边油井注水补能,挖掘井间剩余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