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开封市人民医院(475002)贺娟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而导致的心肌坏死,该病症是由于多种诱因而导致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因此,本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期间采用循证护理干预的效果展开研究,具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9月~2018年2月来就诊的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且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别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各35例,在对照组中,男23例,女12例,患者的年龄分布在46~68岁,平均年龄为(57.1±6.3)岁,病程为1~12年,平均病程为(6.5±2.3)年,实验组中,男20例,女15例,患者的年龄分布在52~67岁,平均年龄为(59.5±6.2)岁,病程为3~11年,平均病程为(7.2±2.2)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上无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①病情评估:护理人员组建循证小组,仔细地依据患者各项身体指标对患者进行病情的评估,对病情加重原因展开分析,从而提出相关性的循证问题,患者身体素质是否能够承受相应的治疗措施。循证:提出解决措施,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手段进行收集和参考,了解历年来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处理方案,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治疗手段[1]。②基础护理:护理人员定期为患者打扫病房,给予患者舒适的生活环境,保证良好的通风和阳光的照射,保证患者绝对的卧床休息。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相应的饮食方案或者进行营养液的输液治疗,确保患者营养的摄取。护理人员在巡房的同时,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的宣讲。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的调查。其中生活质量评分包括躯体功能、意识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等,治疗满意度包括十分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三个方面。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对所收集到的患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并且计数资料用%(率)表示,并且用x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 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如附表所示。
2.2 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实验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91%(32/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25/35),P<0.05。
附表 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附表 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组别 情感功能 意识功能 躯体功能 社会功能对照组(n=35) 23.6±4.3 16.1±5.6 17.3±3.3 25.2±6.2实验组(n=35) 31.6±3.2 23.4±3.9 22.6±4.7 29.7±5.7 t 8.82 6.32 5.45 3.16 P 0.01 0.01 0.01 0.01
急性心肌梗死多发于中老年人群,临床上常常通过止痛药物的使用来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或者通过溶栓治疗,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等手段,进行病情的恢复[2],而后期对患者的康复护理也尤为重要。因此,本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期间采用循证护理干预的效果展开研究。
通过本次的观察可以发现: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并且实验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通过循证护理,参考往年对相关病例的诊疗手段,从而提出更加有效、更加针对性的治疗方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率[3],同时吸取往年治疗手段的优缺点,利用近年来配备的新设备,采用更加高效的护理措施。
综上所述,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期间采用循证护理干预,通过对以往文献的参考,从中找到可利用的护理方案,更加科学有效地采取措施进行针对性的护理,从而提高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使患者尽快地摆脱疾病的痛苦,增加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