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娜
(乌海市海南区人民医院儿科,内蒙古 乌海 016030)
静脉留置针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中,儿科经常留置其与小儿头皮静脉上,但因为患儿好动、哭闹且易出汗等,致使敷贴不够牢固,留置针易脱落,常使用弹力带进行固定,但透气性差,穿刺部位易潮湿,不利于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1]。本文旨在探究头皮留置针固定套应用于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中的效果,报告如下:
选取2017年1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接收的行头皮静脉留置的患儿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76例,男43例,女33例,年龄6个月-3岁,平均(1.43±0.74)岁,其中腹泻36例,支气管肺炎40例;研究组84例,男46例,女38例,年龄5个月-3岁,平均(1.42.12±0.71)岁,其中41例腹泻,43例支气管肺炎;两组患儿基线资料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固定套是将一次性弹力帽进行改良加工后得到的,将弹力帽于特定的区域剪开一个操作小口,于小口一侧做个盖口,形成一个活扣,能固定于操作口位置,操作口依照头皮静脉的分布及走向特定,分为3个类型:选取合适的头皮静脉,通常选择耳后静脉、颞浅静脉、额正中静脉等,I型的操作口在顶颞区,适合用在耳后静脉和颞浅静脉穿刺;II型操作口在顶额区,适用在眶上静脉和滑车上静脉穿刺;III型型操作口在顶枕区,适用在枕静脉穿刺中。
对照组选择合适的穿刺位置,穿刺成功后,用无菌敷贴固定,再依照头围使用弹力带于患儿头部环绕一周,两端叠加5-10cm,接口使用布胶带黏住,将留置针压住。研究组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型号的固定套给予患儿佩戴,于操作口处进行静脉穿刺,穿刺操作成功后将活扣固定在留置针外,同时调节松紧度,达到最佳的固定效果。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1h后的渗出率和保持3d的成功率;同时记录两组患儿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
所有数据由SPSS21.0统计软件包处理,计数单位由[n(%)]表示,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单位,x2表示组间对比,P<0.05表示两组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保持3d的成功率及1h后的渗出率与对照组相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研究组留置针的留置时间为(4.57±0.32)d;对照组留置时间为(2.13±0.20)d,两组组间比较,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固定效果对比[n(%)]
头皮静脉输液是小儿抢救和治疗的最重要的给药途径,其中头皮静脉穿刺亦是儿科护理服务常见的一种操作[2]。但由于小儿认知能力以及生理特点等原因,其不能做到成年人这样较好的配合度,因此,穿刺成功后需及时有效地固定留置针,这对留置输液是否成功起着决定性作用。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固定后1h后渗出率以及保持3d成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并且该组的留置时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相比于弹力带固定,固定套对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的固定作用更为优越,能够延长留置时间,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原因分析为:患儿由于年龄较小,缺乏准确的叙述能力和感知能力,出现不适感时未能正确表述,弹力带不透明,局部被遮挡,家属及护士观察不方便,外渗的程度严重患儿感觉到疼痛时才会发现渗出。而固定套能够把输液线与留置针的连接部分进行弹力固定,可有效缓冲输液线产生的拉力,有效降低反复穿刺对患儿造成的痛苦感,对治疗效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3]。此外,固定套是在穿刺前佩戴好,然后再做穿刺操作,完成后立即将活扣扣好,固定操作及时有效,可有效防止患儿哭闹导致的针头滑落现象,降低对患儿的不良刺激,同时也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难度,便于调整。同时操作口和活扣的设计,便于家属及护理人员观察穿刺位置的情况,亦便于进行取拿、封管等操作。受样本数目给予时间等因素的限制,两种固定方法对患儿家属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的情况,有待临床进一步探究。
综上所述,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应用留置针固定套,具有操作简便、固定效果良好、留置时间长等优点,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