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贤
【摘要】加强农田的水利设施的建设,并且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能够为我国的节水技术做出不少贡献。随着我国的人口越来越多,我国的工、农业的发展速度非常迅速,生活的用水量也在不断增加,水资源的利用方面越来越多,一直呈现出日益紧张的状态。在这样的环境下,大规模的农业用水实施一些节水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农田的建设过程中,加大对节水灌溉技术的研发与推广,也就成了一件非常有必要和有意义的事情,它不仅能够节约农业灌溉的水资源,还能够推动现代农业模式的建立。
【关键词】农田水利建设;节水灌溉技术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田是我国农业的基础,对于農田的建设是否完善,直接关系到我国的13亿人口的温饱问题以及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所以对于农田建设的问题不能忽视。与此同时,我国也是一个用水量极高的国家,生活,农业以及工业的用水量日渐增长,这也是我国的目前正面临的一个问题。据有关数据统计,我国对农业建设的水资源占用率高达70%,北方甚至问题更加突出。严峻的情况让我们不得不考虑研发和推广一些有效的节水措施,在保证农业稳定发展的同时,还能有效减少用水量。本文主要介绍几种有效的农田建设节水措施,并且提出一些具体的注意措施,希望对农田水利建设有所帮助。
一、节水灌溉技术的内容
(一)喷灌技术
以目前的情况来说,喷灌技术是应用范围最广泛的一种节水技术,它适用于所有的农作物的日常灌溉,但是这种灌溉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还应有其他的设备进行配合运用,一般用的比较多的就是压水机和动力机等等,除此之外,还可以运用水自然下降所产生的势能,将自来水或者水坝里的水压缩进管道,这样管道的尾端就会将管道里的水喷洒进空气里,最终到农田,这个过程就能实现对农田的大面积灌溉。这种灌溉技术的优点是喷水速度比较均匀,水量也比较适中,从源头避免了大水漫灌造成的土地板结,有利于植物的根部呼吸。
(二)微灌技术
微灌在利用大水进行漫灌之后,根据农田节水建设所研发的新型节水灌溉的技术,具体来讲,这种节水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运用到的技术还包括多个方面,例如微喷雾、脉冲灌溉以及滴灌溉等等,这些不同灌溉方式的衍生主要取决于灌溉的土地作物。在对他们进行分类时,按照灌溉设备,又可以分为地面灌溉和地下灌溉,按照设备的不同性能进行划分的话,还可以分为重力灌溉和常压灌溉。 如果是从微观技术的结构来分的话,还可以分为输水管道、水过滤系统以及灌溉系统三部分来分,这种灌溉技术的优点就是避免了以前因为漫灌而无法控制水量的情况,实现对水量的严格把控,不仅可以节约用水,还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三)低压管道输水技术
这种方式主要是代替了传统灌溉中的渠沟灌溉方式,使传输更加便利。灌溉水源可以由有不同的管道输送到不同的农田里,通过管道分水口分水后直接对沟渠进行输水,同时还可以与喷灌技术相结合,提供压力输水管道。这种灌溉技术主要是地面灌输,所以出水口的流量很大,不用担心它会堵塞,而用管道进行输送,有效减少了水分的蒸发和渠道的渗透,也就能节约更多的水资源。而且这种方式的投入不用很大,就能达到一样的效果,并且操作难度也不大,很适合农村接受程度不高的农民使用。
(四)步行式灌溉技术
这个技术还被称为行走灌溉技术,顾名思义,这是传统农业中普遍适用的一种方式,农民会用运输车或者拖拉车等行走式的动车机械,将灌溉机器配带在车上,在动车行走的过程中对农田进行灌溉,具体形式有节水播种技术以及抗旱保苗节水技术两种。这种技术将旱作农业与节水灌溉有机结合,优点主要体现在,使用常见的拖拉机就能进行作业,没有太高的成本投资,同时也能有效的减少劳动力,提高灌溉效率,。农民不用在田间挖沟修渠,只要有水源就可以进行灌溉,减少了一部分的资金和人黎的投入,同时还达到了节水的目的。
(五)灌溉渠道防渗技术
以往的灌溉技术之所以没有达到足够的节水效果,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在传输过程中,水源在渠道里会被大量吸走,很大程度上既没有达到灌溉的目的,同时还浪费了大量水资源。这种灌溉防渗技术中所采用的传输材料一般都分为塑料薄膜、浆砌、混凝土、石头衬砌等等。这种技术的主要优点就是在水源的传输过程中不会有大量的被吸收或渗透的问题,对这一漏洞进行控制,就能减少水资源的流失。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技术在使用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地形、地质遗迹水土条件对传输材质的选择有很大的要求,同时对各种传输衬砌都有严格要求。
二、节水灌溉在农田建设中的应用策略
(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灌溉技术
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地形,天气以及土壤,所以适合种的农作物也不一样,因此也应该选择不同的类型的灌溉技术。灌溉技术在农田建设中的应用,最应该注意的一点就是因地制宜,所选择的灌溉方式要符合农作物的特点以及农田水土情况。在灌溉技术在农田建设的应用过程中,对于那种产出不是很高的大田农作物,一般都会采用地面灌溉技术为主的节水灌溉技术,同时还应该加强对垄沟灌溉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如果对于那种水土条件比较好的农田,一般可以采用喷灌技术或者是滴灌技术等高投资的节水灌溉方式。此外,农作物的种植结构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判断条件,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一般指的是扩大林草的种植面积,压缩耕地种植面积,对于那种经济效益比较高的作物,可以加大种植面积,以及那种耗水量比较低的农作物,也可以扩大种植面积,由此来选择相应的节水灌溉技术,保证单位用水量的农作物能够产生相应的经济效益。
(二)加强对节水灌溉工程的管理
加强对农业节水灌溉工程的管理,是提高灌溉工程使用效率的一种有效措施。以目前的情况来说,我国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在节水灌溉工程实行的前期,各部门的重视程度还是相当高的,很多领导甚至还会来到现场亲自指导,但是在工程正式投入建设之后,各部门的重视度也就渐渐下滑了,以至于忽视了对水利工程建设的管理。对于这种情况,各部门应该及时转变工作态度,根据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运用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建立一个专门的管理机构,安排专业的管理人员在现场进行指导与督促,及时发现并反馈整个工程中的问题并及时解决,时长安排专业人员进行检修,最大程度提高农村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建设中的使用效果。
(三)建立健全的农田建设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服务体系
在将节水灌溉技术进行完善之后,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实施下去,这是又会面临到一个问题,就是农民的接受程度,因此在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的时候,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服务体系,帶领农民向系统化,专业化、社会化的方向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应以各大高等院校以及各个科研单位为主导,基层水利建设站以及农业服务站为基础部分,政府、农民以及市场应该结合起来共同作用。各地方政府应该建立专门的资金用于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多多安排地方的科研单位人才到实地进行引导教学,保证农民对各种技术的熟悉程度。同时,还应该加强对科研单位的专业人才进行培训,提高技术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将最有效、最简便的方法传授给农民,扩大具有节水灌溉技术能力的农民队伍,提高农民的积极性,争取最大程度地提升田地的经济效益,增加农民的收入。
(四)重视引水渠道的修建
渠道的修建质量好坏,对于节水灌溉技术能否更好地作用有非常大的影响,所以相对于传统的灌溉渠道的修建,对目前的引水渠道进行完善与修建应注入十分的重视度。应该注意保持沟渠底部的光滑度,这就涉及到养护工作上,但是这一措施对于节水灌溉工程的设计有更为科学的基础保护,能够极大程度上发挥节水灌溉渠道的作用,减少项目开支。
三、结束语
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对我国的农业发展意义非常深远,它是发展我国农业的必经之路。结合以上的措施来说,在发展并推广农田建设节水灌溉措施时,建立相应的工程措施以及管理措施工程固然重要,但是农田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多方面综合因素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只要各方面的情况都进行全面考察,才鞥保证所选用的灌溉技术最大程度发挥它的作用,达到节水效果,以及充分解决当前的水资源与农业灌溉的大量需求之间的矛盾。
参考文献:
[1]孙喜龙.农田水利建设中节水灌溉技术的思考探微[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8):218-218.
[2]罗小芳.浅谈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11):2204-2204.
[3]田敏,杜伟.简析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措施[J].北京农业,2015,(6):151-151.
[4]尹利鹏,李宪奇.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应用探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12):1309-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