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城市生态景观河道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2018-10-19 03:39胡洪达
水能经济 2018年4期
关键词:生态景观河道治理水利工程

【摘要】城市生态景观河道治理是集现代水利工程学、环境科学、生态学等学科于一体的水利工程,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改善河流水质,提供给人们见水、近水、亲水的美好环境,重现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因此,城市生態景观河道治理是现代河流治理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河道治理;生态景观;水利工程

1、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自“生态工程”思想的提出,西方发达国家的多数河流生态系统管理目标的核心是要保持河流生态系统的生态完整性,尊重河流系统的自然规律,注重河流自然生态和自然环境的恢复和保护,使河流的综合服务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治河要“保护自然”、“恢复自然”。

国内许多学者分别从河流治理、滨水景观设计和沿河土地利用等角度探讨了生态景观河道的思想。城市河道建设有提高行洪输水标准、改善城市环境的需要,满足人们对水的各种不同需求,保证水域生态系统完整性、依存性的要求,恢复与建设洁净的水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2、河道治理规划新理念

河道治理规划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不断更新、完善的动态规划。对河道治理规划要科学合理,与生活水平相协调。

2.1 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人是社会生活的主人,在创造美好生活的基础上享受生活;人又是自然之子,人不能离开自然。在以往的河道治理中,常常以牺牲环境来保证经济发展,片面的强调防洪、排水等功能,忽略了河道的其他功能,致使河道在治理的过程中越建越窄、越挖越深、越修越直,河流的自然形态和生态体系发生了很大变化。不适当的河道治理模式给河流新功能的发挥带来了负面影响,特别是受到自然界的惩罚后,人们开始认识只有尊重自然发展规律才识明智之举。目前,应该在满足防洪排水安全的目标下,充分保护河流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创造人与自然相和谐、河流功能丰富的河流空间。

2.2 可持续发展观念

可持续发展实质上要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使之可持续发展下去,以保障当代人和后代人永远健康的生存和发展。可持续发展把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或局部区域看作是由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组成的复合系统,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任何一方面功能的削弱都会影响其它部分,甚至中断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2.3 保护河流特色的理念

鉴于人与河流的密切关系,每条河流除了长期形成的自然特征之外,还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因此,规划和建设者们必须强化美的意识,营建起一个方便舒适、整洁有序、和谐优美和生态健全的生活环境。不同河流的历史沉淀构成了各自的特色,具有重要价值,在保护继承的同时还需要发扬光大,并创造新的内容。

3、河道治理规划设计

3.1 河流的平面规划

在维持河流现状的条件下,针对满足防洪排涝、生态景观等要求进行修改,避免过度裁弯取直,缩短河道等做法,尽量保持现状河流所特有的、丰富的多样性环境。具体体现在遵从自然和现状的前提下,规划河道主流中心线的走向,充分保证河流堤内地和堤外地的预留空间。

3.2 河道的横断面规划

在根据过流要求设定标准面的基础上,要求尽量避免上下游统一河宽的规划设计,在可以扩宽河道的地方尽量扩宽,在预留河道槽蓄能力的同时,设计具有丰富内容和广阔用地空间的断面,还可以灵活的推进“多自然型河流”的建设。

河道治理中,河流断面满足设计标准下的过流能力是最基本的要求。对于河道其他功能发挥而造成的过流能力影响,需要通过调整基本断面设计进行补偿,从而得到各项功能相协调的河道断面设计方案。

3.3 护岸工程的规划

在充分考虑水利学计算的水面线条件和堤内自然状况的前提下,应该选择有利于保持和创造生趣生息的环境及自然景观方法。

4、城市生态景观河道治理技术的研究

城市河流因其位置和功能上的特殊性,在具体的治理技术上需要考虑多方面的需求,包括防洪、旅游、生态、景观和休闲等功能,在规划设计时宜分别从防洪、蓄水工程、景观绿化、生态护岸、污水治理和滨水区开发等6个方面,对城市河流水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各个方面在功能上相互独立,在技术上又互有交叉,概括起来主要技术有水利工程技术、生态景观技术、生态护岸技术和污水治理技术。

水利工程技术在传统的城市河流整治工程中多采用浆砌或干砌块石、现浇或预制混凝土等刚性材料护坡,其优点是技术成熟、稳定性好、节省土地、施工机械化程度高等发挥出城市河道的行洪、排涝以及水土保持等功效。生态护岸克服了传统水利工程技术视觉效果差、缺乏美感、亲水性差等确定,不仅保留了传统护坡的功能,而且融入了城市景观、城市文化和城市生态等多方面内容。

丹东市爱河西支河道治理工程中将生态景观设计与水利设计相结合,以河道原有的乡土景观及历史文化为基础,提高河道防洪标准和防护能力,拓展空间,加强河道生态环境建设,布置路网,展示文化,吸引周边及外来游客,增加城市知名度,成为丹东市民后花园的独具地域特色的滨水景观带。

5、结语

城市生态景观河道治理是综合性较高的水利工程,要充分发挥河道治理规划新理念、优化治理技术和借鉴典型规划设计经验,将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活有机统一,打造城市名片是同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沛芳,王超,侯俊.城市河流生态系统建设模式研究及应用.河海大学学报,2005,33(1):68_71

[2]许士国,高永敏,刘盈斐.现代河道规划设计与治理.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10-20

[3]杨瑛,石军林.汾河临汾城区段综合治理思路探讨.山西水利,2002,18(2):59-60

[4]丁鹤.对城市河道可持续开发利用趋势的认识.海河水利,2002,21(1):24—27

[5]汤晓敏,王云.滨水景观的规划设计模式探索.上海农学院学报,1999,17(3):182-188

作者简介:胡洪达(1985.10-),男,辽宁盖州,本科,毕业于沈阳农业大学;现有职称:工程师;研究方向:河道管理等。

猜你喜欢
生态景观河道治理水利工程
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创新方式研究
云 南 立法保障水利工程规范化管理
试论生态水利工程的基本原则
毛祁河综合治理工程施工组织探究
河道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水土保持的有效实施
赣州城市河道的生态景观浅探
感潮河段堤防护坡应用与实践
浅谈如何加强水利工程管理
城市河道治理中的经验教训和措施
南通通吕运河市区段生态滨水景观设计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