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芬
【摘 要】高职院校教学工作中,一线教学管理人员与教师不同,并不是直接的传道受业解惑者,但却是保证学院教学工作正常运转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前,大多数院校的一线教学管理人员工作量大、职称评定难、待遇低、培训少,出现职业倦怠现象,导致工作效率低下,服务质量降低。因此,以高职院校一线教学管理人员职业倦怠为研究对象,积极探索其成因和改善措施,对教学工作平稳有效运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人员;职业倦怠
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各高职院校规模日益壮大,社会对高等职业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也逐步提高,作为职业职能人才的培养摇篮,高职院校要严格学生在校期间培养计划,在教学工作环节加大力度,培養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一线教学管理人员,作为教学工作的管理者和服务者,承担着高职院校教学活动的管理、组织和执行,其工作能力、管理水平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高职院校一线教学管理人员职业倦怠形成原因
高职院校一线教学管理人员主要指在学院教务处、二级教学单位的岗位上工作,具体负责日常教学运行、维持正常教学秩序、教学过程管理等内容管理的人员,是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师、学生之间的桥梁。职业倦怠是指对工作提不起兴趣,对职业充满了厌倦情绪,工作效率降低且身体疲惫。教学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的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缺乏兴趣和热情,职业认同感较低。
(一)工作繁重,压力较大
近年来,高职院校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不断深化改革,改进人才培养模式,这些改革措施往往都落实到了教学管理工作中,使得教学管理人员工作繁重、压力增大。作为一线教学管理人员,负责日常教学管理,保证教学活动正常进行;负责落实学院各项教学规章制度;负责收集并整理各类教学信息;统筹各专业课程开设,编排开课计划和课表,组织学生进行选课活动;对学生学籍、成绩进行管理,审核学生毕业资格;负责落实和协调各类专业评估、教学评估、教学质量监控等,以及各种突发或临时性的工作。这些都需要教学管理人员非常熟悉工作流程并能及时落实到位,不能错过时间节点,稍有不慎出现纰漏就会成为教学事故的承担者,给自己和他人都带来严重后果。长期高强度,严要求的工作环境,使得教学管理人员精神紧张,强迫症和焦虑烦躁情绪不断发展,引发职业倦怠。
(二)职业认同感低,缺乏尊重
随着高职院校对科研重视程度的加深,不少教师的学院领导认为科研成果的价值远高于日常教学活动,对教学管理人员更加不重视,认为教学管理是一件简单的事务性工作,任何人都可以胜任。教学管理人员细致周密、复杂有序的考虑和工作,教师和领导并不理解其中的辛苦不易,一旦出现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教学秘书成为事故责问的对象。“功绩了无痕,错误路人知”教学管理工作的工作性质本身,使得教学管理人员少有人关注和尊重,没有有利资源,少有获得赞誉和鼓励的机会。这样缺乏职业认同感和尊重的特点引发了教学管理人员心理失衡,产生职业倦怠。
(三)上升空间狭窄,待遇较低
高职院校对行政管理人员的激励机制一般有两种途径,一是职称的晋升,二是行政干部提拔。一线教学管理人员往往来自于非管理专业人员,在教学工作岗位上使得原有的专业特长不能正常发挥,但在职称评审的时候,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为同一评定标准,这导致教学管理人员在职称的晋升上存在困境。由于学院决策层的不重视,在培训和晋升等方面,学院人事部门往往朝着教师和科研人员倾斜,教学管理人员常常是被忽略的群体。职称上不去,收入必定存在差距。
一线教学管理人员同学生工作系列、其他行政管理部门人员虽然同为学院行政管理工作者,但却不能像他们一样有更多机会走上较高的行政岗位,因为教学岗位领导层必须是具有相关专业背景或成就的教授、副教授或博士等。在学术之路狭窄、行政之路无望的困境中,有上进心的教学管理人员常常感到碌碌无为,职业前途黯淡。
二、高职院校一线教学管理人员职业倦怠措施与对策
(一)扩大教学管理队伍,提高工作效率
改善高职院校一线教学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现状,必须扩大教学管理队伍,增加教学管理人员数量,合理分工,减轻工作量,给教学管理人员腾出时间和精力总结工作经验,进行学习、交流和研究,提高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这样一来,不仅能使他们产生职业发展的成就感和归属感,还能提高工作效率。
(二)建立教学管理人员适用的激励机制
积极探索建立一线教学管理人员的激励机制,充分考虑教学管理人员在学院教学运行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对解决教学管理人员职业倦怠,提高工作积极性有重大意义。在制定激励机制时,可以重点考虑以下几点:第一,教学管理人员工作岗位年限、教师学生对其工作评价、工作成效等纳入晋升考察条件。第二,提升行业认同度,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从关心人、尊重人的角度对教学管理人员进行管理。第三,在职称评审和职位晋升过程中,尽量不唯论文、唯证书论,适当的教学管理人员倾斜。第四,适当提升福利待遇,扭转教师与教学管理人员福利待遇相差较大的现状,提升工作中的成就感、价值感。
(三)加大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
目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人员普遍忙于琐碎的教学管理工作,缺乏培训,工作效率偏低。针对这一现象,高职院校应建立培训体系,加大对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管理水平。第一,岗前培训,主要内容为学院教学规章制度、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明确教学管理工作程序等。第二,业务提升培训,主要内容为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工作,参加教学改革研讨会,外出调研,了解高等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掌握人才培养规律等。第三,参加技术技能培训。组织教学管理人员参加提高计算机、网络、新媒体等运用能力的培训,熟练掌握现代化技术,并用以完成教学管理工作,提升教学管理人员的自我认同感。
(四)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人文素养
从个人方面来说,教学管理人员要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才能有效克服职业倦怠。“上传下达,兼顾中间环节解释”,是基层教学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这是一个需要始终保持服务意识、乐于奉献的岗位。良好的处事心态是教学管理工作的原动力,注重自我心理调节,正确对待各种成绩和挫折,遇事沉着冷静并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一线教学管理人员在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还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一个人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在工作中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减少职业倦怠。
高质量的教学管理和服务是人才培养的有力支持,高职院校应重视教学管理工作,重视一线教学管理人员的职业发展现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教学管理人员职业倦怠问题,激发工作者甘于奉献的精神和创新能力,最终推动我国高职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志耘,郑军,刘玉威.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的状况与对策[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7(3):82-84.
【2】 蓝蔚青.高校管理人员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以上海海洋大学为例[J].山东工会论坛,2015(12)29-33.
【3】 林华先.浅谈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J].科技咨询(科技.管理),2013(27):4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