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梅
【摘 要】现代社会随着老年人在人口中的比率迅速增加,对心理活动老年化的实验研究及其他研究急剧增多。针对老龄期这一阶段的心理问题,结合老年心理变化一般规律和趋势,进行老年人心理自我调适,延缓老年心理衰退,科学地、合理地帮助老年期人群延年益寿、健康快乐地生活。
【关键词】老年期;心理问题;自我调适
现代社会随着老年人在人口中的比率迅速增加,对心理活动老年化的实验研究及其他研究急剧增多。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毕生发展心理学观点逐步被人们所接受以后,老年心理学才成为发展心理学的一个重要部分。现代的健康观念是身心与环境处于安宁和谐的状态,是体格与心态的协调发展,即不仅要有好的躯体,而且要有最佳的心理状态。现代醫学科学证明,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有着密切关系,假若心理不健康,就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最终必然影响甚至损害躯体健康。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健康应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前者显而易见,容易被人发现;而后者比较隐蔽,老年人更是如此。
一、老年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1、记忆力减退产生健忘。进入老年期后智力逐渐减退,但其程度有很大差异,并且与心理因素有密切关系。有的因为本人的自信心不足,自惭形秽,自认为智力减退,而实际上并非如想象的那么严重。老年人的智力是逐渐下降的,一般认为18岁时智力达到最高水平,以后逐渐下降的,50岁时仅相当于15岁的智力年龄,80岁以后下降更明显,85岁时大约相当于儿童5岁10个月的智力水平,由于个体的差异,所以可有10%~25%的人并不显示智力减退。由于老年人的记忆力下降,这也是健忘的主要因素。
2、焦虑。抑郁随着衰老、精神情感变化日益明显,表现为内心空虚,易出现焦虑抑郁的情绪反应,常伴有自责。往往有杞人忧天之感,时有大难临头的紧张感,或是抑郁苦闷,遇到问题时缺少进取态度。在经济条件拮据的老年人门诊病人中有48%具有抑郁情绪,而身体健康、经济条件较好的老年人具有抑郁症状者也有44%,有不少人每月发作1次,持续数小时或数天之久,表现为意志消沉、烦恼、抑郁焦虑等,并对往事回忆多有自责感。
3、情绪多变。当脑组织老化或伴有某些脑部疾病时,常有明显的情绪变化,往往失去自我控制,容易勃然大怒,难以平静下来,其情绪激动程度和所遭遇不顺心的事情之程度并不相对应。有时为周围环境及影视中有关人物的命运而悲伤或不平,迅速出现情绪高涨、低落、激动等不同程度的情绪的变化,时而天真单纯,忽而激动万分等情绪多变的特征。
4、疑病。60岁以上老年人,有半数的人可出现疑病症状,这是由于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已从对外界事物的关心转向自己的躯体所致,加上这些关心可因某些主观感觉而加强,并因顽固、执拗的个性,更易出现疑病症状,常出现头部不适、耳鸣、胃肠道功能异常以及失眠等。即使稍有不适,也要向周围人去诉述。有时会过分注意报刊书籍上的一些医学常识而对照自己的不适感,常为此而心神不定,惶惶不安,甚至多次求医就诊。
5、猜疑和嫉妒。一般认为,人进入老年期后,对周围人不信任感和自尊心增强,常计较别人的言谈举止,严重者认为别人居心叵测,常为之而猜疑重重。由于生理功能减退,性欲下降,易怀疑自己配偶行为,常因之而争吵。并且由于判断力和理解力减退,常使这些想法变得更为顽固,甚至发展成为妄想。每当目睹年轻人活泼好动等性格时,常因之而嫉妒和自责。
二、影响老年期的心理健康主要因素
人步入老年后,机体自然会发生一系列变化。“目似春雾,耳似夏蝉,齿似秋叶,发似冬霜”。老年人新陈代谢减慢,脏器功能衰退,躯体易生疾病等,表现出“慢、弱、惰”三大特点。这些变化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功能。
1、生理因素。人到老年大脑和其它生理机能开始退化。如果大脑衰老过快或者个人不能很好地调适自己,有可能导致心理上失常。
2、环境因素。如果生活在一个良好和谐的环境里,人的心理健康就有一个外部的良好环境。如果生活在一个经常受到恶性刺激的环境里,有可能产生不良心理,甚至心理变态。
3、生活因素。如若参与一些不良活动,如赌博、酗酒等就会严重损害人的心理健康。
4、文化因素。一个人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他会对自己的人生有一个正确态度,能正确处理一些挫折和不幸,而不会因意外情况的产生而导致心理失常。
我国心理学家把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概括为五条:①热爱生活和工作;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③情绪稳定,适应能力强;④性格开朗,通情达理;⑤人际关系适应强。
学会老年期心理自我调适方法,掌握一些心理保健手段、学会身心愉快地生活、树立起心理健康的新观念,是每个老年人安度晚年健康长寿的重要条件。
1、工作方面的心理调适:首先,老年人的所谓工作应该是没有压力的、不要担负很大责任的、作为调节因为闲赋等原因而造成的精神压力的、可以轻松地完成的工作。老年人对待工作问题上,一方面不要过于有紧迫感,否则易造成精神压力的,导致心理不平衡,影响身心健康;另一方面,自暴自弃无所事事也会加速衰老。从习惯的在职生活转到不习惯的清闲生活,使人感到孤单寂寞或精神上无所适从。在这种变化中有些人难以适应而诱发疾病或加快衰老。[1]艾里克森认为老年期的主要任务是进行自我整合,获得完善感。据老年学家的调查,老年人的能力的丧失只有25%出于医学方面的原因,其余75%的原因来自于社会、政治、文化方面。在很多的职业中,老工人在要求速度、技能的工作中表现更加出色,反应速度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变慢是事实,但通常情况下,老工人可以用经验、技能、专业知识弥补这一点。
因此,老年人退休后参加力所能及的工作或社会活动,或选择业余爱好并投入精力张扬,在从事业余爱好活动中忘记忧愁与烦恼,有益于身心健康。
2、饮食的心理调适:老年人消化功能减退,因此特别要重视饮食时的心理卫生。老年人常因情绪不安,心情不佳引起胃肠功能失调。因此,老年人每当吃饭前后,应力求心情平静与愉快,切忌生气、忧愁、寂闷等负面性情绪。老年人在吃饭时可有意识地利用心理上关于过去美味食物的想象、记忆与联想,来唤起食欲,激发消化系统功能。老年人逢年过节,或碰上爱吃的东西,切忌馋嘴,否则加重消化系统的负担,可能诱发消化系统的疾病。
3、对待疾病的心理调适:老年人往往体弱多病。有些老年人对待疾病焦虑烦躁,忧心忡忡,悲观失望,这种精神状态无疑将加速疾病的发展。乐观主义精神和坚强的意志是老年人对待疾病的心理卫生最重要的措施。老年人往往担忧和怀疑自己的健康,同时又常常对检查身体有精神负担,担心查出病来增加忧虑。其实,老年人对自己的健康情况了解,才能正确对待,采取适当的保健措施,消除恐惧心理。因此,定期检查身体,不仅早期发现隐疾,及时治疗疾病,而且还能给老人以心理上的安全感。
4、家庭关系的心理调适:老年人由于疾病和在家庭中经济地位的变化等易造成心情不佳,常为一些小事在家里发脾气,造成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紧张。家庭关系紧张、不和睦又成为老年人恶性的心理刺激,诱发疾病或使病情加重。因此老年人与家庭成员心理相容,气氛融洽,彼此之间心心相印,生活愉快,有益健康。
实践表明,积极的情绪有利于身体健康,而消极的情绪则对健康带来不良影响。老年人要坚定自己的信念,首先要树立抗衰老的精神状态,主观上决不因年老而气馁,过好精神衰老关。了解老年心理的知识和特点,一旦心理活动出现衰退、偏差、障碍,可及时通过自我调节得到纠正,指导自己过好晚年生活,并增强心理健康的因素和信心,有利于正确处理家庭生活,有利于增进生活情趣,有利于防止心身疾病,有利于延年益寿,防止和延缓衰老过程的到来。期望全球的老年期的朋友生命之树常绿,长寿之泉常涌。
【参考文献】
[1]郭念峰主编.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7,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