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晨 许昕
当前普通高校的传统教育模式在不断创新及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对教育模式及理念的不断改进,总结出许多不同于传统教育的教育模式。职业教育在保证“技能+学历”的同时,也不断的探索如何适应社会的需要。校企合作就是通过适应社会与市场需要而探索出来的一条新模式。
展开的校企合作是针对软件行业的“互联网+”形势下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践,建成“专业共同建设,课程共同设计,教材共同研发,师资共同培养,教学共同实施,实训共同开展,人才共同培育”的全方位校企合作,构建校企双方共同人才培养,最终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率,增进教学活力和学生学习的投入度。
1.教学现况之我见
(1)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下,我们在某一部分常规教学过程中会发现一些学生本身认知上的问题。在对学生的认知上,往往会发现学生不够优秀,如自律性较差、学习意识淡薄、对未来的目标不够坚定、眼界不够开阔等等,有时我们会将其归结为父母陪伴不够,或者入学前性格、习惯等问题的长期固化。而这样的问题导致的后果便是自我否定、自暴自弃,也不敢正确面对未来。
(2)虽然教学团队在学生的思想上做了许多交流,并且也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我们对于学生的关心,增强学生对老师的认同感,提升听课质量,而且在授课的方式方法上做了许多深入的讨论与改进,例如翻堂课堂、慕课等,但是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依然不够理想。听课期间玩手机、聊天、睡觉。这些不良现象反映出了学生缺乏对老师的尊重,对就业压力的紧迫感等问题,必须引起学校的重视。
(3)技术性问题往往不是发生在整本书的知识结构或课程知识结构上,而是存在于日常授课期间遇到的临时突发性问题,或者因为学生突发奇想等特殊因素下突然而来的细节性、经验性问题。例如在java基础课程的选择结构中,有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switch结构无法与专业课学习的第一门语言C语言的判断取值范围进行匹配,这样一个问题的提出,引发了全班同学的关注。类似于这种问题的提出概率是极低的,但为了降低类似于这类问题的尴尬局面,只能通过大规模教学实践案例中进行频繁的交流与沟通才能尽可能避免。在教学过程中,当我们需要通过案例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时,就需要通过更多的老师集思广益,通过对不同案例的比对与辩证,来得出最符合学生理解与兴趣的案例进行。类似于这种思考的碰撞,往往会在每本书的很多地方出现。通过集体备课的方式会明显感觉到时间不够用,而寒暑假期间又难以组织,大型的研讨会也无法针对这类细节性问题进行较为长期的讨论。因此,技术性问题越来越成为一个容易而又难以解决的问题。
(4)我们对于企业中的需求,更多的存在于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心理素质以及身体素质等方面,而企业从经营层面所必须培养的技术要求却容易跟不上脚步。当前高校普遍对企业的参观和交流,大多只从企业文化、企业发展、学生的就业安排、就业质量上进行深入,较少的能够带领教学团队到岗位一线实地了解企业的工作方式和技术管理模式,根据企业不同岗位的技术性要求,去改进对口专业的授课内容,又针对的根据不同岗位的刚性需求进行实践调整。
2.校企合作概述
学生在掌握专业技术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的训练,优化了目前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独创了“BMC”生态链式人才培养模式。
(1)B(Business),即商业公司及合作企业,根据企业人才的实际需求“逆向工程式”进行专业的建设。学院成立商业公司与企业合作,引进企业的商业项目用于实践教学和项目实训,企业提供技术专家对学生进行教学和指导。
(2)M(Major),即专业建设,将企业的商业项目和技术专家用于学生的实践教学、项目实训、学生创业,学院也可以派学生进入合作企业实施和运作商业项目,使学生在校期间即拥有企业的实际工作经验。
(3)C(Company),即用人企业,学院培养的专业人才输送到对口的用人单位及企业实习就业,用人企业将学生技能和素质优势与不足反馈到学院,提升学院的教学和管理,另外,由用人企业派专业技术人员带商业项目到学校进行指导教学实践。
3.校企合作之我见
校企合作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兴趣驱动教学、以岗位发展为导向、以企业运作为管理方式,这三个方面。
(1)兴趣驱动教学。教学过程中,其知识点的传授主要以生活案例为主,实验内容兼具技术与娱乐性。如《Java编程技术》中,将生动有趣的猜拳游戏作为编程逻辑结构的阶段项目。兼顾知识点梳理的同时,还提升了学习兴趣和游戏本身的成就感。
(2)以岗位发展为导向。知识点包含了开发行业所需的基础技术知识,如基本语法逻辑、面向对象思想等;又铺垫了相关岗位晋升相关的理论知识,如框架结构、数据库设计等;在教材上定期更新企业需求的技术要求等等。
(3)以企业运作为管理方式。从初级程序员具备的技能知识要求,到高级开发工程师所需的框架设计培养;从初级的技术实现能力,到高级应具备的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培养;从技术编码的实现,到具备需求、设计、编码、调试以及小组间分工协作的团队开发能力培养等。
4.合作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1)学生岗位认知不足,主要体现在学生时间安排不够合理,与难以筹备充足的技能上。对于学生而言,授课过程中出现玩手机、玩电脑、打瞌睡等情况,这种情况客观反应出学生自控性较差、学习期间对未来规划意识不够;而对于学习意识较强的学生,又因为校企 老师给予的实操内容在课余挤不出时间来完成;对于部分自学能力较强的学生而言,校企中出现的线性教学模式,难以结合自身兴趣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技能训练,对于自学拓宽的技术,就不容易结合现有的知识结构进行充足的技能筹备。
(2)企业方老师在现有的知识传递上拥有一定企业实战的技术能力,但对于理论的深度还有待提高。而且对于教学过程中教育方式方法的拿捏上,仍需要有效的提高。如翻堂课堂、慕课等教学方式的拓展。对于讲师在企业工作过程中积累的自有知识结构中,部分老师会考虑学生在时间规划问题上,显示出对学生扩展新知识的胆怯心理;有些情况则像班级这样高于15人团队的大型团队又缺乏管理经验,或多或少的出现“肚子里有货,却倒不出来”的现象。
企业招聘员工需要很大的成本的,但一般情况下刚毕业的大学生企业招来不能用,需要培训几个月才行,甚至几个月培训后,尚未达到工作要求而不得不辞退。招聘要成本,招来要培训,期间还要发工资,企业要发展,由不得不招人,怎么办?校企合作能很好解决这个问题。企业跟学校合作一起办专业,大专3年学习就是为了到企业就业,因此学生毕业后企业就可以使用。这样一来企业节约成本,学生解决就业问题,薪酬待遇普遍比其他岗位更高,更稳定,更有保障。这样一来合作的企业非常重要,关键看合作企业是否真心投入到学校的建设当中去,企业在学校的投入上是否有成熟的体系,比如有真实的企业研发教材、工程師等的投入及对应的软件投入,比如负责的报考咨询老师,完善的教学管理系统,负责任的班主任,成套的教学系统,教学流程体系,完善的就业服务和就业跟踪,为学生的大学生活的各个方面保驾护航。同时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觉得》一文也提出:明确了今后往应用型人才发展的战略,其中企业参与教学过程是必不可少的手段。最重要的是学生能了解信息技术的企业规章制度、工作流程、组织结构、岗位分布、培养良好的工作品质,为成功就业做准备。总之,校企合作办学一定要双方的共同协商和协调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