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海先
【摘 要】作曲是音乐艺术中最具魅力的部分,也是音乐艺术的灵魂所在,反映了作曲家的音乐技能以及个人的情感、个性。传统音乐元素是一个民族的情感价值与文化底蕴的直接体现,本文就针对我国传统音乐元素,探讨如何应用到作曲教学中。
【关键词】作曲教学;传统音乐元素;运用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1-0183-01
作曲教学是一门应用课程,是一个富有创造性学科范畴,教学本身是建立在具有音乐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的,教学内容主要针对作曲中音乐技能的运用,或适当引导学生的创作思路。音乐技能学生都有基本掌握,创作思路说起来范围特别空旷,需要教学中有个具体的指引。
一、传统音乐文化底蕴融合作曲
(一)戏曲文化的运用。我国戏曲文化闻名遐迩,是世界音乐艺术园地的一支奇葩,戏曲别类也是丰富多样,比如典型的京剧、昆剧、徽剧、秦腔等,彼此相互独立却又在腔调、配器、曲调等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现代音乐分类融入很多西方元素,很难将我国戏曲音乐归入,比如摇滚、流行、古典、爵士、钢琴等,都无法武断的说能涵盖戏曲元素。
戏曲元素在现代作曲中运用到流行歌曲创作最易受人们欢迎。流行音乐本身就具有时代属性,总是由当下人们的喜好和追求决定并形成潮流,因此作曲只要迎合社会主流思想,大众一般不会挑剔具体的音乐元素。另外戏曲文化本身就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人们有着与生俱来的亲切感,运用到作曲中融合了历史,让曲调兼具过往的回忆之美又富现代的现实之美,自然质量绝佳。比如很多年前的奥运歌《北京欢迎你》,当下各种流行歌曲等,包含戏曲元素的非常多。
(二)诗词文化的运用。我国诗词文学也是民族文化瑰宝,宋元两代的词曲兼具诗词的文学性质与唱曲的音乐性质,在作曲中是一个很好创造来源。诗词的音乐属性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产生的《诗经》就是一部音乐文学,再到后来刘邦的《大风歌》、白居易的《长恨歌》、王维的《渭城曲》等等,都和音乐相联系。我国古代文人讲究诗歌的音乐性,要在“吟咏之间,吐纳金玉之声”,“诵之行云流水,听之金声玉振”,道出了诗歌的赏心悦目、抑扬顿挫、洋洋盈耳,古诗词中的音乐属性不胜枚举。
诗词元素在现代作曲中可以运用到各种音乐风格,作曲可以根据诗词的格式、韵脚、平仄等拟定曲调,让音乐富有古典诗词的结构与严谨之美,带给听者浓郁的历史风情。作曲与诗词具有统一的表现性质,优美的诗词读起来朗朗上口,回环往复,正如音乐曲调一样悠扬深远,萦萦绕绕,教学中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方向,引导学生的创作思路。
(三)民歌文化的运用。我国民歌流传悠久,远在原始社会,人们在狩猎、搬运、祭祀、求偶等活动中就开始唱歌,歌中或者描绘劳动过程或者表达情感追求,栩栩生动,娓娓动听,是文人墨客写诗赋词的初始来源,更是普通劳动大众最直接的音乐艺术创作。《国风》中,涵盖的黄河流域民歌,描写了社会生活、阶级斗争、普通人民的生活状况,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硕鼠》、《将仲子》等,兼具思想性和艺术成就。我国民歌的种类有高原山歌、劳动号子、云岭“双声”、城镇小调等,同时根据地域差异,分为陕北民歌、客家民歌、云南民歌等。各种民歌唱法迥异,风格鲜明,极具民族特色。
民歌元素在现代作曲中也具有开阔的运用空间,作曲可以借鉴民歌的唱法曲调,穿插或反复在其中,根据个人的思想情感运用不同民歌风格,创作雅俗共赏人人皆宜的时代乐章。民歌紧贴生活,情感真挚,主题明确,很多短短数句歌词,句式押韵,七字句多,或两句一体、或四句一体,以比喻或比兴或夸张或叙事等手法表达了鲜明的意向,比如《槐花几时开》中短短四句就鲜明生动的拟造了一个细致入微的爱情情境。对此教学中可以将民歌作为一个重要作曲教学方向。
二、传统音乐曲调旋律在作曲中的运用
作曲教学中有了明确的作曲方向就相当于为学生作曲注入了创作灵魂,接下来是有关于具体旋律的创作,将传统音乐元素融入作曲旋律中也是作曲的一个重点特色。曲调旋律是音乐艺术的最终表现形式,相当于音乐的躯体,每首歌都有自己特定的曲调旋律,无法具体分门别类,只能从我国具体的传统音乐中具体体会。
我国传统音乐运用的乐器有古琴、古筝、二胡、琵琶、唢呐等等,很多古典名曲比如《高山流水》、《渔舟唱晚》、《二泉映月》、《十面埋伏》、《一枝花》等都是由这些传统乐器演奏,曲调旋律优美雅致,情感风韵温柔饱满,关于作曲教学曲调旋律的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多多赏析这些名曲,参悟其中的旋律精华,在作曲中适时借鉴革新,创作属于自己的独有乐章。
三、结语
我国传统音乐元素或曲高和寡,或声正雅音,或是阳关三叠,或是丝竹管弦,资源丰富且深富意蕴,是作曲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教学方向,需要教师和学生们共同挖掘共同开发,为我国当代音乐注入独具中国传统特色新活力。
参考文献:
[1]李娟.作曲理论教学对本土传统音乐元素的具体运用[J].黄河之声,2016,(18):40.
[2]刘洋洋.文化传承视角下民族音乐元素在作曲教学中的渗透——以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为例[J].民族教育研究,2016,27(06):129-135.
[3]陈欣星.高师作曲理论教学对本土传统音乐元素的运用[J].江西教育,2016,(06):12-13.
[4]赵冬梅. 中國传统音乐的音高元素在现代音乐创作中的继承与创新[D].中国音乐学院,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