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淑平
摘 要:对于一个专业的语文教师来说,解读教材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细读文本,需要教师在字里行间细读,做到字斟句酌;细读文本,需要教师在细节处思索,玩味推敲。
一、在字里行间细读——字斟句酌
1.一字细读出许多意味
“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叶圣陶语)教师需要沉入文本,涵咏体悟,对文本的语词细细咀嚼,品出字里行间所包孕的丰富的情味与理趣。同一个字,站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立场去感悟,就能生发出许多令人不同的感慨。
窦桂梅教师对《卖火柴的小女孩》的解读,就是沉入文中字词,把文本读到了最细。细读“奶奶!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同一个句子,同一个“啊”,在窦教师的解读中呈现截然不同的两种感悟——痛苦之极的呼喊和幸福之极的感叹。第一课时,窦教师带领孩子们穿梭在字里行间,解读了小女孩的不幸,当小女孩寒冷、饥饿、恐惧和孤独之时她的内心是怎样的感受?自然是痛苦的,她急切地呼喊“啊!”,希望奶奶带她离开,此刻,小女孩的脸上一定还留有伤心的泪花,声音哽咽地呼喊“啊!”,呼喊奶奶带她离去。这一个“啊”,一定是内心抽泣的声音,那声音里满是哀求。从一个“啊”细读出了一份悲凉,一份绝望,小女孩的可怜萦绕于孩子们心间。
随着对文本的逐层细读,小女孩命运及精神,以不同的姿态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这才是人文的细读,也正是安徒生写作目的的真实再现。
2.多词读出一個含义
为了加强表达效果,作文往往会同时运用几个词语表达自己的情感或是渲染环境。这时候就要求教师在细读时抓准这几个词,层层深入,引领学生体味其中的奥妙。
细读“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句话,一个冷,而且还“冷极了”,已表达出冷的程度来;加上雪,更冷,还有冬天的黑夜,又是一个冷,三个冷,放在一起,层层推进,而且是大年夜,寒冬腊月、冰天雪地,该是怎样的冷呀!有了环境描写的铺垫,小女孩的光脚,就更能体现小女孩的不幸,激起学生对小女孩的同情怜悯,也预示着这将是一个悲惨的故事。
当我们细读出了这些词语背后丰富的潜台词,发现他们的精准与生动,并将这份感受与体验带给学生,学生就能在不断地体悟中积淀语感。
二、在细节之处思索——玩味推敲
文本细读需要教师的一双慧眼,教师既要善于发现隐含在行文中的字词,更要善于发现不起眼的细节,这将更有利于教师在设计教学时把握文章情感,引导学生从细微之处感受带给人物命运的重大冲击。
窦教师无疑具有这样一双慧眼,她在细读文本时敏锐地注意到了题目中隐藏的那个“小”。女孩是小的,显得楚楚可怜,令人心疼;她卖的火柴是小的,毫不起眼的;火柴发出的火光是微弱的,无法更多地带给她现实的温暖。而与之对应的是数不尽的大:那些不肯买火柴的大人,那双大鞋,那辆大马车,那堵高大的墙等——都代表着小女孩所生活的是一个强大的世界。这个强大的世界,为这小小的女孩提供的只有——不尽的寒冷,无边的饥饿,不尽的难过,难掩的悲伤和无限的孤独。但,这个小女孩却用小火柴拥有了温暖和光明,不是火柴有如此大的魔力,而是这“小”女孩,用自己美好的心灵包容了那所有的“大”。也正因为这“小”中孕育着“大”,女孩才能看见那大大的火炉、又大又美的圣诞树、高大的奶奶。小小的女孩用美好的心点燃了小小的火柴,而这小小的火柴又反过来点亮了小女孩的整个生命。
从窦教师的细读和教学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发:课题,往往是一篇课文的精华浓缩之处,它用凝练的词语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因此,语文教师要深谙文本细读的内涵,在自身和学生两方面下功夫,做到深入浅出,把握时代节奏,以课标和新教材为根本,探究文本思想,挖掘文内文外资源,像窦教师一样,带领学生虔诚地祝福小女孩走向幸福天堂。
参考文献:
[1]孙瑶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策略的思考[J].明日风尚,2017(15).
[2]唐建峰.每个孩子都是“安徒生”——特级教师窦桂梅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听后感[J].教育科研论坛,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