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2018-10-19 01:44陈爱红
求知导刊 2018年20期
关键词:协作体育锻炼心理健康

陈爱红

摘 要:心理健康是现代健康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就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文章作者试图通过学校体育教育功能,尤其是体育锻炼对减缓学生心理疾病中的焦虑和抑郁的积极作用,探讨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体育教学促进智力和能力的发展

体育锻炼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在此过程中,练习者必须组织好自己的注意力,有目的地感知、观察、记忆和思维。在运动的环境中,体育活动有助于学生对事物做出迅速正确的判断,提高认知能力。经常进行体育活动,可以让大脑获得充分的氧气,使脑力得以快速恢复。良好的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还能提高人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反应和想象能力,从而为学习提供有效的保证。心理学研究表明:就一般人而言,智力因素相差甚小,而非智力因素却相差很大,且潜力无穷。体育教学过程是融知识、技能、情感、意志和团结协作为一体的教育过程,通过体育活动可以使学生情绪稳定、性格开朗、疲劳感下降等。这些非智力因素对人的发展具有促进、定向、引导、维持和强化作用。

二、培养竞争协作精神,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体育教育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和竞技抗争的形式吸引着学生前来参与,在体育活动和运动竞赛的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奋发向上的精神。学生经常从事体育锻炼、参加体育游戏和运动竞赛,可增加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因此,体育教育是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的最佳课堂。一些集体性的体育活动,由于竞争激烈,集体配合性强,在活动中不仅要充分发挥参与者的身体机能、技术和心理承受能力,而且需要大家齐心协力,默契配合,相互理解,才能取得一定的成效。因此,通过这类的体育活动可有效地培养现代人在竞争中善于与人协作和共事的群体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协调人际关系

体育锻炼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社会性。独立性就是个性的一部分,是把依赖性的态度和行为转换为自主的态度和行为,它是以遗传倾向很强的气质为中心,并在社会条件与教育影响下所形成的一个人比较固定的心理特征。从心理的角度讲,人的个性就是人体各种心理特征的综合体现,具体表现在兴趣、爱好、才能、气质、性格等方面。实践表明,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人,兴趣广泛,性格开朗,豁达大方。

四、缓解学生精神压力,消除心理疲劳

众所周知,现今的青少年学生面对紧张的学习和来自多方面的压力,普遍感到厌倦和压抑,易于引起个体心理上的不平衡,从而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很显然,处于这种心理的学生十分渴望能从压力中解脱。体育教育较好地满足了这一需求。体育活动有助于缓解肌肉紧张和学习、生活紧张。有学者认为,体育锻炼作为“缓冲器”,它可以降低个体应激生活事件所带来的紧张水平。因此,学生参加学校体育活动,有利于缓解学生精神压力,消除学生的心理紧张。

五、体育教育对焦虑和抑郁症状的治疗作用

抑郁和焦虑是两种常见的不良情绪反应,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有重要的影响。不同年龄的个体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经常会产生这两种情绪反应。对于有些帶有临床症状的抑郁和焦虑病人来说,药物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其症状,但不难看出,依靠药物治疗可能产生副作用,如药物依赖,且要付出一定的费用。体育运动心理学家进行了大量研究,考察了体育锻炼对减轻抑郁和焦虑的效果,经过许多对比实验研究,他们认为,经常参加一定强度的体育锻炼可以降低抑郁和焦虑。

总之,体育活动对改善人的情绪、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有积极意义。体育教师只有树立全面的健康观,摆正健身与增进心理健康的关系,并在体育课的设计、组织教学与教法等方面体现心理健康教育,才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完成各项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魏 毅.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情绪效应的探讨[J].河南科技学院(自然科学版),2008(1).

[2]陈大为.体育活动对情绪健康的影响[J].体育与科学,2002(2).

猜你喜欢
协作体育锻炼心理健康
创新协作的四个阶段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粤桂扶贫协作成效显著 天等脱贫号角铿锵嘹亮
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方春明在2018年粤桂扶贫协作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摘录)
协作
小小“运动员”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