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菊梅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给语文教师提出了提出了现实的要求,教書是为了育人,育人是我们要达到的终极目标。语文教学中是一个德育渗透常见而又特殊的渠道,有着极为独特的全面的教育效果。文章从四个方面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对学生进行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可以说,每一篇文章都有可挖掘的德育要点,可见,德育应该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一、巧编故事,在拼音教学中渗透德育
一年级儿童情感不稳定,直观形象思维占优势,因此,直观具体的事物和生动活泼的形式,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引起良好情感的产生,有利于教学,有利于德育渗透。巧编故事,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生动,是拼音教学渗透德育的常用方法。
二、观察辨形,在识写教学中渗透德育
识字、写字教学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环节。小学生要认识2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教师在识字、写字教学中可以根据汉字的结构规律,结合美学原则,渗透德育。可以通过学生的观察,具体分析字形同做人处事之间的联系,将识字、写字教学同育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字形分析中掌握字的结构,明白做人的道理,受到团结友爱、谦让互助、集体主义等方面的教育。
如在教学“林”这个字时,教师故意把“林”字左边的一点写长,让学生与书上的“林”字比较,看两种写法有什么不同,哪种写法好看。学生很快便发现书上的“林”字左下的“木”末笔改捺为点,并表示书上的写法好看。教师接着问学生:“谁能告诉老师为何‘林左面的‘木末笔要改捺为点?”稍停片刻,有个学生回答:“因为这样写能使字美观。”教师肯定学生的想法,并及时加以点拨:中国是礼仪之邦,向来有“互相谦让”的好传统。“木”左下面末笔改捺为点可以使右边的“木”舒展开,这样整个字就挺拔有生气了;如果不做变化,各占一半,互不相让,挤在一起则会影响字形的美观。字如此,做人更是这样。同学们之间交往时应从全局出发,注意团结友爱,互相谦让。
三、在情感教育中渗透德育
细节决定成败,德育渗透也同样如此。德育渗透在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从课前准备到课上有规矩地回答问题,到作业本的使用,书本的保护等方方面面,教师都应在细上下功夫,应高处着眼渗透德育。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从每一个细小环节注意引导学生有好习惯,懂得真、善、美。
四、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
在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可贵的沉默》教材后面有一个关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安排,学习完课文之后,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谈谈父母之爱以及自己爱父母的生活点滴,感受到浓浓的亲情的同时,教给孩子如何去爱,更进一步激发了学生了解父母之爱的方法,使孩子们在一次综合实践中不仅学会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更懂得了如何做子女,如何孝顺父母,从而真正学会了做人。
五、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进行德育
作文教学既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手段,又是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有目的、有步骤地渗透品德教育,在育人的过程中作文,这是小学生作文教学德育渗透的辩证法。如在小学生作文教学中追求道德理想,架起“情感”的桥梁,学会把弘扬和推崇的首先境界作为自己的目标追求。
思想道德观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思想道德的理想追求事关国家繁荣昌盛。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精神。语文教学要始终贯穿道德教育。教师应该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参考文献:
[1]翁 超.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点滴谈[J].科普童话,2018(15):30.
[2]马凤洁.论德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J].考试周刊,2017(9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