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视角下的企业社会责任分析

2018-10-19 18:51张依敏
智富时代 2018年9期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

张依敏

【摘 要】处于经济法视角下, 企业要想明确自身所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 就必须首先了解经济法中对于权利和义务主体的定义。在此基础上,企业应当明确自身的定位,以长远的目光对待企业的发展,不能一味追求经济利益,而忽略自己本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文章首先对经济法中明确规定的权利主体与义务进行了简单分析,其次,在充分了解经济法规定的基础上,从企业的自身定位和社会责任机制的完善出发,简单概述完善经济法视角下企业社会责任制度的相关要点。

【关键词】经济法视角;企业社会责任;经济法律责任

一、前言

在企业的发展与进步中,过于追求经济利益是行不通的,需要权衡获利与承担社会责任之间的利弊。然而现状是,我国许多企业都不能做到这一点,存在着逃避社会责任,从而谋求更大的获利空间的现象,这种现象越来越普遍,并且已经危害到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企业经营和运作的最终目的就是获取利益,因此,追求经济利益的取得是无可厚非的,但社会责任方面也不应该被忽视,这就需要国家部门制定相对标准的制度规范,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行为加以正确引导。从经济法的角度出发,能够更准确分析出企业发展过程中承担社会责任的利弊,使得结果更加科学合理。

二、经济法中权利主体的经济法律责任

(一)问题分析

在我国现阶段的法律体系中,经济法对责任主体的规定还存在着模糊和不平等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社会责任制度的构建。在市场规律相关条文中,由于主体的规定限制条件过多,导致责任变得越来越重、越来越繁杂,在当今社会的经济发展现状中,其缺陷越来越显现出来。通过详细的分析可以发现,在法律约定责任的落实环节,过多地将侧重点放在了权利主体的约束上,却对责任的范围并没有明确规定,不利于经济结构的优化。这就给一些不法人员制造了钻法律漏洞的机会,使得他们为了谋求自身利益,通过不正当手段恶意竞争,破坏市场运作规律,加剧了经济法责任主体规定的不平衡,使得相关经济政策无法全面落实。

在经济法的规定中,责任主体可以根据资本形式的不同分为财产性和非财产信两种,对于其他类型的责任规定上不明确,整体概念较为模糊,导致无法准确界定责任范围,不适用于当今社会之下企业经济的发展形势。除此之外,经济法的规定中,将权利与义务的主体规定作为调整主体,在当代市场经济结构的助长之下,经济法对于责任的规定侧重点发生了变化。相关经济政策落实的过程中,权利的实施主体即为国家相关部门,不再等同于经济权利主体的概念,而是相当于执行人的身份。在我国大部分法律体系中,对于责任的限定章节规定较为严格,但在实际落实过程中,却不能做到明确的限定责任主体,使得相关条文流于表面,不能做到切合实际。这样的经济法律条文,不利于经济责任的明确规定和全面落实,无疑是需要加以优化和改进的[1]。

(二)优化路径

从经济法视角出发,寻求企业社会责任制度的优化,应当先从权利主体的规定和法律责任的界定开始。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必须提升经济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使其切和于当前社会实际,这就需要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法律责任系统支持,以便在解决整体性的相关内部问题时,也能够从整体的角度出发,直接抓住重点。

法律的作用在于依据和约束,政府部门作为权利和宏观调控的主体,在面对不良经济状况时,就可以做到有法可依,根据实际责任的界定,结合具体情况,采取国家经济赔偿的方式体现其可行性,而执行权力的主体更应当严格按照经济法所规定的责任范围,明确国家经济赔偿的正确性。整个法律体系必须遵循公平公正、合理分配、以人为本等原则来制定,体现法律条文人性化的一面,将社会基础保障制度、特殊人群福利政策、社会救助体系、优惠体系、移动支付相关规定等等,作为国家经济赔偿的可靠依据。

市场的自主运行规律是不可控的,但可以通过人为操作来达到调控的目的。经济法中,关于市场相关的规章制度是出于考虑社会责任与经济利益之间的平衡出发,是指企业作为市场运行主体,在过度行使权力的情况下,就会忽视了本身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从而危害到公共利益和市場秩序。而当市场的自主运行危害到企业利益时,可以通过行政诉讼、国家经济赔偿等方式进行弥补,但这一形势下的弥补方式在面对社会利益的损害时,却很难起到作用。这时,就需要进一步明确权利主体所具有的责任和相关义务,不断完善相关规定,寻求经济结构发展的优化。

三、经济法视角下企业社会责任制度的完善

(一)完善立法模式

晚上星期立法模式,能够约束企业的经营行为,从而促使企业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到目前为止,为了解决我国企业逃避社会责任的普遍乱象,国家政府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相关立法标准,并且对具体条文内容进行了细化和补充。通过调查研究可以发现,企业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中,有相当一部分与国际经济领域相重合,其合理性已经得到验证,通过经济法立法模式的优化,能够促进企业更好、更完善的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2]。

构建完整的企业社会责任立法模式,应当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将《公司法》作为法律系统的关键,结合《消费者权益法》、《产品质量法》,整合其内容,完善法律体系的细节,针对现有的法律条文,进行详细分析和调查研究,确保整个法律体系的可行性和合理性。除此之外,从经济法的角度出发,分析完善的企业社会责任制度建立过程中,所需要耗费的资金,控制成本,由于立法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实践和不断的调整来完成,因此,应当在最大限度减少治理成本的前提下,以现有的法律制度为基础,通过不断调整的方式完成立法模式的优化。

(二)完善制度规章

法律制度能够起到强制性约束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作用,而以企业为主体的制度规章,则是通过完善企业内控系统的方式,从道德层面提升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从而促使其变被动为主动,积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从经济法的角度出发,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中,可以分为法律责任和道德义务两部分,不断完善其制度规章,就是希望企业管理人员能够以长远的目光来看待企业的经营和发展,认识到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在引导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过程中,过于强硬的态度,很可能会适得其反,引起相关企业的逆反心理,影响其积极参与、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态度。与此同时,过于死板的规定也会限制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方式,很可能会出现与社会现实脱节,相关政策无法落到实处的现象。

(三)完善舆论监督机制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状况,需要社会各方力量共同监督,现阶段,由于我国正处于信息交流与分享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通过新闻、媒体等方式达到的舆论监督效果最为显著。其一,这种监督和调查行为多半是自发的,主体为各大新闻媒体和民间组织;其二,将调查结果通过网络平台分享出去之后,能够引起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影响较大,因此效果较好。这种舆论监督的方式与我国的国情较为匹配,实用性较强,结果面向社会大众,呈公开状态,能够在监督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方面,发挥出巨大作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经济学的视角下分析企业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对优化我国国民经济结构,完善社会责任机制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改进立法模式,完善企业内部规章制度,以及社会大众的舆论监督等方式,能够有效促使企业主动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基于经济法视域下企业社会责任分析[J].高静静.商.2016(12).

[2]基于利益相关者角度的企业社会责任分析[J].毛淑彦.中国集体经济.2017(04).

[3]林业企业社会责任分析[J].冯小英.乡村科技.2017(02).

[4]公共性的基本特征与政府责任分析[J].公安研究.2014(11).

猜你喜欢
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法治化的重要意义
基于企业战略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
企业技术创新与企业社会责任有机融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