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桂荣 龙华芳
摘要:东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区域,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开展,我国与东盟国家在贸易合作方面迎来诸多机遇,但在合作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与东盟部分国家存在领土主权争端问题、东盟内部存在不同程度的非关税贸易壁垒、长期的贸易顺差导致贸易不平衡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等。这些挑战不仅会带来贸易摩擦,影响双边经贸关系的进一步深化,同时也会影响“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地实施。因此,要从建立双边谈判和磋商机制,建立境外经贸合作区、全面深化国际产能合作、优化贸易投资便利化环境等方面入手,降低和消除贸易壁垒,挖掘新的贸易增长点,促进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迈进。
关键词:“一带一路”;东盟;贸易合作;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18)04-0058-06
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中亚和东南亚期间,相继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广泛热议Ⅲ。东盟作为我国重要的贸易合作伙伴,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2016年我国与东盟贸易进出口总额为4522.1亿美元,占同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的12.27%,占比达到历史新高。贸易畅通被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五大合作的重点内容之一,使得我国与东盟各国的贸易合作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但也同样面临着新的挑战。研究我国与东盟国家贸易合作面临的挑战并给出相关的政策及建议,对于提升双方产业结构,深化贸易合作,促进各国经济繁荣,缩小区域差距,化解地区争端,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与发展都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中国与东盟国家贸易合作的发展现状
(一)贸易总额逐渐增加,国别分布差异较大
自2006年以来我国对东盟国家贸易进出口总额总体呈增长的态势,2006年我国对东盟国家贸易进出口总额为1608.4亿美元,到2016年增长为4522.1亿美元,增长了2.8倍。受全球经济环境的影响,近年来我国对东盟国家贸易进出口总额有下降的趋势。但从我国对东盟国家贸易进出口总额占同期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比重来看,自2006年以来,这一比重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是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该比重均保持在11%以上,2016年的占比达历史新高,说明即使在当前全球经济发展疲软,贸易走势低迷的大背景下,我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合作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仍然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见图1)。
从国别分布来看,贸易差异较大。从2016年中國与东盟国家贸易进口总额情况来看,2016年我国对东盟国家贸易进口总额最多的三个国家分别为:马来西亚492.2亿美元,泰国387亿美元,越南371.8亿美元;贸易进口总额最少的三个国家分别为:老挝13.5亿美元,柬埔寨8.3亿美元,文莱2.1亿美元。从2016年中国与东盟国家贸易出口总额情况来看,2016年我国对东盟国家贸易出口总额最多的三个国家分别为:越南615亿美元,新加坡453.8亿美元,马来西亚383.2亿美元;贸易出口总额最少的三个国家分别为:柬埔寨39.6亿美元,老挝10亿美元,文莱5.5亿美元。虽然我国对东盟国家贸易进出口总额总体呈增长趋势,但国别差异仍然较大,我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合作仍然集中在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越南和泰国等经济发展状况较好的国家。
(二)贸易顺差逐渐扩大,我国对外贸易环境逐渐变好
2006年我国对东盟的贸易出口总额为713.14亿美元,进口总额为895.26亿美元。到2016年,我国对东盟的贸易出口总额为2559.9亿美元,进口总额为1962.2亿美元。在2006-2016年期间,我国对东盟国家的贸易进口和出口总体呈增长趋势。但具体来看,我国对东盟国家贸易出口额的增长幅度要大于贸易进口额的增长幅度(见图2)。以2012年为界限,我国对东盟国家的贸易出口总额开始大于贸易进口总额,出现贸易顺差。2006年我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逆差为182.12亿美元,在2011年贸易逆差达到最大值,为229.5亿美元。2012年我国与东盟国家开始从贸易逆差变为贸易顺差,贸易顺差值为83.6亿美元,到2015年达到最大的贸易顺差值,为828.1亿美元,到2016年贸易顺差值下降为597.7亿美元(见图3)。说明“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以及亚投行和丝路基金等金融多边机构的成立和境外经贸区的相继建立,极大地改善了我国与东盟国家贸易合作关系,优化了我国出口环境,使我国对外贸易前景更加广阔。
(三)贸易产品涵盖范围广泛,但仍以机电产品为主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推进、双边投资协定的签订和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建立,我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规模进一步扩大,贸易往来越发频繁,贸易产品涵盖范围逐渐扩大。图4和图5分别列举了2016年我国自东盟国家进口和出口排名前十的产品。中国自东盟进口排名最高的前三产品类别分别为:电机、电气设备及其零件为723亿美元;锅炉、机器、机械器具及零件为193.9亿美元;矿物燃料、矿物油及其蒸馏产品等为190.5亿美元。特殊交易品及未分类商品为110亿美元;其他产品的进口额均小于100亿美元(见图4)。从图4中数据来看,进口产品主要以电机、电气设备等机电产品为主。
从中国对东盟出口产品的情况来看,排名最高的前三产品类别分别为:电机、电气设备及其零件为519.3亿美元;锅炉、机器、机械器具及零件为359.6亿美元;钢铁为143.9亿美元(见图5)。除此而外,其他产品的出口额均小于100亿美元。从图6中数据可发现,我国对东盟出口产品以电机、电气设备等机电产品为主。
二、中国与东盟国家贸易合作面临的挑战
(一)领土主权争端问题严重,影响双边贸易往来
近年来我国与东盟部分国家存在领土主权争端问题,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双方政治关系的稳定,加重地区局势紧张,从而影响双边贸易往来。例如,由来已久的南海争端问题,经历了21世纪前十年的相对平静期后,随着海洋日渐成为国际社会地缘政治的新“战场”,最近几年来,南海问题持续升温,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各方力量在此斡旋,现已成为中国与东盟国家贸易关系发展的主要障碍。2009年越南不顾我国政府的反对,单独向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提交了南海“外大陆架划界案”;2009年马来西亚总理登陆我国南沙群岛,首次以总理兼国防部长的身份宣告马来西亚政府对其拥有“主权”;2012年菲律宾政府宣布将菲律宾西部的南中国海改称为“西菲律宾海”。这些事件的发生一度影响我国与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等国的外交关系,严重影响双方的贸易交流。特别是2016年“黄岩岛”事件发生后,菲律宾政府不顾中方反对,单独向所谓的“中菲南海争议仲裁庭”提起南海仲裁,导致两国矛盾升级,引起我国民众的强烈反对,纷纷发起抵制菲律宾进口货物的活动,严重影响双方的经贸关系。
(二)存在不同程度的非关税贸易壁垒,贸易摩擦经常发生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经济发展前景难以预料,逆全球化思潮涌动,贸易保护主义兴起。东盟部分国家为保护本国贸易,存在不同程度的非关税贸易壁垒。例如,在技术标准、检验检疫制度和通关程序等方面设置障碍,导致我国与东盟国家在贸易往来时,贸易摩擦经常发生。尤其是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菲律宾和泰国等东盟国家与我国贸易结构和出口产品较为相近,为了保护本国相关产业的发展,对我国出口到该国市场上的产品采取保障措施或是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导致我国出口企业被征收高额的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经济利益损失惨重。据商务部贸易救济局统计,2009—2016年期间,东盟国家与我国发生的贸易摩擦事件多达二十起(见表1)。其中涉案产品多为钢铁制品和化工产品,涉案金额达数百亿美元。与东盟国家的贸易摩擦一方面不利于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會影响“一带一路”倡议的贯彻落实。
(三)长期的贸易顺差,导致贸易不平衡加剧
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以来,中国与东盟国家相互逐步取消绝大多数产品的关税和非关税措施,服务业和投资市场相继开放,降低或消除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创造了贸易转移效应。因此,从2012年以后,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合作从贸易逆差变为贸易顺差,加上近年来中国经济体制进入全面深化改革阶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见成效,经济发展平稳,而东盟部分国家受金融危机影响深远,经济发展缓慢或者停滞不前,导致双边的贸易顺差进一步扩大,贸易不平衡加剧,国际社会上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将中国的发展宣传为“中国威胁论”“中国搭便车论”,引起东盟一些国家的不满和担忧。从长远看来,不利于双方经贸关系的良好发展。
三、加快推进中国与东盟国家贸易合作的对策
(一)建立双边谈判和共同磋商机制,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迈进
对于事关领土主权纠纷问题,首先,中国和东盟国家应当在政治上增加战略互信,避免军事化手段,积极建立双边谈判和共同磋商机制,遵守国际规范和共同准则,寻求利益契合点,推动争端问题向和平解决的方向转变。其次,中国与东盟在地区安全问题上,应当倡导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避免西方国家的干预,共同维护本地区和平稳定,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迈进。最后,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东盟各国应当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开放合作,和谐包容、互利共赢的理念,增加各方交流,避免误会,消除隔阂。例如,双方领导人可以通过互相访问,加深交流,达成高层合作共识。双方民间机构通过交往和互动,增进人民的了解和友谊。同时,中国和东盟要积极借鉴其他地区的发展经验,为东南亚地区的和平发展发挥建设性作用。
(二)加快建立境外经贸合作区,降低和消除贸易壁垒
作为“一带一路”经贸合作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进展顺利,取得阶段性成果,在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工业化进程、产业升级和双边经贸关系发展、降低和消除贸易壁垒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境外经贸合作区是以企业为主体,以商业运作为基础,以促进互利共赢为目的,主要由投资主体根据市场情况、东道国投资环境和引资政策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决策。投资主体通过建设合作区,吸引更多的企业到东道国投资建厂,增加东道国就业和税收,扩大出口创汇,提升技术水平,促进经济共同发展。根据相关数据统计,目前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建立的境外经贸合作区主要有:泰国泰中罗勇工业园、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越南龙江工业园、中国印度尼西亚聚龙农业产业合作区、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和中国印尼综合产业园区青山园区等。经贸合作区的建立,有利于中方加强对东盟各国贸易发展政策动态的了解,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获得土地、税收、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和便利条件,有效地规避贸易壁垒。同时,也使中国政府便于保护中资企业。在地缘风险突出的国家,中资企业“抱团”经营比“单兵作战”能更好地对抗风险和不确定性。
(三)全面深化国际产能合作,挖掘新的贸易增长点
东盟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和推进工业化的需求很大,而中国很多装备和产能质优价廉,综合配套能力强,所以应当大力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将钢铁、有色金属、建材、铁路、电力、化工、轻纺、汽车、通信、工程机械、航空航天、船舶和海洋工程等作为重点合作内容,与我国装备和产能契合度高、合作愿望强烈、合作条件和基础好的东盟国家积极开展合作。加强国际产能合作,一方面有助于顶住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优化贸易结构和产业结构,拓展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空间;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东盟国家完善基础设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强国际产能合作还能为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开拓第三方市场创造更多机遇,促进贸易平衡,形成共赢局面。此外,我国还可以与东盟国家在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方面开展深入合作,丰富合作类型和领域,挖掘新的贸易增长点。
(四)优化贸易投资便利化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的繁荣发展
贸易投资便利化程度是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贸易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要加快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促进区域经济的繁荣发展。首先,深化与东盟各国的海关、质检、电子商务、过境运输等方面的合作,加强边境和通关管理,推动与东盟各国的检验检疫交流与合作,制定统一的供应链安全标准、检验标准、开展AEO互认等。其次,与东盟国家进行监管互认和信息交换,进行海关数据联网,搭建海关跨境合作平台和电子通关系统,互认海关监管数据,实现数据共享,提高通关效率。最后,加强与东盟各国贸易金融合作,搭建金融结算服务平台,疏通人民币结算渠道,实现区域内的票据阶段联合结算、银行卡网络互联,逐步建立统一的支付结算网络体系。
责任编辑 莫仲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