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大资管”瓶颈与治策

2018-10-19 05:58王智先
董事会 2018年9期
关键词:银行

王智先

2018年4月27日,《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如期落地,在多层嵌套和通道、产品分级设计、资金池、期限错配等方面进行了限制,资管行业规范持续推进。商业银行各类资产管理业务在经过近三年蓬勃发展期后,走到了分叉路口。唯有明确风险边界,健全防范措施,才有助于提高银行表外信贷业务的信用风险把控能力。

狂飙突进话资管

根据银监会《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银行表外业务分为担保承诺类、代理投融资服务类、中介服务类和其他类。其中,商业银行代理投融资服务主要表现为新形势下的理财直投、代理“股权+债权”投资等金融资产服务业务(俗称大投行、大资管业务)。

从总体规模看,近十年来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规模快速增长,截至2017年末,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理财资金余额29.54万亿元,较2012年末增加22.44万亿元,近五年增幅达300%。

从产品分类占比看,截至2016年6月末,银行理财产品总额26.28万亿元。其中,保证收益类理财产品余额2.24万亿元,占比8.52%;保本浮动收益类余额3.86万亿元,占比14.69%;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余额20.18万亿元,占比76.79%。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虽然占比较高,但由于银行理财资金募集主要面向个人客户,占比超过60%,该部分客户对于资金安全性、收益稳定性具有较高的风险偏好,综合舆论、声誉等多方面原因,故在理财募集说明书上虽体现为非保本字样,但在实际兑付中,往往体现为刚性兑付。

近几年来,商业银行逐步将资金投资品种由债券、现金类资产扩大到非标准类债权资产等更多的投资品种。截至2017年末,从资产配置情况看,投资债券占比61.12%,占比最高;投资货币市场工具占比13.19%;投资非标准化代理投资余额16.22%;投资权益类资产及其他余额占比9.47%。

挑战与问题重重

必须指出的是,近年来表外业务风险案件频发。自2014年3月出现债券违约以来,截至2018年6月,公开市场已有177只债券出现违约,涉及违约主体98家,累计违约金额总计高达826亿元。其中,民营企业255.6亿元,占比30.94%;中外合资及外资企业205.98亿元,占比24.93%;地方国有企业205.95亿元,占比24.93%;其他类型企业158.56亿元,占比19.19%。较为典型的有中铁物资168亿元(超短融48亿元,中票20亿元,非公开定向融资工具100亿元)债券违约,天威集团(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子公司)8550万元债券利息违约,上海云峰集团(上海绿地控股子公司)66亿元私募债违约等大型央企信用事件。目前,表外资产管理业务面临五个方面的挑战及问题。

其一,名义上的“表外”风险隔离与实际上“表内”刚性兑付相冲突,期限错配问题突出。本质上,银行表外理财业务属于资产管理业务,具有“受人之托、代客理财、投资者风险自担”的属性。但实践中,银行表外理财业务虽名为“表外”,但交易的法律关系还不够明确,业务界定尚不够清晰。一旦出现风险,未真正实现风险隔离,银行往往表内解决,进行风险兜底和刚性兑付。

其二,资金池规模庞大,部分资金投向可能存在重叠的情况。2017年前,国内投资环境趋于宽松,政策层面利好消息频繁,国内资管业务中资金池的规模越来越大。在投资具体项目时,可能出现单款理财产品不能满足项目实际用款需求,需要多家银行发行多款理财通过不同渠道解决资金问题,由于表外形式融资金额不在企业贷款卡上体现,因此可能出现单个被投标的、多只理财同时投资的情况。

其三,总体发展规模不易把控,业务数据统计不完善。对于各类“表表外”业务,不受存贷款、资本占用等实际控制指标的影响,且统计维度不同,分管部门较多,由于报送数据在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等方面存在不足,不利于相关管理部门和银行管理层及时、全面、准确地了解相关信息,做出有效管理措施。

其四,银行与企业信息不对称,影子银行的信用放大风险。国有大型公司、上市公司等企业融资渠道众多,某些融资在企业贷款卡中并不体现,客户经理在判断目标企业偿债能力时,主要基于企业的主体信用评级及整体财务经营情况,结合报表,同时借助外部渠道查询企业整体融资情况。在这种模式下,当期的财务数据企业往往提供存在一定滞后性,由于银行与企业信息不对称,存在一定漏查和影子银行的信用放大风险。

其五,表外业务测算模型欠缺,投后管理难度较大。与表内业务相对成熟的偿债、资金缺口等测算模型相比,表外业务对于企业自身价值评估的行内测算模型欠缺。在对该企业股权价值的估值过程中,目前银行尽职调查主要来源于为第三方公司出具的资产评估报告,报告内容客观性真实性方面存疑,此外,业务成功办理后,在投资存续期的企业价值波动及相关估值测量,行内也尚未形成成熟测算系统。投入期和存续期均存在一定风险敞口。

全面强化风险管理

在經济形势下行、信贷规模紧张、大案频发的大环境下,银行金融机构在科学部署全年风险管理任务和积极开展营销工作中寻找平衡点,实现表外信贷业务在经济下沉周期中的平稳过渡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做好顶层设计,确定各条线部门权责与分工。建议商业银行投行部、公司部、审批部、信贷管理部前中后台等相关部门以文件形式明确金融资产服务业务适用范围、确定各条线部门权责,做好有关制度文件和风险管理政策的自上而下深入传导、培训及转培训工作。将分散在诸多的条线与部门的表外业务管理落实到部门和人员,指定专人甚至成立专门的委员会对表外业务的发展和风险控制实施统一管理。避免出现分工不明、权责不清的情况。

其次,建立统一风险偏好下差别化的风险偏好政策。建立发展与风险、收益与风险的平衡约束机制。 一是有序打破刚性兑付,鼓励向开放式净值型产品、标准化金融产品转型。向符合监管要求并具备相应风险承受能力发行无固定期限的净值型理财产品或者发行一对一专项产品募集资金,在销售过程中对投资人全面说明产品退出方式等风险,实现“卖者有责”基础上的“买者自负”。

再次,加强表外业务信息披露。强化银行表外业务的风险管理专项报告机制,定期报告当期表外业务的发展、风险管控、资产池投向及流动性管理等情况。认真排查各类银行表外理财业务及其相互持有情况、金融市场杠杆资金及其错配情况,进一步统筹金融业综合统计,加快推进包括银行表外理财业务在内的数据统计和风险监测体系建设,及时掌握底层资产情况。

此外,提高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技术,完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商业银行要通过加强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掌握客户和交易数据信息,提高风险管理能力,着力构建表外业务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控制的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对客户和业务的风险监测和分析,应用专业计量模型分析,向调查人员提供市场的最新变化、最新技术和产品信息,帮助其分析市场和目标企业发展趋势,为业务前期调查及投后管理提供坚实的数据和系统支持。

作者系中国工商银行北京丰台支行行长

猜你喜欢
银行
中关村银行、苏宁银行获批筹建 三湘银行将开业
银监会再批三家民营银行
第三家互联网银行创立 四川新网银行于近期开业
幽你一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