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绿色发展创新试验区建设研究

2018-10-19 09:11陆瑾
西部论丛 2018年11期
关键词:绿色发展

摘 要:绿色发展是我国在资源环境瓶颈制约环境下提出的一种新的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道路,具有很强的问题意识,宁国市绿色发展创新试验区的研究是指在宁国市地域内进行创新实践,从绿色文化体系、绿色经济体系、绿色制度体系、绿色安全体系四个方面先行先试,取得的成效可在更大范围推广,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绿色发展 创新试验区 宁国市

一、绿色发展创新试验区建设的意义

所谓绿色发展,一是要实现经济增长与资源负荷的脱钩,即经济增长不会引起资源环境负荷的增加,解决好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改善可持续性;二是要使可持续性成为生产力,让生态优势能够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1]。而绿色发展的有效路径需要不断的探索总结,因此,加快宁国市绿色发展创新试验区建设,积极探索绿色发展的有效的发展模式和路径,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可以为更多地区绿色发展综合改革创新积累经验,提供示范。

二、SWOT分析法分析宁国市建设绿色发展创新试验区的可行性

(一)宁国市建设绿色发展创新试验区的优势

1、绿色资源丰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宁国境内山清水秀、峰峦叠嶂,森林覆盖率达78%,有华东地区最后一片原始森林——面积9万多亩的省级板桥自然保护区,有3000亩被称为“植物界的大熊猫”的原始红豆杉林,还有10亿立方米库容量的青龙湖,形成集湖光、山色、溶洞于一体的怡人风光。

2、绿色发展理念——发展的源动力

宁国市坚持“生态环境就是生产力、生态环境就是竞争力”的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以推进经济转型发展、城乡绿色发展、社会和谐发展为主线,在安徽省县市率先实施生态主体功能区划,建立乡镇分类考核和生态利益补偿机制,按照“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旅则旅”的思路,鼓励各地依托自身优势,实现错位发展,努力走出一条“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协调发展之路,先后被评为国家生态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省级森林城市,荣获首届中国生态文明奖,被列为第五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首批全省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

(二)宁国市建设绿色发展创新试验区的劣势

1、产业结构不合理

一方面,宁国市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从三产比重看,目前宁国市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第二产业的带动,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另一方面,宁国市面临一系列的产业发展困境,集中表现为占比较高的仍然是传统的制造产业、并且发展规模较小、集约化水平低,从而造成产业层次的偏低,阻碍产业链的延伸,缺乏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名牌终端产品。这种产业结构不合理的情况将会直接阻碍宁国市绿色发展步伐的推进。

2、绿色技术创新水平较低

目前为止,宁国市企业在主观上对绿色技术的创新不太积极,这一现象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与绿色技术研发与应用问题上缺乏完善的激励制度有关。经调查发现,目前大部分的中小企业,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的经营模式,较小的资金投入、经济规模、集约化程度和落后的工艺水平限制了这些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从而造成它们对应用和开发绿色技术缺乏了一定的前瞻性和重视程度,直接导致了宁国市绿色发展技术缓慢。

(三)宁国市建设绿色发展创新试验区的机遇

绿色发展的提出具有很强的问题意识,是对我国经济社会自身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世界各国在发展中的普遍问题的清醒认识,绿色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新时代发展的趋势。2018年2月,宁国市委市政府发布《中共宁国市委、宁国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安徽(宁国)绿色发展创新试验区的意见》,《意见》的提出,将加快建设生态空间合理、产业绿色低碳、资源利用高效、生态环境优良、群众满意认可的新时代美丽宁国,推进宁国市生态大公园、文化大观园、旅游大乐园、宜居大家园的建设,使宁国市在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安徽样板中走在前列。

(四)宁国市建设绿色发展创新试验区的威胁

宁国市绿色发展创新试验区建设所面临的挑战,一方面来自于政府部门在绿色发展的初期能否做好绿色发展的战略规划的制定者、绿色发展的服务提供者、绿色发展的责任监管者和绿色生活方式的引导者。另一方面来自于能否尽快建立健全创新运行机制,树立宁国市绿色发展创新试验区的创新特色,将宁国市绿色发展创新试验区的创新能力转化为区域竞争优势。

三、宁国市建设绿色发展创新试验区的具体路径

(一)建立健全以自然与人和谐共生为核心价值的绿色文化体系

1、强化绿色发展理念

理念是一种根植于大脑,将随时影响人行为的一种意识形态,一旦形成,影响深远。通过举办绿色课堂、开展以文明城市创建为载体的活动等来开展全民教育,实现全民参与。

2、强化社会互动机制

可以开辟专门的“绿色文化”专栏,介绍宁国市绿色发展的举措、成绩、问题、疑惑和交流互动区,一方面让市民充分的了解宁国市生态立市的做法,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广大市民建言献策,积极提供有关宁国市生态立市、绿色发展的好点子,政府相关部门积极反馈,形成上下联动的绿色氛围。

3、强化绿色行为规范

在生态环境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五部门联合发布的《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试行)》指导下,建议出台《宁国市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试行)》,从正确树立生态文明观、节约能源资源、践行绿色消费、选择低碳出行、科学投放垃圾、呵护自然生态、参与监督举报、共建美丽宁国等十个方面,让公民形成公民生态环境意识,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引导公民成为生态文明的践行者和美丽宁国的建设者,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二)建立健全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绿色经济体系

1、呵护青山绿水转型生态工業

宁国市扎实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以全省“提高资源产出率试验区”建设为契机,以“腾笼换鸟”淘汰落后产能,优化资源配置,以“空间换地”推进集约用地,提高投资效益,以“机器换人”提升装备水平,减少污染排放,以“网+换新”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农业、商业融合,通过“四换”(腾笼换鸟、空间换地、机器换人、网+换新)战略加速转型升级,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协调发展之路[2]。

2、聚焦乡村振兴发展生态农业

聚焦乡村振兴就是要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这就要求政府在推进乡村振兴中不断发展生态农业,既能美化环境又能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宁国市围绕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宁国市山核桃、竹子、茶叶等特色产业转型。推进“农工融合”,积极争创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推进“农旅融合”,依托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大力发展有机种植、采摘体验、休闲观光等田园综合体,通过开展“乡村振兴推进年”活动,发展生态农业,加快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3、厚植生态文明发展全域旅游

发展全域旅游,是凸显宁国市生态优势、深厚文化底蕴的重要举措,是顺应全民旅游时代到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宁国市连续三年以全域旅游发展为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编制完成了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大力推进文旅、康旅、农旅、工旅结合,加快树木博览、畲族风情、千年龙窑等一批特色小镇建设,要求提速提质发展。

(三)建立健全以保障生态环境治理为核心的绿色制度

体系

1、构建绿色化的规划制度

推进“多规合一”,实现“一张蓝图管到底”,让规划真正体现权威性是绿色发展的前提。2009年,宁国结合市域各地的自然资源和产业基础,在全省县市率先制定了生态主体功能区划,将全市划分为自然保护区、农业旅游区、高新产业区和商务文化区四大主体功能区,明确各自发展定位和主攻方向,在此基础上,科學安排市域城镇建设、产业集聚、农田保护、生态涵养等空间布局,努力实现保持生态、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的和谐统一。

2、构建绿色化的考核制度

对干部的政绩考核制度,应作重大调整,淡化以往的GDP考核制度,建立体现生态立市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以绿色GDP为导向的干部政绩考核制度来引导各行业各部门的重要发展决策、规划走向绿色发展之路,从而将生态立市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同时,要根据不同主体功能区域的特点,选择不同的考核指标,实行差别化评价,建立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考核评价标准。

3、构建绿色化的产权交易制度

公共资源在没有被界定产权的情况下,往往被过度使用,导致了公共资源突破承载力而遭到破坏。为避免负的外部性影响出现,建议尽快建立公共资源产权交易制度,一方面通过明确企业、单位的污染量来控制总污染水平,另一方面,交易制度规定企业节约的污染量可以拿到市场交易,赚取利润,由此可以鼓励企业积极研发低碳技术、循环技术,通过经济进步来降低污染量。

(四)建立健全以生态良性循环和风险防控为重点的绿色安全体系

1、在规划中划定底线

一是制定好生态红线规划。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3]。宁国市早在2009年就在全省率先编制了生态环境主体功能区规划,2015年完成生态红线规划编制,进一步细化了生态保护范围,深化环境准入要求。二是执行好城市五线规划。宁国市政府研究出台了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即“五线”管理规定),其中,绿线(即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蓝线(即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直接体现生态要求,并在城市建设项目规划审查中严格“五线”管理,保护好青山绿水、湿地绿岸。

2、 在建设中严守底线

一是在城市建设中,宁国市按照新修编的体现生态理念的城市总体规划,依法有序推进城市建设。相关部门严守生态底线,树立统筹思维,把各类项目都放在宁国城市大环境中去谋划、设计和建设,让城市建设项目既满足市政功能,又保护自然生态,既是一项基础设施,更是一个城市景观。二是在美好乡村建设中,宁国市按照“尊重自然美、注重个性美、构建整体美”的要求,推进美好乡村原生态、特色化发展。宁国市的美好乡村建设,因充分尊重村庄现状格局,有效利用已有农房、基础设施、自然环境等,统筹考虑水、田、林、路等生产生活要素,保留了村庄原始风貌,提升了农村人居环境

质量。

3、在治理中严控底线

宁国市在山、水、土壤、大气的治理中,按照“系统规划、标本兼治、长短结合、分期实施”的总体要求,一方面加快污染治理,另一方面,通过落实属地管理责任以及严格的跟踪管理严控生态底线,确保山体、水体、土壤和大气的生态不被破坏,同时,对私自挖山石、采山砂、河道采砂等违法行为,进行从严从重处理。

参考文献:

[1] 绿色发展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治本之[EB/OL].[2018-05-22]. http://news.cnr.cn/theory/gc/20180522/t20180522_524242996.shtml

[2] 芮莹.安徽宁国转型升级与实现生态文明实现新突破[N]. 中国县域经济报, 2016-09-26.

[3]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咋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0

作者简介:陆瑾(1984——),女,安徽宁国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生态文明、全域旅游

猜你喜欢
绿色发展
日本城镇化“绿色发展”新动力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启发
绿色转型战略需要更明确的路径选择
能源诅咒视角下成都经济区绿色发展研究
绿色金融在石油石化行业的运用研究
十八届五中全会五大发展理念之坚持“绿色发展”
十八届五中全会五大发展理念之坚持“绿色发展”
人力资源质量的生态维度研究
基于绿色发展观视角关于产业转型路径的思考
浅议坚持法治环保 推动绿色发展的实现路径
“绿色发展”关键在于“绿色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