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快更高更强,更科学

2018-10-19 06:36徐梅
南方人物周刊 2018年31期
关键词:刘湘外教运动量

徐梅

多年前,我初入行,误打误撞做了体育记者。见到的第一个体育明星是柔道运动员孙福明,当时她已经是奥运冠军了,教练把她叫到场边接受采访,她的谦恭柔顺令我惊讶。因为训练时必须光脚,采访时她就穿了一双拖鞋,大脚趾指甲壳几乎全是紫黑的,她说是训练、比赛时被对手踩的。

有很长时间,我的采访对象都像她一样,吃苦耐劳、勤学苦练、伤病苦痛……除了“劳其筋骨”的各种苦,他们还要承受少小离家、封闭压抑、过度竞争的心志之苦。

我一直相信体育对观看者和参与者都是一种独特的教育——竞技争胜铸造出了一目了然的杰出、直击人心的伟大;直面输赢、探求极限,则使得运动员的人格得到淬炼。

然而我们的冠军似乎又太苦了,是不是所有的苦都值得?都必要?都有效?离开专业体育媒体多年后,我带着这样的疑问再次回到熟悉的体育报道领域。

许多变化让人欣喜。上期封面故事中报道的游泳运动员刘湘是中国体育界诸多变化的一个美丽的注脚,她幸运登上了本刊封面,过去只有奥运会冠军、世锦赛冠军才有这样的待遇。刘湘的新闻价值与其说是“世界纪录+高颜值”,不如说是科学训练对运动天赋的精准开掘。

做专业体育记者那些年,我常常在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出入,游泳运动员非常好辨认,无论男女都有一副超级宽厚的肩膀,俗话说就是“很壮”。刘湘的身材完全不像练游泳的,她的肩宽、体重没有随着运动成绩的提升发生突变。她笑着说自己不是那种“靠量变累积出质变的运动员”,“我从小就是不是特别能‘吃量的运动员,属于练得少,但是要练得很精细那种。”

“练得少,练得精细。”与这七个字对立的是近五十年来中国体育界的训练指导方针——“三从一大”。中国田径资深教练余维立曾专门撰文梳理这一训练指导方针的起源及影响,“‘三从一大(从严、从难、从实战需要出发的大运动量训练)是从上个世纪60年代前期,在学习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比武和学习日本女排大运动量刻苦训练基础上提出的。”余指导非常犀利地批评正是片面追求大运动量造成了训练水平的粗放,训练质量无法达到高水平和精细化要求。

虽然“三从一大”从未退场,但训练强度不简单等于训练质量的认识在北京奥运会后渐渐成为主流,这也正是刘湘进入体校,开始从事专业训练前后。

“一路走来,刘湘遇到的教练都非常爱护她,”刘湘的妈妈说到女儿的成长,最感恩的是从启蒙到体校,再到国家队,她的教练都能因才施教,“刘湘小的时候没有被过度开掘,这为她进入国家队接受高水平的训练预备了一个身体基础。”刘湘妈妈这番话实际上反映的是中国体育基层训练水平的提高。当然这也与刘湘成长于广州、且父母都是专业运动员,能够甄别并且享受到一线城市最优体育训练资源有关。

跻身一线泳将阵营后,刘湘竞技能力的提升更多倚重于科技助力和全方位精细化的训练保障。她的教练何新中是年轻一代教练员的代表,乐于思考、学习、更新自己的训练思想。他善于与科研团队合作,充分利用海外特训资源,“他完全知道我需要練什么,我的身体特质是怎么样的。跟随外教短训,有的时候外教的训练计划并不是专门针对我的,他还有科研组的林洪老师就会一起分析,帮我们总结这个外教训练的特点,再结合我们个人的情况,给我们建议,如何从外教的计划中选取针对性的内容,充分利用好外训。”

“上午游完强度累的头晕想吐……”同龄人欢度十一黄金周时,刘湘正在美国外训,挑战极限从来都不轻松,但是基于科学训练理念和有具体监测手段的强度训练,才能保证训练质量,这样的苦,刘湘吃得值!

猜你喜欢
刘湘外教运动量
大树的日常
运动量
每天基本运动量:走4000步
成绩是最好的颜值
刘湘打破世界纪录
外教Lis的诗意生活
许愿幸福
外教新词堂
外教新词堂
外教新词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