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二人民医院(463000)王培培
研究显示,实施心理干预能够提升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依从性[1]。本研究现对综合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以及依从性方面的影响作具体分析。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我院精神分裂症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观察组男24例,女1 8例;年龄1 8~6 2岁,平均年龄(37.24±8.21)岁;病程3个月~4年,平均病程(2.05±1.12)年。对照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19~61岁;平均年龄(37.18±8.13)岁;病程4个月~4年,平均病程(2.11±1.07)年。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用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心理干预。具体如下:①支持心理干预:关注患者日常活动,依据具体病情与其交流沟通,倾听患者倾诉,提升其信心。②认知疗法:通过与患者进行沟通判断患者对于自身疾病的认知度,对所存问题进行分析,进行针对性的疾病知识讲解,耐心解答疑惑,积极引导患者与人沟通,积极配合治疗。③健康教育:向患者进行精神分裂症相关知识的讲解,对药物的治疗作用及不良反应、服用药物的重要性等进行讲授,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④家庭心理治疗:家庭支持对患者治疗效果存在很大影响。对患者及家属的情感表达方式进行干预,讲述心理教育、家庭沟通及支持的技巧,使家属熟悉患者心理并妥善对待。⑤社会支持:精神分裂症治疗周期漫长,易对患者家庭经济造成影响,导致产生负面情绪。应鼓励患者家属保持愉快的心情积极面对现状,积极寻找社会资源,解决实际困难。
1.3 观察指标 ①认知功能。采用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评价表(MA-TRICS Consensus Cognitive Battery,MCCB)进行评估,涵盖处理速度、警觉性、工作记忆、视觉记忆、迷宫测验、社会认知等7个心理维度,每项分别10分,分值越高,认知功能越好[2]。②治疗依从性。采用药物治疗依从性(CTAT)进行评估。主动遵医嘱服药视为主动依从;需医护人员或家属监督服药视为被动依从;拒绝服药、病情加重时才进行服药或擅自停药换药视为不依从。依从率=(主动依从例数+被动依从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20.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百分数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s”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认知功能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MCCB评分显著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1。
2.2 治疗依从性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率明显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2。
附表1 干预后两组患者MCCB评分比较(±s,分)
附表1 干预后两组患者MCCB评分比较(±s,分)
组别 干预前 干预后 t P观察组(n=42) 43.31±9.78 53.06±8.21 4.948 <0.05对照组(n=42) 43.27±9.92 47.24±8.13 2.006 <0.05 t 0.019 3.264 P>0.05 <0.05
附表2 干预后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n(%)]
结果显示,在实施综合心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MCCB评分及治疗依从性均明显较对照组高,表明实施综合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存在明显的改善作用,且能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率,使患者充分意识到坚持服药治疗的重要意义,促进患者疾病的恢复。本研究中综合心理干预的实施主要通过5个方面进行。通过对患者采取支持心理干预,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提升患者的自信心;通过对患者实施认知疗法,帮助患者改善对疾病的认知领悟,利于治疗的顺利进行;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对疾病进行了解,明白按时按量服药的重要性,提高治疗依从性,通过家庭心理治疗及社会支持,使患者对自己在家庭及社会中的定位能够有深刻的认知,明白自身对于家庭的重要意义,提升治疗疾病的决心,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综上所述,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综合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提升其治疗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