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湖北省随州市中医医院,湖北 随州 441300;2. 湖北省随县中医院,湖北 随县 441300
肾病综合征是一个症候群,目前定义为大量蛋白尿(≥3.5 g/d),低蛋白血症(≤30 g/L),水肿,高脂血症[1]。大多数学者认为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efractory nephrotic syndrome,RNS)主要包括:激素依赖、激素抵抗、激素不耐受和反复发作四种类型,占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30%~50%,部分患者预后较差,可发展为终末期肾病[2]。其病情迁延难愈多与病理类型、感染因素、激素用药不规范、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及高凝状态等有关。中医无此病名,据其症状,归属于“水肿”、“尿浊”、“虚劳”等范畴。
汪培国主任医师为随州市首届“神农名医”,一直致力于教学和肾脏疾病的临床研究,笔者有幸成为汪培国的中医师承弟子,跟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汪培国主任医师运用中药辨治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经验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发生多因禀赋不足、或体虚感邪、风邪外袭、湿毒浸淫、饮食劳倦、内伤、情志失调等引起,其中禀赋不足、体虚感邪为主要病因,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张景岳云:“凡水肿等证乃脾肺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以水肿为主要临床表现,水肿虽与肺脾肾三脏有关,但又以脾肾两脏功能亏虚为主,以气血阴阳失调为根本。本病发生,是全身气化功能障碍的表现,主要责之于肺、脾、肾三脏。肺、脾、肾三脏气化失司是水肿发病的内在因素。尤重于肾,肾乃先天之本,肾气的盛衰决定着人体的生、长、 壮、老、已及多种疾病的转归和预后,治疗强调益肾为先,即肾为根本;水化于气,其标在肺;水惟畏土,其制在脾。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脾虚则土不制水而水反克,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肾脏功能失调,藏精失司,精微物质下泄而导致疾病发生发展,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又因长期反复使用激素,易耗伤阴血,影响精液的输布运行,而致病情迁延难愈。
汪培国主任注重辨证,认为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临床表现虚实夹杂。以脾肾气虚为“本虚”,患者久病,出现精微物质下泄,水谷精微,依赖脾胃化生,转运而藏之于肾,脾肾亏虚,藏精失司。“标实”主要责之于水湿、湿热、瘀血等。由于多种因素,导致水液代谢紊乱,水湿泛滥肌肤,流溢四肢,水湿贯穿于病程始终,是损伤人体正气、阻碍气机运行的主要因素,进一步伤阳、化热、促进瘀血形成,推动疾病发展。水湿证以水肿,身体困重,纳呆,恶心,小便短少,舌苔白腻,脉沉缓为辨证要点,常用猪苓、茯苓、白术、泽泻等行气利水。水湿郁久化热伤津,机体湿热内生。湿热证以皮肤肿胀,面赤,口干,胸脘痞闷,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辨证要点,常用牛膝、薏苡仁、黄柏、车前草、 石韦等清热利湿。患者久病体弱且长期服用激素等暗耗气血,脾虚中气下陷,传导运化失常,出现水道失司,湿浊内阻。临床中,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常用激素治疗,易出现气机逆乱,痰瘀交阻,阴虚阳亢,湿浊内生诸证,若水病及里,久病入络,则又可见瘀血阻滞之证,瘀血证以皮肤瘀斑,腰部刺痛,舌紫暗,苔白,脉沉涩为辨证要点,常用桃仁、地龙、红花、三七、丹参等活血化瘀。且活血祛瘀是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症的重要方法之一,往往贯穿于治疗始终。
2016年7月4日二诊:服用上方30余剂,激素已撤减完,水肿、乏力等症均减轻,时有咽痛,活动后脘腹坠胀感,小便次数较多,舌淡胖苔白腻,脉细弱。复查尿常规示:蛋白质(+++)。
遵上方加用桔梗10 g、连翘30 g、黄芪30 g等继续服用。
2016年7月20日 三诊:服上方15剂,咽痛消失,浮肿明显减轻,仍然倦怠乏力,舌淡胖苔薄白,边有齿痕,脉细弱。尿常规示:蛋白质(+++),24h尿蛋白定量3.40 g,肝功能示:白蛋白26 g/L。治以:健脾益肾,益气固精。予以补中益气汤加味。处方:黄芪30 g,党参15 g,白术15 g,升麻10 g,柴胡10 g,当归15 g,山药15 g,陈皮10 g ,薏苡仁24 g,金樱子24 g,芡实24 g,菟丝子24 g,水蛭6 g,丹参24 g,牛膝15 g,炙甘草6 g。水浓煎400 mL,两次分服,每日1剂。
2016年8月19日四诊:服上方1月,浮肿消退,精神体力恢复,复查尿蛋白(++),24h尿蛋白定量1.8 g,血浆白蛋白31 g/L,守前方继续治疗。
2017年1月15日复诊,蛋白尿阴性,24h尿蛋白定量175 mg,血浆白蛋白正常,继续守前方做水蜜丸,巩固治疗3月,随访至今无复发。
按语:方中用五苓散健脾化湿利水,用水陆二仙丹益气固精,“瘀血不去、肾气难复、蛋白难消”,故加用益母草活血利水,达到血行则水行,气血调和,经脉畅达,驱邪外出。再用水蛭加强活血逐瘀,通经利水之力,同时水蛭能改善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二诊时患者病情好转,但仍有活动后脘腹坠胀感,说明气虚不摄,故加黄芪健脾益气、利水消肿;时有咽痛,故加桔梗解毒利咽、开宣肺气,连翘清热解毒、散结消肿,且连翘清热不伤阴;三诊时患者水湿之邪减轻,以本虚脾肾两虚为主,故采用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此方不仅疗效显著,且寓意深刻。临床上祛风药物治疗蛋白尿有效,但风药需要与补益脾胃的药物合用方能取效,因调理脾胃,除健脾外,一是升清阳,二是降浊阴,“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益脾胃升清降浊为本方之特点,可以增进纳食,利于消化,吸收精微,从而达到减少蛋白质之流失,提高蛋白质在胃肠道之吸收,有利于巩固疗效用于善后。方中党参、黄芪、甘草宜胃气,陈皮平胃气,白术健脾燥湿;风药柴胡、升麻升举清阳之气,且风药能胜湿。当归活血补血,伍黄芪可增强肝脏合成白蛋白的功能[3]。
3.2 验案2 黄某,男性,40岁,农民,于2016年1月因双下肢水肿明显,检测尿常规发现尿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7290 mg,肾功能正常,在外院诊断为“肾病综合征”,并予以足量激素、抗凝、降脂、利尿等治疗4月后患者水肿未见明显消退,且口服激素后库欣症状明显。患者于2016年5月来我科就诊。刻诊:全身浮肿明显,腹大胀满,烦躁不安,口干,口苦,颜面及后背可见痤疮,大便干结,小便短黄,量少,夜寐差,难以入睡。舌红,苔黄腻,脉滑。24 h尿蛋白定量6190 mg,肾功能示: BUN 7.7 mmol/L,CREA 85 μmol/L,UA 417 μmol/L ;血脂示:甘油三酯 10.50 mmol/L,总胆固醇 17.52 mmol/L;血浆总蛋白36g/L,白蛋白20g/L。西医诊断: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中医诊断:水肿;中医辨证:脾胃不和,湿热内蕴;治法:清热利湿,利水消肿;方药:党参10 g,六月雪30 g,黄芩10 g,泽泻10 g,薏苡仁30 g,车前草15 g,石韦15 g,蒲公英15 g,大腹皮15 g,地肤子10 g,白花蛇舌草10 g,土茯苓10 g,茯苓15 g,猪苓10 g。水浓煎400 mL,两次分服,每日1剂。
2017年4月24日二诊:患者服上方二月后,水肿逐渐消退,稍烦躁,口干,颜面及后背痤疮明显减少,阴囊部潮湿不适,二便可,小便,量可,夜寐差。舌红,舌根部苔黄腻,脉细滑。遵上方加用牛膝10 g、生地10 g,滋肾引火下行,继续服用。服药期间激素规律减量,禁食油腻辛辣发物,于2017年8月复查24 h尿蛋白定量1190 mg,血浆总蛋白47 g/L,白蛋白32 g/L。血脂正常。
按语:患者脾虚,易生湿生热,湿为阴邪,重浊黏腻,湿与热合,枢机不利。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运用清热利湿法能有效降低激素的毒副作用,降低蛋白尿[4]。方中党参、六月雪为君药,党参健脾利湿,六月雪清热利湿;黄芩清利中焦湿热,泽泻性甘、寒,有利水,泄热之功,共为臣药;泽泻与茯苓、猪苓配伍,既泄肾经虚火,又清下焦湿热。配伍蒲公英、地肤子、白花蛇舌草加强黄芩清热利湿之功。薏苡仁性凉而清热,助党参健脾利湿,土茯苓,甘淡渗利,能入络,剔除湿热之蕴毒。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利湿,利水消肿”之功。
3.3 验案3 王某,女,58岁,农民,2014年3月因乏力,双下肢水肿明显,查尿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8390 mg,肾功能正常;血脂示:甘油三酯 11.60 mmol/L,总胆固醇 16.45 mmol/L;血浆总蛋白38 g/L,白蛋白22 g/L,3年来长期予以强的松和环磷酰胺片口服,停药后多次复发。2017年6月来我科就诊,西医予以强的松50 mg口服,以及抗凝,利尿,预防骨质疏松阿法骨化醇胶囊等药物未见疗效,水肿明显。2017年9月就诊,刻诊:颜面双下肢高度水肿,胸闷,腰痛,腰膝酸软,唇甲紫暗,面色黎黑,大便干结,夜尿频多,舌质紫暗,苔白,脉细。肾功能示: BUN 10.7 mmol/L,CREA 208 μmol/L,UA 517 μmol/L ;血脂示:甘油三酯 10.02 mmol/L,总胆固醇 12.12 mmol/L;血浆总蛋白42 g/L,白蛋白24 g/L。西医诊断: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中医诊断:水肿;中医辨证:肝肾阴虚,气滞血瘀;治法:行气活血,补肾利水;方药:生地15 g,丹参10 g,山药15 g,山茱萸15 g,茯苓10 g,蒲黄10 g,五灵脂10 g,莪术10 g,水蛭10 g,泽兰10 g,益母草10 g,红花10 g,三七10 g,桃仁10g。水浓煎400 mL,两次分服,每日1剂。服药3月后,复查患者肾功能: BUN 9.5 mmol/L,CREA 168 μmol/L,UA 487 μmol/L ;血脂示:甘油三酯 7.06 mmol/L,总胆固醇8.2 mmol/L;血浆总蛋白46 g/L,白蛋白28 g/L。
按语:肾脏是血管丰富的器官,易受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肾小球的毛细血管网状结构,在病理因素下容易形成瘀血,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经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病情缠绵,而久病多瘀,久病入络。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后期血瘀证,从血分求治,采用活血化瘀法能明显减少蛋白尿,改善高凝状态[5]。方中重用生地黄,味甘,主入肾经,长于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丹参,性寒,入营分,行气活血,具有改善肾功能,保护缺血性肾损伤的作用,共为君药。山茱萸味酸性温,滋补肝肾,涩精气;山药甘平,主入脾经,健脾补虚,涩精固肾,补后天以充先天,同为臣药。君臣相协,不仅滋阴益肾之力相得益彰,而且兼具利水之效,茯苓淡渗脾湿,助山药之健运以充养后天之本,俱为佐药。蒲黄性凉而利,具有活血利尿之功,与五灵脂相须为用,增强活血散瘀之功效,配伍红花、三七、桃仁增强其活血化瘀之功效,伍泽兰、益母草增强其活血利水作用。全方共奏“行气活血,补肾利水”之效。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因尿蛋白不断丢失,加之激素等副作用,机体免疫力低下,正气愈虚,外邪趁虚而入,致使病情迁延不愈,在探索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上,中药有着独特的疗效,而且配合中药治疗减少患者长期服用激素副作用[6],本病为本虚标实之证,水湿、瘀血是重要致病因素,脾肾亏虚为发病之本。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因低蛋白血症,抵抗力下降,机体凝血,抗凝以及血小板功能紊乱,容易并发感染和血栓形成,尤其是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时多见。长期使用激素可以导致湿热、热毒证候,邪热内蕴成为难治性肾病综合症治疗过程中一个严重干扰因素,配合中药治疗,脾肾双补,扶助机体正气,减少激素副作用,固本祛邪,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病程缠绵难愈,运用中药辨证施治,方可取得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