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德明
(江苏省建湖县中医院 江苏 建湖 224700)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后,出现最多的并发症为胃肠功能紊乱,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极大影响,同时对患者后期的抗肿瘤治疗也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针对胃肠功能紊乱必须要及时进行治疗[1]。本次研究中对消化系统肿瘤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应用中医治疗策略的效果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将2015年7月—2018年7月间我院治疗的消化系统肿瘤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患者共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35~75)岁,平均年龄(54.24±2.60)岁,其中13例食管癌、15例胃癌、12例大肠癌,对照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36~77)岁,平均年龄(55.68±2.73)岁,其中14例食管癌、14例胃癌、12例大肠癌,对比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对照组根据症状应用现代西医治疗,纳差、腹胀者使用吗丁啉治疗,10mg/次,3次/d;恶心呕吐者使用甲氧氯普胺治疗,10mg/次,2次/d;反酸者使用雷贝拉唑治疗,20mg/次,2次/d;腹泻者使用蒙脱石散治疗,3g/次,3次/d;便秘者使用酚酞片治疗,0.1~0.2g/次,2次/d;观察组患者应用我国传统中医药治疗,使用参苓白术散为基础方加减治疗,药方:茯苓10g、白术10g、砂仁10g、白扁豆20g、莲子肉10g、桔梗6g、党参15g、山药20g、薏苡仁20g、炙甘草5g、大枣10g,针对肢体乏力患者加黄芪20g,恶心呕吐者加生姜10g、法半夏10g,纳差、大便夹有不消化食物残渣患者加焦山楂10g、炒谷芽20g、神曲10g,便秘者改炒白术为生白术并加重用量至30g,加水进行煎服,每天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观察2周。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或者均消失,说明治疗显效;所有临床症状有一定好转,说明治疗有效;所有临床症状均无任何改善,甚至出现加重的情况,说明无效,总有效=显效+有效。
将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
表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n(%)]
在临床上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肿瘤疾病,常通过手术进行治疗,但是经过手术治疗后,患者会出现较多的临床症状,其中包括食欲不振、腹胀、四肢乏力、腹泻、便秘、面色萎黄、形体消瘦、恶心呕吐、反酸等情况,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影响[2]。
我国传统医学认为脾胃是气血生化的源头,后天之本,胃主受纳、脾主运化,出现胃气虚后不能进行纳食,患者进食较少,出现脾气虚时,人体不能运化水湿,因此患者出现泄泻、大便稀溏的情况,中焦气机不畅,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的情况,当脾运化功能异常,对水谷精微不能运化,因此出现面色萎黄、四肢乏力、形体消瘦的情况。在参苓白术散中,对脾胃之气使用四君子进行补充,加重薏苡仁、山药、扁豆、莲子、白术、山药,具有健脾的效果,同时有止泻的作用,佐四君能够促进中州运化,加上砂仁的辛温,具有芳香醒脾的效果,使得人体上下气机贯通,停止吐泻,桔梗具有宣肺利气,通调水道,载诸补脾之药上行,引脾气上升的功效,上述各种药物联合使用,有效地缓解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后出现的胃肠道功能紊乱情况[3]。自本次研究中,使用中医策略治疗的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更优,其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更高(P<0.05)。
综上所述,应用中医方式治疗消化系统肿瘤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具有显著疗效,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治疗效率更高,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