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利红
(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 四川 宜宾 644000)
SAP初期因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及第三间隙液体积聚引起循环血量减少,若补液不足极易引起肾功能衰竭、低血容量休克,补液量包括基础需要量和丢失量。《中国胰腺炎诊治指南》(2014版)中提出早期加强重症监护和稳定内环境和保护器官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尤其采用了中药的通里攻下治疗,造成了水和电解质的额外丢失,因此,提供准确的24小时出入量记录对病人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24h出入量的准确记录,对医生补液方案策略制定提供有力的依据,包括补液的量、速度、补液种类等。品管圈是指在工作岗位上为了解决问题,自发结合成一个活动团队,按照一定活动程序,运用科学统计工具及品管手法,启发个人潜能,通过团队力量,解决工作各方面发生的问题。我科于2016年12月—2017年5月将该手法应用于提高重症胰腺炎患者24h出入量记录正确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此次品管圈由本科10名护士组成,其中副主任护师1名,护师4名,护士5名,由护士长担任辅导员。大家投票设立圈名为“太极圈”,寓意中医护理在综合医院游刃有余,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使病人快速健康。
运用头脑风暴法,全体圈员收集临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每人提出1个主题,根据上级重视程度、可行性、迫切性、圈员能力、专科性进行“1、3、5”评分, 最终确定最高分“提高重症胰腺炎患者24h出入量记录正确率”为本次品管圈活动的主题。
按照品管圈活动步骤,以甘特图形式拟定“太极圈”活动计划表。
通过对2016年12月26日—2017年2月5日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出入量记录的检查。共检查了200例次出入量记录,正确例次66例,正确率为33%。用头脑风暴法,经全体圈员讨论找出出入量记录不正确的原因,以鱼骨图表示见图1。
目标值=现况值-(现况值×改善重点比例×圈能力),根据现状把握中出入量记录正确率33%,圈能力82%,以及80∕20法则,目标值=33%+(1-33%)×80%×82%=77%。此次活动的改善幅度为44%。
全体QCC圈员根据 “5W1H”原则,详细拟定对策,经过脑力震荡,就可行性、经济性、效益性进行评分(“5-3-1”评分法),根据评分结果拟定解决问题的对策,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确保如期落实,及时反馈。
1.6.1 增加检查环节,增强护理人员重视程度
1.6.1.1 采取阶段医嘱查对:每次交接班时由2名护理人员采取阶段医嘱查对,对发现液体出入不准确问题及时进行改正。
1.6.1.2 制定护理记录自查本:制定出入量护理记录自查本,每周固定人员检查记录,并签名,护士长不定期抽查。
1.6.1.3 设立奖惩机制:设立奖惩机制,每出入量记录错误1次,即将绩效考核分扣1分,与奖金挂钩。
1.6.2 改进测量工具及记录单
1.6.2.1 根据我科胰腺炎病人中药服用常用剂量,购买容量为50ml的口服药杯,服药时只需装满即可。
1.6.2.2 科室新增透明量盅,在其测量尿量时,消除以前使用搪瓷或不锈钢量盅时,个人视觉差异,导致尿量不准确的情况。
1.6.2.3 制定规范、项目完整的出入量记录单放置病床旁,在每次病人除液体外出入量改变时以便及时记录,保持其准确性。
1.6.3 加强对患者出入量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
1.6.3.1 制订出入量记录的宣教手册,内容包括出入量记录的目的及意义、项目内容、需要使用的工具、相关注意是相等。
1.6.3.2 采取责任护士向患者及家属一对一讲解和书面宣教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宣教。
2017年3月20日—2017年4月28日实施QCC对策后,通过查检表共收集了记录出入量130例,正确110例,错误20例。对策实施后“重症胰腺炎患者24h出入量记录正确率”从33%提高到84.6%,目标达成率为117.3%,进步率为156.4%。活动前后,向科室医生对重症胰腺炎患者24h出入量记录正确率满意度进行调查,满意度明显提高。
通过本次QCC活动,每位圈员在运用QCC手法、团体凝聚力、解决问题能力、沟通协调、责任心、自信心、积极性、和谐度的各项自评平均分为5.1~7.3,与活动前的平均分2.7~5.2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见图2。
图2 活动前后圈员能力自我评价雷达图
通过QCC活动,查找出引起出入量记录不准确的主客观原因,并针对相应的主要原因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对策。建立了出入量记录的标准化流程和健康教育宣教单,有利于出入量记录工作准确开展,使24h出入量记录正确率由实施QCC前的33%提高至实施后的84.6%,效果显著,明显提高了重症胰腺炎患者治疗的质量。
QCC活动强调每个圈员能够自动自发地参与活动,使其享有更高的自主权、参与权、管理权,通过QCC活动,调动了圈员的积极性,圈员们都学会了使用品管工具来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培养了他们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