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教材中“读”与“说”的结合点

2018-10-18 11:14孙丽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8年38期
关键词:结合点黄山荷花

孙丽

小学语文课本所选的文章都是一些极好的范文,如果能在教学中把阅读教学与学生的作文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及时有效地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练笔,那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很有作用的。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落实这一目标,我充分挖掘教材中“读”与“写”的结合点,对学生有目的地加以指导。

一、从优美的词、句入手

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往往会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精心品味。要使学生“满腹经论”,教师就应持之以恒地在阅读中引导学生推敲词句,从而培养造句的能力。引导学生品味词句的方法有比较式、增删式、换词式等。如:在教学《葡萄沟》一文时,教授 “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这句话中的“五光十色”用词十分准确,于是,我就引导学生运用了换词式,让学生先说一说还有什么表示颜色的词语,学生会说有“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等等。然后我把“五光十色”和“五顏六色”分别放在句子中,让学生比较一下他们的区别,引导学生理解五光十色比五颜六色多了光泽,多了光亮,用在葡萄上更确切。然后再让学生用“五光十色”造句,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在教学《荷花》一文时,我觉得“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句话的“冒出来”用词十分准确,于是,我就引导学生运用了换词式,体会“冒出来”一词的巧妙之处。我是这样设计的:“冒出来”是什么意思?可以换其它词吗?为什么作者不用“生出来”而用“冒出来”?通过引导,学生就明白到“冒出来”一词写出了由于池里的荷花挨挨挤挤的,荷花必须用力地向上生长,才能长出来。因此,这个词用得十分准确。在练习中,学生不但掌握了拟人的手法,而且学会了如何在记叙中用具体的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

二、从故事的结局入手

依据原文,进行创造性地续写,对于发展孩子的创造性、合理性思维,培养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都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在学完《坐井观天》后,适时的引导学生思考:青蛙如果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可以先出示几幅图片,引导学生先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学生受到启发后会滔滔不绝。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说话能力,还起到了教育学生的目的。

三、从课文仿写入手

二年级的课文中有许多具有特殊结构的典型句段,作为老师可以有意识地进行渗透。如《黄山奇石》一文,文中用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介绍了黄山上的“仙桃石”、“猴子观海”、“五老奔天都”和“金鸡叫天都”。课堂上通过老师的引读,男女生配合读,让感受到句子间存在着特殊的关系。课后再让学生仿照这种写作特点,经过自己的合理想象写一写黄山上的其它石头的特点。“狮子抢球”、“仙女弹琴”、“天狗望月”又会是怎样一番生动有趣的景象呢?再如教学《称象》一课,曹冲想出了“以石代象”的方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在当时的情况下,你还能用什么方法称象呢?于是,学生想出了“以土代象、以人代象、以木代象”等方法,随即让孩子仿照课文称象的过程写一段话,这对于学生来说很容易。因此,仿写只要教师把规律教给学生,使学生有章可循,学生掌握了它,就会从读中悟出写的门径。

四、从省略号入手

阅读教学中我们常会遇上耐人寻味的某一件事或某一个情节,它们会激起学生的表达欲望,唤起他们的想象。如《找春天》一文中,最后一句“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呀摇;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看到这个省略号,老师会适时的引导,春天还在哪里?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补白省略的内容。在《爸爸的老师》中“我得感谢老师,是老师您教会了我,懂得二二得四……”这句话就是情感的出发点。课文省略了老师还教会了爸爸什么知识的描写,但这一空白却正是孩子们学会感恩或回忆学校生活的空间:老师教会我哪些知识?老师又是怎样辛辛苦苦教我们的?教学中抓住这一情感触发点,让孩子们有感而作,写出了他们的心声,既加大了阅读深度,又深化了主题。

让学生多读生活,多说生活,课内外读说训练的有机结合,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捕捉到更多信息,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

猜你喜欢
结合点黄山荷花
写作要找到“结合点”
黄山冬之恋
三年级读写联动教学方法初探
学生写话①
Gender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EFL Teaching
荷花
荷花
“三项工程”与新兴合训专业建设的结合点
夏天的荷花
黄山迎瑞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