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情思

2018-10-18 12:09胡志华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18年25期
关键词:脚印教室女儿

胡志华

【文题亮相】

“雨”是一种自然现象,本身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雨在不同的季节里会呈现出不同的情致,在不同人的眼中也有着很大的差别:在失意人那里,雨平添了惆怅;在得意人那里,雨别具一番情趣。

请以“雨”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1)角度自定,文体自拟(诗歌除外);(2)要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3)做到文从字顺;(4)不少于600字;(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50分)

【技法写意】

春雨细,柳丝长,夏日暴雨晒太阳,秋雨缠绵冬雨凉。既然四季的雨各有各的特色,那么,怎样写,才能把“雨”的情状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呢?写作时,同学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多角度思考。即写作时要让思维充分活跃起来,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同学们可以写雨景、雨中的情思、回忆雨中的往事,但一定不要仅仅局限于正面地、直接地写“雨”,只要是同“雨”相关的人或事皆可入文。比如写雨中发生的小故事,以此来抒发友情、亲情的可贵;还可以把“雨”作为一条线索,将古今某些名人事例串联在一起,表现出积极向上的主旨。

◆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不同季节的雨有着各自的特点:春雨滋润柔软,夏雨猛烈刚性,秋雨缠绵清冷,冬雨干脆凄婉。写作时,可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叙写心中故事、描绘雨中胜景、抒发内心真情、阐述鲜明观点。

◆做到情景交融。对“雨”的描写,可以将个人情感融入写景中,将现实与想象结合起来,做到虚实结合;也可采用象征、对比等手法,写出“雨”别样的情致,在字里行间渗透情感,使每一处文字都打上情感的烙印,让“雨”活起来。

【雨中风景】

遮雨的树

姚 瑶

时间如指间的沙砾,悄无声息地溜走了。此刻,我正坐在教室里奋笔疾书,迎接即将到来的考试。此时的天气,在阳光的“关照”下泛着燥热,毫不吝啬地挥洒在红色的塑胶跑道上。窗外的操场旁,两棵郁郁葱葱的大树下,依稀可见一个人影。

此时已是周五下午的最后一节课,距离放学还有不到五分钟,同学们都在争分夺秒地写着作业,以求得双休日短暂的休息时间。可初夏却如不安分的娃娃,一会儿笑一会儿哭;刚才还是艳阳天,忽然便下起了雨,雨点敲打着窗户,发出劈里啪啦的声音,打断了我的解题思路。

突然,我看到操场上有一个中年男子来回走着,却不去避雨。这让我感到很奇怪,便拿起雨伞,如箭一般冲到了操场上——原来,因为这场雨的突然来到,那位父亲未带雨具。可他为何不到大厅避雨呢?我走到他身旁,说出了自己的疑惑,但他好像没听到。我轻轻地拍了他一下,他才发现我在和他说话。从他急得抓耳挠腮的动作中,我突然意识到他无法言语——这是一位聋哑人。

我做手势表示他可以去大厅避雨,但他却挥了挥手表示不用。接着,他又从口袋中掏出纸笔,刷刷地写起了字:“在大厅躲雨,我就找不到婷婷了。”

“婷婷是谁?”

“我女儿。”

在经过一番交流后,我的内心忽然被苦涩填满了——原来,这位父亲长年在外地打工,每天都是老婆接女儿,今天他老婆生病了,于是他来接,却不知道女儿在哪个班级,于是便站在树下,让女儿一放学就能看到他。

看着那歪歪扭扭的一行字,我感受到他对女儿浓浓的爱与深深的惭愧——他认为自己是一个不负责任的父亲。

“那您为什么不直接去问老师呢?”他笑了笑,写道:“平时我在外地打工,很少回家,女儿已在这儿上了三年学,我却连她在哪个班都不知道。”我欲再问,他却目光一亮,紧紧地盯着我身后。我顺着他的目光看过去,就见一个女生伞也不打就飞快地跑了过来。

“爸!你怎么来了!”女生有些惊讶,语气中带着几分雀跃。他急忙脱下外套,搭在女儿头上,同时,用粗糙的大手为女儿拂去脸上的雨水。父女俩打着手语在聊着什么,我不便多说,只是将伞递给那位父亲就冲回了教室。

我站在教室门口,看着他们渐渐远去。雨幕好似一块薄如蝉翼的轻纱遮住了我的视线。他们的背影像是被晕染开的水粉画,朦朦胧胧,如真似幻。直至我感到脸上丝丝微凉,才发现脸上满是晶莹的液体,却早已分不清是雨珠还是泪水了。

那棵郁郁葱葱的大树下,那抹淡淡的背影,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中。

(浙江长兴县虹星桥镇中学初一·4班 )

模拟评分:50分

得分理由:这是一篇情感真挚的回忆类作文。习作以一位父亲的等候女儿开篇,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眼球。“我”则从一个旁观者的视角道出了父亲对女儿浓浓的爱和惭愧,读后令人感动。

全文语言朴实,却极具穿透力;结尾点题,显得寓意深刻。

【心灵之雨】

雨后的脚印

李 莹

泥印如烈日,炙烤着心扉;言语如细雨,浇灌了心花。

——题记

人生是一条长长的路,伴随着风霜雨雪,我们艰辛走来。脚步时急时缓,迈向明天。翻开日记本,几时阴雨几时晴:晴天虽多,记忆犹新的不过几页;雨天虽少,却次次不曾忘却。

还记得那是一个雨天,天刚蒙蒙亮,密密的雨帘便齐齐地落在屋顶上,也落在人们心里。我打着伞,冒雨到达教室门口。班上的同学们已经开始整齐地朗读英语课文了。我收起伞,小心翼翼地走进教室。正准备读书,一低头,却发现自己身后尾随着一串泥脚印,那脚印一个接一个地从门口“摇摆”到我的位置上,犹如一条小花蛇,非常显眼。

哦,昨天我帮爷爷拔花生,鞋底沾满了泥巴,忘记了清洗。同学们也陆陆续续地发现了脚印,怪异的眼神如蚂蚁般顺着脚印爬到了我的身上,我的心犹如千万只小虫在叮咬。

我的脸涨得通红,恨不得找条地缝钻进去。我低下头久久地说不出话,双手用力地捏着书本,心想:“怎么办,老师会责备我吗?同学们以后会怎么看我呢?”

正当我心烦意乱时,彭老师走了进来,看着歪歪扭扭的泥脚印和羞红了脸的我,像是明白了什么。他面带笑意地走到我面前,抚摩着我的头,拍了拍手说:“亲爱的同学们,你们看,这小小的脚印不恰恰证明了主人是一个勤快的孩子吗?”

同学们的议论声戛然而止,过了不久,清脆的朗读声又回响在班级中……

课后,我默默地洗好鞋子,拖净地板,重新坐回位置上。翻开刚发下的作业本,我看到彭老师娟秀的字迹:“孩子,不必自卑,希望这场雨,能冲净你心上的泥土。”

自那以后,不论我走到哪儿,都忘不了那张笑意盈盈的脸,忘不了那行娟秀的字,更忘不了那场雨。

从此,我不再期待晴天,反而开始盼望下雨。因为在雨里,我总能如醍醐灌顶般想通很多琐事,更能体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美好。

微风在我耳畔轻声呢喃,唤醒心中朦胧的记忆。

啊,那是一场心灵之雨……

(浙江长兴县虹星桥镇中学初一·4班)

模拟评分:45分

得分理由:习作构思巧妙,“雨”一语双关,既指现实中的雨,又指“心靈之雨”。一场雨,洗刷了心灵的泥土,让一个孩子从自卑中重新振作;一句留言,让“我”重获自信。小作者借雨“润物无声”的特点表达了对彭老师巧妙维护“我”自尊的感激之情。

失分理由:1.对“我”的心理描写还可以再细腻一点,特别是对“我”得到鼓励后的心理转变过程要交代清楚。

2.若能将“我”从雨中获得的醍醐灌顶般的感受再强化一点,想必作文会更加受读者青睐。

猜你喜欢
脚印教室女儿
“313”教室
这里的教室静悄悄
大三的女儿
如何缔造完美教室
海的女儿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女儿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