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风
近日,生态环境部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宣传工作会议召开。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表示,要全面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的部署和要求,进一步强化生态环境宣传工作,为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加快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强大合力。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因而需要多部门配合,也需要多种手段并举。在治理方式上,既需要行政监管力度的不断强化,也需要更深层次的法治建设,同样离不开舆论宣传工作的配合。在参与对象上,既要强化政府职能部门的主观能动性,也要积极推动社会力量的参与,同样离不开公众的参与和配合。
这一切,都对环境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行政监管方面,行政执法力度不断加强。仅2017年1-10月份,全国查处环境违法案件数量为142907起,与2016年同期的74392起相比,增加了92%,其力度可见一斑。
在法治建设方面,近年来,环境立法节奏明显加快,法律法规体系日益健全。2013年以来,随着环保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完善,我国已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环境法律体系。同时,以按日计罚、查封扣押、限产停产为代表的执法体系,以污染环境罪、环境监管失职罪为代表的刑事法律体系,让环保执法的牙齿更加锋利。
在社会参与方面,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均对“公众参与”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在参与方式上,过去一般集中于投诉、举报、信访等各种事后监督方式,这种参与方式不仅显得相对被动,而且此时环境污染事件已经发生。所以,这些年来,随着居民环境主体意识的增强,对环境治理的参与也越来越深入,不仅有事后的投诉举报,也有对事前的行政立法和公共决策的参与,更有对事中环境治理的监督,同样也有环境宣传、公益诉讼等自发参与的形式。参与方式越来越多元化,让环境治理得到更多助力。
就舆论宣传而言,近年来,随着污染防治攻坚战进入“深水区”,各类问题开始呈现出来。同时,随着公众环保意识的加强以及环保信息公开力度的不断加大,环保宣传的重要性也在与日俱增。尤其是进入新媒体和自媒体时代,信息的曝光和传播渠道更加多元化,公共舆情的传播速度更是超乎以往的想象,各类问题应接不暇,这就对环境宣传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方面,既要宣传成绩,也要主动曝光问题,更要及时回应来自社会各方面的质疑。正如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在全国环境生态宣传工作会议所说的,主动客观曝光生态环境问题也是正面宣传。
过去,一些地方习惯于捂盖子,以为只要捂住了问题就万事大吉。但环境问题,不会因为藏着捂着而得到解决,相反,一旦被上级发现或者媒体曝光,反而会带来更大的负面舆情。而主动曝光和强化信息公开,反而能提升地方形象,从而进一步提升政府公信力,这是一举两得之事。
另一方面,面对舆论传播的新形势,环境宣传工作也要做到与时俱进。环境宣传要适应新媒体的发展形势,也要主动对接新媒体的传播手段。不仅可通过媒体报道、典型案例发布的传统方式扩大宣传的影响力,也可通过新媒体、自媒体和影视剧,普及环境保护相关知识,宣传相关环境治理成果,扩大环保宣传的覆盖面。
今年备受关注的法治大剧《阳光下的法庭》,开篇就将目光聚焦于环境公益诉讼,通过与现实接轨的方式,将环境保护中的种种问题和取得的进步展现了出来,也让人们看到环境公益诉讼在环境治理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这种耳目一新的宣传方式,不仅有普法意义,对于环境宣传也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打赢蓝天保卫战、加快水污染防治、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开展农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动,这一切,都需要整个社会、各个领域、各个职能部门的全力配合。让法律长出牙齿,让执法硬起来,让宣传发挥更大作用,多措并举,最终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的宏观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