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的陀螺

2018-10-18 18:38韩浩月
风流一代·青春 2018年10期
关键词:诺兰北岛陀螺

韩浩月

小的时候,陀螺是我最爱玩的游戏工具。它可以是木头的、竹子的、塑胶的、金属的,但底端都镶嵌有一颗钢珠。用绳子仔细地一圈圈地缠上,展臂一放,陀螺便颤颤巍巍地转动起来。而想要它旋转得更快,更稳定,看上去更具美感,则只有用手里的绳子,一鞭鞭地抽打它。

在孩子的眼里,陀螺只是个简单的玩具,但用大人的眼光看,陀螺便有了诸多的象征与隐喻色彩。诗人北岛在他的回忆文章里写童年时玩陀螺,开始还是愉悦的语气,结束时就有了警世的味道,“抽得越狠越顺从,不抽就东摇西晃得意忘形。”

诺兰电影《盗梦空间》的片尾,那枚旋转的陀螺究竟有没有停下来,成为令影迷们挠头的悬念。从诺兰对陀螺这个元素的使用手法看,他也是觉得,陀螺是个充满了哲学意味的符号。的确,有什么玩具能比陀螺更具命运感和悲剧氛围呢?

不用为《盗梦空间》的结尾操心,只要是陀螺,就一定会有停下来的那一刻。比起停不停得下来更值得关注的,是去问询它在旋转着的时候,或者被抽打着的时候,有没有时间思考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为何而旋转?就像问一个漂泊许久的人,在年轻的时候,离开故乡与母亲,有没有觉得自己像一枚被鞭子奋力甩打出去的陀螺?在借着惯力慢慢地滑远的过程里,有没有花点心思琢磨,为何自己生来像一枚陀螺,活得也像一枚陀螺?是否真的像北岛说的那样,被抽得越狠而变得越顺从了吗?

陀螺和風筝一样,都是很容易失去家乡的。这两者有诸多相似之处。如果风筝的旅途是天空,那么陀螺的行程便是大地。如果风筝惦记的是一条细细的线,那么陀螺牵挂的便是一根长长的鞭子……如果风筝的归宿是在大风中被撕碎散落四方,那么陀螺又岂能顺着早年留下的淡淡印痕找回出发的原点?

记得有次站在某个城市的天桥上,看着人行道,忽然觉得,行人们是如此匆忙与孤独,脑海里便出现了一个画面:他们在早晨旋转着走出家门,坐在公交车上的时候,静静地保持着体力,迈向城市中心地带的时候,又不禁加快脚步,他们的肩膀偶尔会产生一次碰撞,但顾不及有什么语言或肢体上的交流,便又匆匆旋向各自的目的地……这个画面让我有些惆怅,也有点想要微笑,生活无非是这样,很多时间并不用借用任何外力,你都要努力地加入到人潮当中。

有没有漫画家愿意以陀螺为原型,创作出一系列表现都市人生活的漫画作品?要是有的话,那该是多么形象:它有着重重的脑壳、肥硕的身体,但全部的重量,都由一只细而尖的脚支撑。它全部的责任与理想,就是保持身体的平衡,不要跌倒,因为只要跌倒一次,就有可能没法再站起来了。在这组假想中的漫画作品里,也会有骄傲的、谦卑的、亮闪闪的、灰头土脸的、从容淡定的、焦头烂额的各种形象吧。

民谣歌手万晓利在2006年的时候,为那些旋转着的、舞蹈着的、匍匐行进着的陀螺们写了一首主题曲,歌的名字就叫《陀螺》,“在田野上转,在清风里转,在飘着香的鲜花上转。在沉默里转,在孤独里转,在结着冰的湖面上转。在欢笑里转,在泪水里转,在燃烧着的生命里转……”每当我写到往事时,脑海里总会浮现这首歌的旋律,这旋律并不悲伤,反而有些淡淡的温暖与美好。这是时间的缘故,原先的那些尖锐、疼痛、寒冷、挣扎,很神奇地消失了。一枚陀螺的勇气,源自它所经历的疼痛。同样,它的释然,也来自对过往深切的理解和深情的拥抱。

世间每一枚小小的陀螺,都还在倔强地转,都还在怀抱希望幸福地转。

猜你喜欢
诺兰北岛陀螺
我眼中的北岛
假死疑云
睡吧,山谷
你老了,但你依然被需要
诺兰,拍一场没有敌军的战役
NO.6陀螺
神奇的克里斯托弗·诺兰
陀螺画
打陀螺
一颗温润明亮的珍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