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传度:70000000+
很多人都听老人说过“耳朵越掏越聋”的俗语。频繁地掏耳朵,其实是在“拆除”耳朵的外部防线——耳垢,然后任由细菌侵入耳道和鼓膜,轻则导致耳道发炎,重则使听力减退甚至丧失。而且掏耳朵本身对耳道内的皮肤就是一种不良刺激,容易引起感染,甚至伤到鼓膜。但注意卫生的人们发愁了:难道要任凭耳朵里的脏东西肆虐吗?这种说法到底是真是假?
有网友说:“我对自己的形象和卫生要求都很高,觉得身体的任何一个死角都要每天清洁,耳朵当然也不能放过。我每天洗澡,洗完用棉签沾干外耳道,然后掏耳屎。因为我曾经看过一篇文章,人与人见面,第一印象很重要,如果耳朵很脏会使自己的形象大打折扣。可是,一个月过去了,时不时会听见‘嗡嗡声,而且耳朵痒得钻心,特别不舒服。看來耳朵越掏越聋是真的。”
主持/暴继敏
教授
辽宁省金秋医院院长 党委副书记
中华医学会医学科普分会 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耳鼻咽喉科医师分会 委员
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促进与教育分会医院
健康教育专业学组 委员
1.有人习惯每天洗澡后,都用棉签“清洁”耳垢是不对的。耳垢确实是保护外耳道的一道“防线”,耳垢被清理得很“干净”后,外耳道的皮肤抵抗力下降,很容易感染发炎;在“清洁”的过程中,可能损伤外耳道皮肤,容易把细菌、真菌带入外耳道。频繁“清洁”耳垢,是导致外耳道炎的主要原因之一,炎症严重时,可以引起鼓膜炎,引起听力障碍;当伴有糖尿病等疾病时,还易引发严重的外耳道炎症及周围炎症。因此,不能频繁地掏耳朵。
2.也有的人耳垢特别多,引起外耳不适和听力下降,这时应该到耳鼻咽喉科,找医生进行专业处理。
关键词解释 耳垢
耳垢本为外耳道软骨部皮肤内腺体的分泌物,具有保护外耳道皮肤及粘附灰尘、昆虫等作用。约95%的人,外耳道皮肤表面均会附有一层极薄的耳垢,暴露空气中后结成淡黄色或褐色薄片,在咀嚼、张口等下颚关节运动中自行脱落并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