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旭平
(山西省柳林县人民医院,山西 吕梁033300)
产后出血是我国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其中90%由宫缩乏力导致,如何改善产妇宫缩乏力状况是降低产妇死亡的关键[1]。产妇产后身体虚弱,抵抗力差,而母乳喂养为最佳喂养方式,因此科学的产后护理对加速产妇泌乳、预防产后出血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常规产后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子宫穴位按摩法刺激产妇泌乳与子宫收缩,有助于产妇身体恢复,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7—12月在柳林县人民医院生产的产妇160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两组均为初产妇,自然分娩、单胎。观察组年龄21~37岁,平均(29.36±4.52)岁;孕周37~42周,平均(39.3±0.68)周;胎儿体重2.86~4.21 kg,平均(3.37±0.39)kg。对照组年龄23~35岁,平均(28.71±4.82)岁;孕周36~42周,平均(39.6±0.63)周;胎儿体重2.78~4.17 kg,平均(3.28±0.43)kg。两组产妇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通过,产妇均自愿参与研究,并已了解治疗和护理方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标准 首次生产,经阴道分娩;愿意进行母乳喂养;新生儿阿普加(Apgar)评分>8分。
1.3 排除标准 有母乳喂养禁忌证者;有凝血功能障碍者;有胎盘前置、其他系统严重疾病者。
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产后护理,使用催产素预防产后出血。产妇分娩后,肌肉注射催产素10 I U,每0.5 h观察1次产妇产后出血量。如产妇出血量大,及时给予肛塞米索前列醇。另对产妇进行健康指导,告知产后注意事项。
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产后子宫穴位按摩。具体如下:①产妇出现胎盘剥离征象后,助产人员使用左手按压产妇耻骨联合上方位置,用手掌抵住子宫,并向上方推进,同时右手握住脐带,逐渐向外牵引,直到胎盘被完全娩出。②待胎盘娩出后,助产人员一手置于产妇腹部,触摸子宫底部,拇指放于子宫前,其余手指放于子宫后壁,有节律地进行按摩,促进产妇子宫收缩,按摩时间约0.5 h。另外助产人员应注意对产妇进行用力、间断式子宫挤压,帮助内部积血及时排出。③产妇回到病房后,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活动,避免膀胱处于膨胀状态,并对产妇进行子宫穴位按摩。产妇平躺于按摩床,术者在按摩区域涂抹适量凡士林,取关元、三阴交,采用点穴等规范动作,顺时针方向按摩约5 min,力度均匀柔和。④按摩过程中应注意产妇的心理,及时疏导产妇紧张、焦虑情绪,使其心情愉快。
3.1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①产后泌乳情况:见乳时间、泌乳疗效及有效率。见乳时间是指挤压乳房后有清亮或黄色乳汁渗出的时间。泌乳疗效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产妇乳房饱满,每日能够哺乳8次及以上,满足新生儿的奶量需求;有效:产妇乳房饱满,每日能够哺乳5~7次及以上,但需配合少量配方奶喂养;无效:产妇乳房较为松弛,可见乳汁,但仍以配方奶喂养为主。泌乳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产后出血情况:第3产程时间、第3产程出血量、总产程出血量。③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满意、不很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比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3.2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9.0软件学统计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3 结果
(1)产后泌乳情况比较 观察组见乳时间为(2.26±0.87)d,明显少于对照组的(4.37±1.75)d(p<0.05)。观察组泌乳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产后泌乳疗效比较[例(%)]
(2)产后出血情况比较 观察组产妇第3产程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第3产程出血量和总产程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产后出血情况比较
表2 两组产妇产后出血情况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组别 例数 第3产程时间(min)第3产程出血量(mL)总产程出血量(mL)观察组 80 6.82±2.37△△ 157.53±32.86△△ 218.42±34.61△△对照组 80 9.51±3.26 189.65±53.28 293.78±45.83 t值 — 5.970 4.589 11.737
(3)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2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3.75%,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产妇护理满意度比较[例(%)]
产后出血是产妇分娩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同时也是导致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2]。产妇进入第3产程后,由于胎儿娩出后子宫的内容积明显减少,胎盘剥离后,强烈的宫缩有助于子宫壁处的血窦闭合,进而止血。因此产后出血与宫缩乏力有紧密联系。以往临床对产后出血的预防主要应用催产素、米索前列醇等药物,但此类药物半衰期短,在产妇体内会迅速代谢,实际效果不佳。
子宫穴位按摩可发挥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的功效,是产妇顺利渡过产褥期的有效护理措施。中医经络学认为,穴位按摩作用于经络,刺激可传至人体脏腑,发挥气血调节作用。在分娩时,过早下迸、急产、滞产,尤其是困难的阴道手术产,都有可能使子宫韧带、子宫旁组织和骨盆底肌肉与筋膜过度伸展或撕裂,因此产后护理很关键。产妇从胚胎孕育开始直至分娩,自身生理发生巨大变化,且产后气血亏虚,子宫穴位按摩有助于增加局部血液循环,行气活血,促进子宫收缩,加快瘀血的排出,并缓解产妇紧张、焦虑的情绪,从而使体内激素水平保持正常,利于乳汁的分泌。因此,产后子宫穴位按摩是现代医学理念与中医理念的有机结合。临床研究也证实,子宫按摩有助于加速产妇泌乳,降低产后出血风险,如周慧轶等[3]研究证实通过对顺产产妇进行子宫按摩可增加泌乳量,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降低;宋洁等[4]证实对产妇进行子宫按摩,观察组在泌乳量、第3产程时间与出血量、产后出血率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子宫穴位按摩可发挥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的功效,同时具有操作简单、无创、实用性强的特点,是产妇顺利渡过产褥期的有效护理措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