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南地区柑橘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2018-10-18 03:15饶文轩丁德宽席全忠胡麟虹
果农之友 2018年10期
关键词:橘园柑橘

饶文轩,丁德宽,席全忠,张 波,胡麟虹

(1陕西省城固县果业技术指导站 陕西城固 723200; 2城固县农技推广中心 陕西城固 723200;3城固县董家营镇农业综合服务站 陕西城固 723211)

陕西省城固县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地带,位于陕西汉中盆地中部,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引汉济渭工程供水水源地。具有良好的生态优势。城固柑橘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在基地规模化、建园标准化、品种合理化、果实商品化、产品品牌化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图1),但也存在栽培品种单一、栽植过密、基础设施薄弱等不足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提升城固柑橘产业发展水平,笔者特提出城固柑橘产业发展对策和建议。

图1 城固柑橘园区

1 城固柑橘产业发展现状

1.1 产业规模发展,经济效益突出

截止2017年底,全县柑橘总面积达到26.6万亩,年产量35万吨。产值逾10亿元。带动旅游、餐饮、加工、运输、服务等行业发展,实现综合效益20多亿元。

1.2 适地适栽良种,种植水平提升

在基地区划上,柑橘产业由平地(水田)非适宜区向丘陵山地适宜区集中。在栽培管理上推广起垄栽培、开沟排湿、密园改稀、树干涂白等技术。在主栽品种上选择兴津、宫川、日南1号、大分、城固冰糖橘、少核朱红橘等优良抗寒力强的特色和地方品种。

1.3 区位优势明显,独具特色品质

城固柑橘可溶性固形物和含酸量均高,具有风味浓郁、酸甜适口、色泽鲜艳、果面光滑的独具特色品质,且成熟期较南方柑橘主产区早上市15~20天。加之距西北、华北、东北等北方销售市场近,有明显区域、区位优势。

1.4 经营主体壮大,产业链条延伸

全县培育龙头企业3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家,柑橘专业合作社30余家,取得柑橘出口资质企业、合作社达到11家,建成柑橘分选生产线27条。柑橘内在品质无损检测分选线也落户城固。

1.5 果农经验丰富,技术力量较强

柑橘作为城固的传统产业,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橘农在抵御冻害、品种选择、栽培密度、病虫防控、施肥修剪等作务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县里先后成立了果业站、柑橘研究所、柑橘育苗场、林果试验场等。2008年国家农业部柑橘产业体系陕南柑橘试验站落户城固。

1.6 宣传推介给力,品牌成效显现

2008年成功注册“城固柑橘”、“城固蜜橘”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图2)。2012年,“城固柑橘”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成功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15年“城固柑橘”果业品牌荣获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50强。2017年“城固柑橘”品牌评估价值达到18.97亿元。

图2 地理标志证书

2 柑橘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2.1 柑橘品种结构单一、成熟销售期集中

全县早熟温州蜜柑主栽品种占98%以上,且集中在10月上旬到11月上中旬成熟上市,“洪峰”凸显、周期较短,易形成空间性、季节性和区域性产品过剩。

2.2 抗冻栽培管理不到位、周期冻害时有发生

果农防冻意识不浓,抗冻栽培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导致城固柑橘每年都发生程度不同的冻害,个别年份冻害已严重影响当年产量和果树树体生存安全。

2.3 栽植过密果园郁闭、病虫易发危害严重

果园按2米×1.5米株行距,亩栽220株密植建园、快速丰产,但果园郁闭、透光差、湿度大,病虫易发。

2.4 经营规模小而分散、科技推广步履艰难

农户家庭一般经营橘园1~3亩为多,5~10亩次之,10亩以上大户较少。果农大多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使科技培训组织难,新技术、新品种、新药肥、新机械推广难。

2.5 基地建设基础薄弱、靠天吃饭仍在继续

城固柑橘相当一部分果园建设在没有灌溉条件的旱坡地或没有排水系统的坡脚平地(旱田)。天旱时,坡地橘园因无水灌溉品质受损产量下降;雨多时,平地橘园排水不畅造成枯枝干叶、烂根死树毁园。

3 城固柑橘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3.1 强化防冻栽培意识,确保产业安全发展

冻害是北缘柑橘的致命“杀手”,一定程度上严重威胁城固柑橘产业安全。为此,要树立长期发展柑橘的理念,采取政策鼓动、行政推动、经济拉动、科技促动、示范带动等措施,坚持年年冬季持续做好防冻工作,积极防御自然灾害,确保把冻害控制在不造成柑橘产业生存危险的范围之内。

3.2 调整发展思路,优化产业布局

按照适地适栽原则,城固柑橘应逐步把产业发展重点布局调整到以汉江北部丘陵山地、缓坡旱地为主的优质适生区域,平地和田地橘园应视管理水平慎重发展。在品种结构上,应加快优质特早熟品种和地方特色中晚熟品种的推广步伐。使特早熟、早熟、中晚熟栽培品种比例得到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拉长产品成熟期,降低市场销售高峰期,错峰上市,顺价销售,适应市场需求。

3.3 转变发展理念、创新科技支撑

在柑橘种植和栽培管理理念上改以往盲目追求密植和高产的思路为走稀密适当、控产提质、配套设施、机械化程度高、省力化效果好的现代果业发展之路。一是推广果园自然生草,种植绿肥,秸秆还田技术。二是推广密园间伐改稀技术。改行株距2米×1.5米亩栽220株,为行株距3米×2米,亩栽110株(图3)。三是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将按经验人工施肥变为定量调控按需准确水肥一体化施肥,按需控制施肥时间和数量,满足柑橘在关健生育期“吃得舒服、喝得快乐”。四是引进示范推广适应城固柑橘园耕作、施肥、修剪、喷药、涂白等先进机械和管理使用技术,不断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五是推广防冻栽培技术。在选择抗冻栽培品种的基础上采取新建园起垄栽培、冬季幼树包草,成龄园遮阳网覆盖及树干涂白等措施,强化柑橘防冻措施落实,确保树体安全。六是推广控水栽培技术。结合行间起垄、防草布覆盖防草和反光膜覆盖防水等园艺措施,以达到控水、增光、提糖,提升产品品质(图4)。

图3 密园改稀后结果状

图4 橘园覆膜控水增糖

3.4 抓无病柑橘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强化柑橘种苗市场管理

一是按照“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原则,创新科技支撑、政企合作、市场运作模式,加快启动和建立城固柑橘无病毒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确保为产业发展提供足量、优质的无病无毒良种苗木。二是农业行政执法部门,要采取法律、行政、经济和市场等综合手段,加强柑橘种苗市场管理,确保繁育出圃、市场销售的柑橘苗木无病毒、品种纯。三是建立柑橘苗质量防伪溯源系统制度。

3.5 加大果园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实施果业管理转型升级

一是在柑橘优势和集中产区,加强园区田间道路的规划、设计和建设,使农资、农机具进园,果品出园顺畅、快捷。二是建设一批橘园高效肥水一体化示范工程。将灌溉和施肥融为一体,实现橘园管理升级换代。

3.6 狠抓品牌塑造、深度挖掘品牌文化

一是全力做好“城固柑橘”区域公共品牌的打造、宣传和推介,进一步提升区域整体形象。二是创新品牌管理模式,建立质量追溯体系,建全品牌质量管理办法,严格品牌包装使用,确保品牌产品质量安全可靠。三是提升城固柑橘品牌塑造文化内涵,推动柑橘与文化融合发展。要进一步深度挖掘城固是西汉著名外交家、探险家、丝绸之路开拓者张骞和享有“北斗喉舌”之誉的东汉三朝太尉李固故里的历史文化积淀,大力营造柑橘品牌文化社会氛围,实现品牌溢价。

3.7 积极探索引进农业保险、逐步建立柑橘产业风险分散机制

城固柑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薄弱,特别是周期性冬季低温冻害问题严重制约着柑橘产业持续向好发展。对此,建议城固柑橘应以2017年7月,陕西省财政厅、农业厅、陕西保监局联合下发《陕西省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方案》的启动实施为契机,参照奶牛、苹果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经验,积极探索引进并逐步出台《城固柑橘自然灾害农业保险政策》,对参加保险的农户,在保险期限内,由于自然灾害造成柑橘成本损失,根据受害等级的不同,将获得保险公司的一定赔付。这对于分散果农经营风险,稳定增加橘农收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3.8 引导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根据城固柑橘栽培经营管理实际,一般农户经营橘园的规模应在15~30亩比较合适。这个规模面积能保障果农家庭基本经济收入,有利于留住和稳定年青且有一定素质能力的职业农民从事经营管理。有利于现代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有利于农户加大投入改善果园基础设施,引进先进农业机械和管理技术,生产出品质好,产量高,价格优、溢价能力强的柑橘。同时,继续鼓励扶持和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强化现代果业技术服务,加强仓储物流、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和网点的建设,为城固柑橘跨越发展奠定基础。

3.9 抓实改革创新,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产业融合是促进果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城固要在依托橘园景区旅游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出台优惠政策,通过改革创新、制定优惠政策、招商引资等措施,吸引国内外大中型企业来城固开发完善“果游”,结合项目,建设集农耕演绎、果实采摘、农家餐饮等为一体的农业观光园区,促进柑橘产业从粗放低效方式向精细高效方式转变,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转变,打造城固全域旅游发展新亮点。

3.10 强化服务体系建设,重视培养技能人才

一是以陕南柑橘综合试验站为依托,继续加大与中国柑橘研究所、华中农大、国家柑橘产业技术体等科研单位院校技术合作与交流,加快新技术、新成果吸收转化利用。二是强化科技队伍建设,积极开展知识更新培训,引进和培养高技能人才。三是鼓励新型职业农民通过果园经营权流转、代管代种、托管服务等方式适度扩大果园经营规模,并示范引导组建果园管理专业化、职业化、社会化新型服务组织。

猜你喜欢
橘园柑橘
橘园绿肥覆盖还田下的腐解及养分释放动态特征
南丰县橘园土壤相对湿度变化特征分析
怒江:峡谷深处的“智慧橘园”
柑橘产业工人
柑橘家族
柑橘的秘密
自制咸柑橘润喉去火
自制咸柑橘润喉去火
丰收的橘园
阿尔及利亚将实现柑橘自给自足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