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从设计型学习初始模式到设计型学习实践模式

2018-10-17 07:18胡小勇张华阳张倩文
现代教育技术 2018年9期
关键词:创造力创作实验

饶 敏 胡小勇 张华阳 张倩文 马 璇



如何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从设计型学习初始模式到设计型学习实践模式

饶 敏 胡小勇 张华阳 张倩文 马 璇

(华南师范大学 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广东广州 510631)

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各国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日益重视。文章首先基于国内外设计型学习模式的优秀经验,以设计型学习的一般流程与创造力培养为切入点,构建了促进学生创造力培养的设计型学习初始模式。随后,文章通过三轮实验,根据问卷调查、师生访谈和课堂观察结果,对该模式进行了两次调整,最终构建了促进学生创造力培养的设计型学习实践模式。从设计型学习初始模式到设计型学习实践模式,反映了设计型学习模式的不断完善。文章的研究为一线教师借助设计型学习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供了参考,同时推动了设计型学习的实践应用。

设计型学习;创造力;初始模式;实践模式

设计型学习即基于设计的学习(Design-based Learning,DBL),是一种以学习目标为出发点,根据不同任务环境、综合运用各科知识来设计解决问题之方法的教学模式。通过这种模式,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当中不断迭代、修正和探索,既能够在情境当中唤醒旧知,激发自主获取新知的潜能,也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收获不同的技能。自Kolodner等[1]提出设计型学习雏形后,相当一部分国外教学研究者积极开展了设计型学习的研究及实践,并且大力推广设计型学习项目——比较典型的项目有中学生科学教育实验项目[2]、教师发展与在线学习项目[3]、特殊儿童教育项目[4]、特雷西小学设计型学习项目[5]等。设计型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在一定的目的或规划之下设计、创作出可视化成品,并在这个过程中将知识转化为技能。然而,当前我国学者大都聚焦于设计型学习的模式研究,而较少对模式展开多轮迭代实践研究。基于此,本研究在真实课堂中运用促进学生创造力培养的设计型学习模式,通过多次实践来完善模式、验证效果。

一 国内外设计型学习模式的优秀经验

1 搭建设计支架,能够助力创意的生成

从设计型学习的内涵和所包含的基本要素来看,其不仅要关注情境的创设,而且要关注学生在完成任务时所需的学科基础和相应的学习辅导[6]。如美国的“可持续发展”课程[7]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小组合作—学生请教专家”的方式,为学生搭建自学支架,让学生在开展设计、迭代、修改的过程中可以独立完成任务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设计型学习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成为了教学的关键之所在:教师应向学生明确目标、发布任务,搭建设计型学习过程中学生所需的学习支架,如学科基础内容、学习辅助资源、互动学习环境等;此外,教师通过设计型学习来驱动学生进行创造,让学生基于学习支架发现问题、制定计划,进而设计、实施、修改、完善、说明自己的作品。

2 开展小组协作,有助于促进设计灵感的产生

小组协作学习是一种可以有效调动学习积极性、促进知识传递、提高个体自主探究效率的学习方法[8],因此设计型学习常常借助这种方法来开展相关的学习活动。如美国“儿童城镇”项目[9]以“同伴交流—分享想法—设计—反馈/反思/修改—得出方案”的方式开展,通过向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合作机会来改变学生分析问题的方式,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创造。设计型学习的结果往往是形成可视化的成果,通过组内协作可以让个体更好地借助团队的力量去完成较高难度的任务,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自学、互学环境。同时,良好的团队合作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归属感,从而提升学习参与度,并且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表达技巧。此外,小组协作学习产生的多元思维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知识吸收和迁移,而成员之间的分工可以帮助学生在完成任务时更好地查漏补缺、优化设计。

3 反馈与迭代,推进创造过程的优化

设计型学习是一种“知行合一”的学习方法,它融合了探究活动和设计实践,让学生在一定的真实情境下完成任务并形成可视化成果[10]。基于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法,Nelson教授创建了“逆向思维”学习过程模型[11]——该模型突出强调学习过程中的迭代和学习环节中的反思与评价,其学习过程可简要概括为“确定课程主题/概念——找出问题——设计评估标准——构建并完善模型——教师指导——学生迭代修改”。而中国创客空间“睡眠监测仪”项目[12]通过“设计—评价—再设计—再评价”的模式,让学生基于一定的知识独立地完成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行为,强调学习过程中的迭代修改,突出学生的反思和评价。“设计”是设计型学习的重要环节,而设计的过程会随着问题的不断深化、学习的不断深入而浮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反复进行探究、设计、修改。创造的过程不是简单地从零到有,而是基于一定的沉淀、从质变引起量变的过程,因此评价反馈和循环迭代对于形成创造性的成品十分重要。

二 促进学生创造力培养的设计型学习初始模式

促进学生创造力的设计型学习强调“做中学”、“设计中学”的理念,通过创设适当的情境来导入学习挑战,向学生提供学习支架、组织小组合作探究来引导学生完成创造。本研究吸纳了设计型学习理论和创新教育理论,从教师、学生和资源环境等角度出发,以设计型学习的一般流程与创造力培养为切入点,基于“逆向思维”学习过程模型,构建了促进学生创造力培养的设计型学习初始模式(下文简称“设计型学习初始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促进学生创造力培养的设计型学习初始模式

三 三轮实验对设计型学习初始模式的调整

本研究选取广州市M小学六年级(1)班的45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开始之前根据调查结果和学生的前测成绩,将该班学生等分为3组(每组15人)。本研究采用基于设计的研究方法,在三次循环实验中对促进学生创造力培养的设计型学习模式予以不断完善,并通过对比模式应用前后的学习效果来检验该模式是否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结合构建的设计型学习初始模式、实验内容及实验对象的特点,本研究设计了包含创造力测量维度的“学习效果调查问卷”。

1 第一轮实验

首先,教师通过一系列提问来引出课程主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播放事先准备好的范例故事“龟兔赛跑”来创设情境,布置具有一定难度的挑战性任务,让学生明确课程目标。接下来,学生借助“学习任务单”和“助学卡”等教学资源,模仿教师提供的范例故事动手实践。在这一环节里,学生将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完成实践任务,教师作为指导者从旁协助。完成模仿任务之后,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协作的形式开展设计与创作活动,向学生提供相关的创作素材包和适当的学习引导与启发,并组织学生开展组内的作品展示和解说,推进小组作品的修改和完善。最后组间进行作品分享,同时开展教师点评和生生互评,以促进学生对作品的不断反思,实现作品的进一步迭代修改。

课程结束后,本研究向实验对象发放了“学习效果调查问卷”。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该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计分法,从“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分别对应1~5分来进行计算,最终得到如表1所示的第一轮模式应用调查问卷统计结果。

表1 第一轮模式应用调查问卷统计结果

表1显示,学生对设计型学习持积极态度,问题10~14的平均得分都在2.5以上,说明学生对故事创作型课程有较高的兴趣,希望后续增加故事创作的机会;问题1~6的平均得分都在2.2以上,说明学生通过学习后对自己的自主设计能力和自主创作能力比较认同。此外,问题7、9和15的平均得分较低,值得研究者关注。

与此同时,本研究对实验教师和学生进行了访谈。结合访谈结果和实验人员的课堂观察可以发现,学生的学习情况良好,但在进行小组协作创作时存在一定的问题:①在设计故事脚本和创作开发Scratch故事两个环节上时间分配不均,导致出现了“重设计、轻创作、零迭代”的情况;②学生对利用Scratch软件进行故事创造的这种形式并不熟悉,而在熟悉的过程中还要进行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配合,难度较大;③组内分工不够明确,使得某些组员无法深入地学习、设计、创作;④学生学习步调不一致,有的学生在创作小组作品时轻松承担了大部分工作,而有的学生很吃力;⑤部分学生的学习效率较低,在教师的不断督促下仍然无法完成任务。

2 第二轮实验

基于第一轮实验及其效果分析,本研究对设计型学习初始模式做出以下调整:①调整课程活动在时间上的比重,要求教师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注意时间的安排,并留出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进行作品的迭代修改;②将“自主设计”和“自主创作”这两个环节再分别细分为“个人作品”设计/开发和“小组作品”设计/开发,同时降低对小组作品设计/开发的要求,要求每位学生在完成简单的小组作品设计/开发之后再完成个人作品设计/开发;③在提出“学习挑战”的同时向学生说明奖励机制,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创作;④进行分组时,在自愿分组的前提下适当调整小组成员,要求小组内部评选组长并明确组长职责,教师需从旁协助小组推动作品创作进程;⑤在展示作品的环节,每个小组选择1份本小组作品和1份优秀的个人作品上台解说、展示。将调整后的模式投入应用后,再次发放并回收问卷进行统计分析,所得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第二轮模式应用调查问卷统计结果

表2只选取了与表1得分结果相差较大的几个问题,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在自主创作能力和小组协作方面的满意度整体有所上升,并且在学习兴趣上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与此同时,本研究再次对实验教师和学生进行了访谈。结合访谈结果和实验人员的课堂观察可以发现,该轮实验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课程内容与活动过于紧凑,学生无法在课堂上完成作品的迭代修改,使得作品质量不高;②作品的评价机制仍然不够完善,学生不清楚作品应该如何改进,而单一的教师评价让学生获得的成就感有限;③课程以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设计、创造为主,教师难以把控课程的整体进度,也容易忽视后进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3 第三轮实验

针对第二轮实验的结果与存在的问题,本研究再次对设计型学习初始模式进行调整:①在小组作品开发完毕后,组织小组成员归纳、总结Scratch故事创作的流程与要点,使学生能基于此进行个人作品的创作;②制定完善的评价方案,把之前单一的教师评价改为“教师评价—生生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让评价结果更易于被学生接受;③在教学流程中增加“课后延伸”环节,即教师在课程结束之后通过邮件将评价结果发放给学生并提供专业的修改意见和指导,学生根据评价结果和教师意见继续修改作品。将再次调整后的模式投入应用,本研究进行了第三轮实验。实验结束后收集第三轮实验问卷,本研究将第一轮实验的问卷平均得分与第三轮实验进行了对比,情况如表3所示;同时运用SPSS 19.0软件,本研究对第一轮、第三轮实验配对样本进行了t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

表3 第一轮、第三轮实验的问卷平均得分对比情况

表4 第一轮、第三轮实验配对样本的t检验结果

表3显示,问题2、3、4、6、8、15的两次实验平均得分的差值均高于差值平均数1.168,说明经过两次调整后的设计型学习初始模式能较大地提高学生的自主设计能力和自主创作能力。而表4显示,差异显著概率P=0<0.05,说明第一轮与第三轮的实验结果差异显著,经过两次调整后的设计型学习初始模式能明显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可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

四 促进学生创造力培养的设计型学习实践模式

本研究采用基于设计的研究方法,结合问卷调查、深入访谈及课堂观察结果,经过三轮实验,对设计型学习初始模式进行了两次调整,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构建了促进学生创造力培养的设计型学习实践模式。该模式从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三个角度出发,呈现了促进学生创造力培养的设计型学习的整体框架。具体来说,在促进学生创造力培养的设计型学习实践中,可以通过以下七个环节开展教学:确定主题、提出挑战、探究解惑、自主设计、开发创作、作品分享以及课后延伸,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开展的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如表5所示。

表5 促进学生创造力培养的设计型学习实践模式细化表

五 小结

设计型学习是一种基于任务、始于设计的新型教学方法,它以设计为主线,以技术工具为支撑,以小组合作为载体,以反馈和迭代为主要方式,能够为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本研究首先构建了促进学生创造力培养的设计型学习初始模式,然后通过三轮实验,对该模式进行了两次调整,最后构建了促进学生创造力培养的设计型学习实践模式,可为一线教师借助设计型学习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供参考。后续研究将继续扩大研究的样本数量和范围,以形成更具操作性和实用性的设计型学习模式,以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1]Kolodner J L, Crismond D, Gray J, et al. Learning by design from theory to practice[OL].

[2]Kolodner J L. Learning by design™: Interations of design challenges for better learning of science skills[J]. Cognitive Studies, 2002,(9):338-350.

[3][4][9]Koehler M J, Mishra P. Teachers learning technology by design[J]. Journal of Computing in Teacher Education. 2005,(12):94-102.

[5]朱龙,饶敏,张华阳,等.美国中小学设计型学习新进展:案例与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2017,(12):114-120.

[6]朱龙,胡小勇.设计型学习:让创客教育落地于教学[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6,(7):68-71.

[7]Lee C S, Kolodner J L. Scaffolding students’ development of creative design skills: A curriculum reference model[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Society, 2011,(1):3-15.

[8]程伟.小组学习的实践误区及常态回归[J].中国教育学刊,2015,(10):59-62.

[10]朱龙,胡小勇.面向创客教育的设计型学习研究:模式与案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6,(11):23-29.

[11]王佑镁,李璐.设计型学习——一种正在兴起的学习范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9,(10):12-16.

[12]谢作如,杨洁.创客空间中的设计型学习——以“睡眠监测仪”项目为例[J].教育与装备研究,2016,(6):29-33.

How to Promote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Creativity?——From the Initial Mode of Design-based Learning to the Practice Mode of Design-based Learning

RAO Min HU Xiao-yong ZHANG Hua-yang ZHANG Qian-wen MA Xua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various countries in the world have increasingly paid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creativity. Firstly, based on the excellent experience of design-based learning mode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took the general flow of designed-based learning and the cultivation of creativity as the cutting points to construct the initial model of design-based learning promoting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creativity. Secondly, through three rounds of experiments, the initial mode of design-based learning was adjusted twice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questionaires, teacher-student interviews and classrrom observations. Finally, the practice mode of designed-based learning to promote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creativity was established. The advance from the initial model to the practice model of design-based learning reflected the constant perfection of design-based learning. The results of this paper provided reference for the front-line teachers to cultivate students’ creativity in virtue of designed-based learning and promoted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designed-based learning.

design-based learning; creativity; initial mode; practice mode

G40-057

A

1009—8097(2018)09—0059—07

10.3969/j.issn.1009-8097.2018.09.009

本文为广东省研究生示范课程建设项目“信息化教学理论前沿”(项目编号:2017SFKC17)、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设计型学习促进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实证研究”(项目编号:2016wkxm5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饶敏,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信息化教学,邮箱为286492553@qq.com。

2018年1月24日

编辑:小米

猜你喜欢
创造力创作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做个怪怪长实验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一墙之隔》创作谈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
创作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