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程石江
起源于1644年的清代上驷院绰班处的宫廷正骨术,是以清代蒙古医生治疗跌打损伤、关节脱臼为基础,以手法治疗为主,辅以中医中药及中医器具的纯中医诊疗体系。如今,作为宫廷正骨术的第五代传承人——刘钢,已经将这门有着300多年历史的皇家医术带到了民间,让更多的患者从这门皇家医术中获益。
为了宫廷正骨术的传承与发展,《健康之友》杂志记者采访到了北京护国寺中医院骨伤科主任医师;宫廷正骨术的第五代传承人——刘钢教授,刘钢教授认为,宫廷正骨术的传承与发展不是简单的收徒、传艺,更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的发展,在宫廷正骨术原有的基础上勇于创新,这才能够将宫廷正骨发扬光大。
《健康之友》:当初是什么原因让您选择了做一名医生?
刘钢:这跟我幼时的生长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我从小生长在一个疗养院里面,接触了大量的医生、护士以及患者。时常可以看到医生救死扶伤,用医术治病救人,一直以来能成为一名医生,我感觉这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于是在报考大学时,我选择了首都医科大学中医系,希望能为我国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健康之友》:请问刘教授,您在北京护国寺中医医院工作了多长时间,您能为我们介绍一下北京护国寺中医医院的特点以及优势?
刘钢:1978年我从首都医科大学毕业后就一直在北京护国寺中医医院骨伤科工作,至今已经有40年的时间。
北京护国寺中医医院是一所以中医中药治疗为医疗工作主体,全面承担医疗、教学、科研、预防、社区保健和康复任务的,有着60余年深厚文化底蕴的三级甲等中医专科医院。护国寺中医医院是北京市最早的公立中医医疗机构,早在六十年代,就作为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的教学、实习医院,1994年正式成为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1996年被评为全国示范中医医院,1999年通过国家教学基地验收,同年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单位。医院开设有内、外、针灸、肿瘤、骨科等病区;门诊设有内、外、针、骨、妇、儿、皮、眼、五官、口腔、急诊及放射、CT、检验、心电、超声、心脑功能捡查、手术室、中西药房、中西药制剂等科室30余个,其中骨科和针灸科为本院重点专科。
《健康之友》:请您介绍一下宫廷正骨术的历史渊源?
刘钢:在清朝时期,军队以满族人和蒙古人为主,为此,清军特地选拔了大批蒙古医生随军出征,专门为将士们治疗,也据此为基础,形成了专门针对跌打损伤的纯中医治疗体系。这个机构最初属于御马监,康熙十六年,又更名为上驷院绰班处,成为了专门的宫廷正骨机构。在嘉庆末年,宫廷正骨进入全盛时期,涌现了一大批满蒙医生,由蒙古医生长负责。我们查资料,查到了御医德寿田这一代,他是清朝道光末年人,从他这儿论起,到我这里是第五代,我下面还有一代,是第六代。
《健康之友》:您是在什么时候开始接触宫廷正骨术的?
刘钢:我从首都医科大学毕业,被分配到护国寺中医院工作。本来我想去内科结果被分配到骨科,当时自己还有一些情绪,来到骨科就遇到了当时的骨伤科主任吴定寰教授,吴老得知情况后找到我,他跟我介绍了宫廷正骨的渊源以及发展,经过吴老的耐心解释,让我对骨科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对宫廷正骨产生了兴趣。就这样,我开始跟着吴老学习,随着学习慢慢深入,吴老精湛的“宫廷正骨”技法让我由衷的钦佩,这时我才意识到“宫廷正骨术”其中的魅力,也从那时起,我开始热爱起了这项工作,虚心向吴老求教,苦学不缀。
《健康之友》:知道您师从吴定寰教授,您在吴教授身上除了学习宫廷正骨术,还让您学到了什么?
刘钢:我不仅跟吴老学习医术,他还教会了我一个医生更应该具有医德,医德应该放在首位。当时吴老也给一些中央首长看病,无论职位的高低,哪怕只是普通百姓都一视同仁。医者仁心,医德是一个医生的根本。还得每天练习老师传下的练功方法,这个方法叫松山堂练功法,是吴老的老师夏锡五夏老传下来的,主要练习的是医生的力量。这套功法分为:腕力练功法、如意棒练功法、臂力功以及沙袋练功法。宫廷正骨注重医者自身功力的训练,认为通过导引之法可使术者的周身经络畅通,并能随意而行,尤其是用意念引“力”于指掌之间至关重要。通过实际手法操作时的意念锻炼也是一种重要的训练方法。从而达到手随心转,法从手出,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的境界。
《健康之友》:您在学习宫廷正骨术的时候,都要练习哪些内容?比如手法,力度等。
刘钢:为了熟练掌握宫廷正骨术的这些手法,不仅要耐心学习,
《健康之友》:宫廷正骨术的特点是轻、柔、透、巧,要具体如何理解这四个字?
刘钢:宫廷正骨之所以不同于其他正骨,最为重要的是具有三大特色。其一是手法特色,其二是用药特色,其三则是专用的外固定纸夹板。在过去,宫廷正骨的对象往往是皇亲贵族,治疗的方法和手法都与寻常正骨不同。从手法上来讲,要注意“轻、柔、透、巧”这四点。“轻”主要讲动作要轻,不用暴力的手法,同样能达到治疗目的,使患者在心理上易于接受;“柔”是指手法要柔和,根据病人病情并利用医生本身的功力进行治疗;“透”是手法的力量要直达病处,使每一个手法都达到治疗目的;“巧”就是利用医生娴熟的技术,医患之间相互配合,用最小的气力、简便的手法矫正骨折、脱位及软组织损伤。实际操作起来,体现的是医者的深厚功力,这对医生的指力、腕力、腰力、腿力都有要求,必须确保每一个手法都做到位。
《健康之友》:宫廷正骨术对哪些疾病有特效?
刘钢:宫廷正骨源于清朝,在清朝由于战乱士兵时常有骨折、脱臼发生,在这一时期,宫廷正骨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目前主要以颈椎、腰椎软骨损伤的疾病,宫廷正骨术在治疗骨折、筋伤、脱臼、腰颈疾病等方面多有独到之处。
《健康之友》:对于患者来说,宫廷正骨术具有哪些优势?
刘钢:对于骨伤来说,西医手术治疗的创伤面积大,费用高,患者的痛苦也大。
我认为中医正骨最大的特色就是能够做到疗而不同,尽量将患者的疼痛感减少到最低,在不痛不痒之间,就将其治疗好了,并且相对在治疗费用上不足手术的十分之一。现在都讲究舒适医疗,宫廷正骨正好适应时代的发展。其次就是宫廷正骨专用的外固定纸夹板,纸夹板也叫元书纸排子,这种纸夹板采用元书纸制成,需要反复折叠六十层,做出骨折部位的形状,随骨随形。“落水易溶、着墨不渗、久藏不蛀”是这种纸的特点。与石膏固定相比,它有着良好的透气性,纸夹板更能够保证肢体的正常血液循环,也不会出现痱子等毛病。
《健康之友》:宫廷正骨还讲究“知详备细,心慈术狠”,还请您解释一下这句话的含义?
刘钢:“知详备细,心慈术狠”是宫廷正骨术的学术思想,讲的是治疗前详尽了解患者病情、明确诊断,对拟施手法的力度、方向胸有成竹,对拟用的药物、器具仔细准备,秉承“正、整、接、实”的治疗原则,坚持“手法为主、药物为辅、佐之以器具”的理念。
《健康之友》:得知宫廷正骨术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具有怎样的意义?
刘钢:2009年宫廷正骨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此之前,我们按部就班的用宫廷正骨治病救人,现在被列入了国家级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我倍感压力,但这其实也是一种动力。在我看来,宫廷正骨不能停留在一个水平线,不仅要传承,更要发展。宫廷正骨术的传承与发展不是简单的收徒、传艺,更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的发展,在宫廷正骨术原有的基础上勇于创新,这才能够将宫廷正骨发扬光大。
《健康之友》:您在宫廷正骨的传承方面都作了哪些工作?
刘钢:宫廷正骨首先在临床上要坚持用功能中的一些手法特色治疗骨疾,在传承方面,首先要极力地加大宫廷正骨的宣传,同时我们近些年也在积极召开学术会议,也建立了宫廷正骨的传承基地,我们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今年我们已经开设了六次“外科法在骨伤疾病中的应用高级研修班”,每次有上百人参加学习。我还在写一本书,把我的一些临床经验,通过归纳整理,形成一本系统介绍宫廷正骨特色、发展、治疗、疗效等诸多方面的书籍,希望能对全国的骨科医生及爱好者有所帮助。我们还在今年筹建了宫廷正骨学术专业委员会,其宗旨是团结国内外从事骨伤理论、系统理论及其应用研究的医护技术人员,促进宫廷正骨理论的发展与普及,加强宫廷正骨的应用研究,密切宫廷正骨与适应现代发展的联系,为我国宫廷正骨的发展及患者而服务,从而致力于宫廷正骨的传承与发展。
《健康之友》:请问您对宫廷正骨术的发展有何期待?
刘钢:我的期待是宫廷正骨的发展越来越壮大,同时把我们的一些适宜技术能够得到推广,让广大的患者受益。同时让更多的骨科医生了解宫廷正骨,接受宫廷正骨,这样才能有更多的专业人员为患者服务,所以在这方面的工作还须完善。我们还要加大国际交流,我们以前在美国、加拿大以及我国台湾、香港地区的专业人员进行过交流,希望可以在国外的医院建立独立的宫廷正骨科室。
……
在愉快的交流中,我们结束了此次专访,现在,刘钢教授依然坚持出诊,为患者医治骨伤,为了宫廷正骨术更好地传承与发展,刘钢教授定期举办讲座、研讨会议等学术活动,鼓励更多的人重视和加强对“宫廷正骨术”这一传统中医瑰宝的研习,《健康之友》在此也希望能引起更多的人关注,一起打造具有中国医学智慧的“宫廷正骨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