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亚鸽
回首我的阅读之路,我觉得读书是快乐的,一种洋溢周身的喜悦。
我中师毕业时,回到了家乡的一所小学,后来进了初中,一直都是在农村。农村的条件差,没有什么称得上享受的事。而越是物质生活匮乏的地方,精神的需求越是强烈。农村的校园,正因为没有种种物质的诱惑,所以更能静下心来沉醉于阅读之中。每天放学之后,没有别的事可做,闲得发慌,也闷得发慌。总得找点什么事干吧。于是,开始读书。说实话,作为一个农村娃,我上学的时候,几乎没读到什么课外书,所有文学素养的来源,都是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给村里一个失明的爷爷读评书积累起来的。而那些城市孩子耳熟能详的中外名著,我一直到参加工作都还没有读过。现在终于可以弥补这个遗憾了。先是从学校图书室借书读,但一个农村小学的图书室,书少得可怜,很快就没书读了。我开始买书,那时候每个月只有一百多块钱的工资,真的很心疼,但又禁不起书的诱惑,每次一到书店,就又兴奋又舍不得地把钱换成了书本。
五年后,我调进了乡镇中学,真正开始了以校为家的生活。业余时间更多了,学校图书室的书也比小学多得太多了。我还是只对文学类书籍感兴趣。《简·爱》《巴尔扎克喜剧集》《羊脂球》等我女儿小学六年级就开始读的书,我直到工作五年后才有机会读到。我很珍惜这迟来的幸福,一有时间就埋头在书本里,有时候甚至周末一整天都抱着书在读。因为这样的阅读就是一种消遣,又不需要写笔记,又不需要写反思,所以读起来很轻松。有时候真的读得内心有种感受不吐不快,我也写了几篇纯文艺范的小文章。记得有次读到一篇怀念老师的文章,题目和内容现在都已经不记得了,读完之后我突然想起了曾经对我关怀备至的武翠花老师,有感而发,写了一篇 《老师,我这就去看你》的文章,没想到在《教育时报》上发表了。能读书就已经是很开心的事了,读书又能发表文章,幸福之情自然不言而喻。
我的浪漫阅读一直持续了十年。如果不是后来遇到新教育,也许我直到现在还只是一个文学爱好者。沉醉在读读小说,写写小文章的幸福里。
我2007年接触新教育,2008年正式加入新教育教师专业发展项目。申请加入新教育时,要求写3000字以上的阅读史。这个难不倒我,我洋洋洒洒写了近万字。当时负责教师发展项目的魏志渊老师很认真,他把我的阅读史逐句逐段进行了批注。我记得最深的一个评价就是,魏老师说我青春期以前的阅读过于贫乏,职业期的浪漫阅读时间过长,建议我接下来重点进行精确的专业阅读,可以从语文本体知识开始。我是真心诚意地加入新教育,希望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所以我很听话地开始了精确阅读。
但是从浪漫阅读到精确阅读的过渡是很艰难的。我已经习惯了轻松的、悠闲的、没有任何压力的、自由自在的文学阅读,现在却要硬着头皮去读以前最为反感的理论书籍。可想而知刚开始会读得多么痛苦。我读的第一本理论著作是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现在来看,那只是教师专业的入门书籍,算是很浅显的了,可是那时候却觉得那么难懂。这一本书我用一年时间,连读了三遍。不理解的地方就先抄下来,有体会的地方就写下来。读完这本书,我用完了三个笔记本。
但凡事只要能开了头,接下去就容易了。专业阅读也是如此。当我读到第二本帕克·帕尔默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的时候,就开始觉得有点头绪了,第一次发现原来理论书籍也没那么难读。
精确的专业阅读,对老师来说,是最有用的。所以我希望只读文学作品的老师也能硬着头皮读一读教育理论书籍。那么怎么读呢?
精确的专业阅读与浪漫阅读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它需要通过勾画、批注、摘记、体悟等形式,留下阅读的痕迹,留下的痕迹越多、越深,阅读的收获越大。
比如我在阅读《差生心理与教育》时,书本上勾画、批注密密麻麻的,书页的空白处都写满了。有一些术语、概念,不太理解的,就圈出来,从网上查阅相关的资料,对它进行解释;有些关键的语句勾画出来,并摘抄下来,以备以后查阅;有些地方与之前的阅读相通,把自己的思考写在旁边。读到不良儿童害怕算术应用题,我想起皮亚杰在《发生认识论原理》中讲过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要通过朗读题目、画图、摆实物等形式帮助儿童思考。有些儿童可能就是因为老师在讲解过程中所搭的支架不够,而不能完成这个运算过程。这些联想和比较都写在书边上。
我的专业阅读更常用的方法是写摘记,在章节阅读后写阅读心得。比如我读《儿童的人格教育》时,每一章都是先摘抄关键语句,然后再写心得体会。读到第五章,主要讲的是自卑的问题。
我在阅读心得中写道: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卑的时候,只要不是过度的、病态的,就不算是自卑情结。比如一学生在成绩下降时,很自然便会产生自卑感,这种适度的自卑感不仅无害,反而会促使他奋起,取得下次考试的成功。但当自卑超出了一定程度的时候,便有害无益了。比如一个学生雄心过大,给自己定的目标太高,根本就不可能实现,那么他在反复的失败后便会形成自卑情绪。他就变得不能容忍别人实现目标,看不得别人超过他,甚至对比他优越的同学进行攻击和嘲笑,以此来换取自己病态的优越感,从而缓解自己的自卑。
很多另类的学生内心深处往往都是自卑的。他们不能达到社会的要求,不能和其他人一样被别人认可和赞扬,他们的自卑情绪便会使他们逃避交往,逃避责任,变得麻木冷漠,对生活的态度消极。
那么外表看来很强悍的学生,内心是怯懦的。比如有个学生一听到别人在背后议论他,就恼羞成怒地扬言要找人收拾对方。比如在考场上作弊的同学,就是为了不用努力就可以得到别人的肯定,他们不知道自己可以通过自身的拼搏来得到优越,他们不会顾及别人的利益和感受,往往表现出自我中心意识。
我们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切记不可用恶毒的语言去刺伤学生,那不仅不会使学生改变自己,反而会使他感到绝望,失去了奋斗的勇气,尤其是对那些本来就很脆弱的学生,一定要学会和他们用心沟通,让他们感到自己是有希望的,自己的天赋和能力都没有问题,只要自己肯前进,就一定会进步。在考试中失利的同学需要的是安慰和鼓励而不是批评和责骂。
怎样消除那些心怀怨恨的同学心中的怨恨?怎样改变一个总是用消极眼光看生活的孩子?虽然知道了孩子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趋势,但怎样运用正确的心理学知识,去重塑学生的人格,这一点还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
有了这样大量的、长期的精确阅读之后,渐渐就会想要涉足更多的领域,读的书自然也就越来越杂,哲学、科学、历史、政治、体育、音乐……读得越杂,视野就越开阔,人生境界也越开阔,从阅读中所得的幸福感也越强烈。
专业阅读的第三重境界是综合阅读,这是在大量的浪漫阅读和精确阅读基础上实现的又一次飞跃。这时所读的书不限于教育,却都能用来反观教育,指导教育。
我还有一个经验,阅读要和写作结合起来,把自己阅读过程中的思考固化,可以从千字文开始,形成一定观点后,再写教学、教育论文。这样日积月累,对著作的理解力与思考力都会增加,在指导学生阅读时便能游刃有余。
我2010年开始写教育类的文章,刚开始写的都是千字文,基本上都发表在教育时报上,后来开始写篇幅较长的论文,发表在《新班主任》《初中教育研究》《教育读写生活》等教育类杂志上,再后来开始参与编著图书,比如《36节电影课养成好习惯》《新教育晨诵》等,后来自己也出了一本书《且行且吟度四季》。
教师专业阅读给我带来的快乐不仅是身心自由,还有一种成长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