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电影学院100088)
自2005年始,我国每年的电影银幕增速超过10%,在2010年后,银幕增速明显加快,年增速超过30%。在2016年底,中国荧幕数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银幕数量最多的国家。根据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公布数据,截止到2017年底,我国共有影院9293家,荧幕总数50970块。从下图表中可以看出,亚太地区的的电影荧幕数在全球占比最高。
首先,影院的市场集中度降低,缺乏品牌化规模管理。尽管近几年影院数量、荧幕数量发展迅速,但市场集中度开始走低。排名前十位院线市场份额逐年下降,中国影院市场分散凸显。目前我国由48条院线,大部分院线主要以加盟影院为主,靠脆弱的供片关系联结,并没有形成规范化的影院品牌、市场定位和经营模式。
其次,影院上座率低,经营管理困难重重。近些年,尽管国内票房大盘增幅高,但由于新建影院数量剧增,影院市场逐渐进入“红海”。影院竞争的加剧,观众数量的增长仍滞后于影院增速,造成现阶段影院的平均上座率低。
互联网与影院的结合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影院经营管理效率。首先,增强排片准确性。通过互联网平台,影院的经营管理者可以更为直观的了解观众对于影片的喜好,可以有针对性的对影片的排片、放映影厅进行规划;同时通过互联网口碑、上座率等实时数据的分析也可及时对影片的排映进行调整,以最大限度的提高影院票房收入。其次,提高信息传递效率,降低影院的沟通成本。通过互联网平台,营销宣传信息到达消费者的时间成本、经济成本都可以大大缩减,更为及时、高效的完成促销信息传递。第三,拓展经营的时间与空间。影院经营管理受到营业时间、空间限制。特别是随着房地产发展带来的影院的场地租金不断升高,寸土寸金的影院场地中缺少电影相关衍生品展示和销售的空间。互联网平台打破了影院有限的场地限制,通过线上的展示下线配送等方式,提高影院的经营管理效率。
图表数据来源1
现阶段我国的影院的收入仍然主要依靠票房收入,电影票价与观影人次是影响影院票房收入的直接因素。增加观影人次、提高上座率、扩大消费者群体就变成了影院运营管理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通过建立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可以实现影院运营业务的区域拓展。我国网民规模达8亿,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也接近8亿,互联网的发展带动了电影产业的发展,观众通过互联网更为便捷的了解到影院的放映信息、场次排映,同时互联网也极大减少了观众的观影成本,越来越多的观众走进电影院。影院应该持续深耕互联网用户,将自身的目标消费群体拓展到更大的范围中,吸引更多的潜在消费者。同时逐步培养互联网用户的影院观影习惯,转化为影院的固定消费人群。
互联网的进入帮助影院提高了经营管理效率、增加了客流量、减少了运营成本的同时也给影院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2018年的五一档期,刘若英导演影片《后来的我们》预售情况良好,在开画当日就获得50%的排片,在票房收入上远远领先了同档期影片,首日获得2.84亿票房收入,五一小长假三天时间票房过9亿。但首映当日晚间就被曝“退票门”,首日退票累计38万张,涉及票房约1300万元,根据后来公布的相关数据可以看出,该片的退票及改签率均远远超过其他影片。
现阶段,影片的预售情况已经成为影院进行排片时的重要参考。越来越多的片方通过包场观影、福利观影的行为购买预售电影票来力求影院增加放映场次。而此次行为则是抓住了“退票”的漏洞,利用预售购买了大量的电影票,误导影院提高影片的排映场次后退票,由于真实购票观众的存在影院也无法更改排片,只得被动接受绑架。
回看近几年的电影市场,偷票房、买票房、幽灵场、粉丝锁场等行业乱相多发。早期票房造假主要是影院监守自盗,通过手写票、双系统、兑换券等方式透漏瞒报票房收入来获利。随着互联网在线票务平台的进入,票房造假者已经不仅仅是影院,制片方、发行方等纷纷参与其中,从《叶问3》的幽灵场、高价场、虚假排场的票房买卖到《后来的我们》,票房造假也实现了2.0升级,影院的角色也从肇事方逐步转换到了受害者。
现阶段我国的电影观众主要构成人员为90后的“网生代”,网生代的电影观众受到互联网独有的便捷、社交、时效性碎片化的影响,观影习惯较以往有很大不同,对于视听以及观影的选择有着独特的方式。
一方面影院应该发掘自身作为鼓励经营个体的社交属性,通过弹幕电影、电影交流、私人观影等手段满足网生代电影观众的社交观影需求。 另一方面影院应该强化自己独有的视听效果,通过3D、IMAX巨幕、4K、杜比影厅等硬件的升级改造,提升放映标准,打造震撼视听。
影院作为电影产业收入的最前端,也是距离电影观众最近的环节,只有依照目标受众观影特点,发掘自身的独特性、闪光点,才能吸引网生代电影观众。
注释:
1.图表数据来源MP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