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论原理在近代革命中的运用

2018-10-16 11:01李沿龙
决策探索 2018年17期
关键词:矛盾论原理矛盾

李沿龙

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之初,中国社会上没有一个对社会状况形成普遍认识的系统知识,所以当革命爆发时,马克思主义作为普遍真理被我党用来指导中国革命的进程。然而在漫长而又艰苦的发展历程中,革命的形式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机会主义与教条主义在党内盛行,此时的共产党人迫切希望找到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此时的困境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真切的理论渴望和实践需求,希望能从哲学理论上解答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的相互关系这一困扰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性课题。

一、矛盾论思想理论的背景来源

矛盾一词最早出自《韩非子·难一》,“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何如?”也是成语自相矛盾的由来。矛盾论作为一种思想方法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在俄国十月革命时期,列宁通过分析事物既对立又统一的原则来分析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在其毕生的诸多哲学著作中,围绕辩证法的本质与核心进行了充分说明,进而表明对立统一法则是辩证法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且具有决定意义的法则。这是毛泽东提出矛盾论的理论基础,在中国社会空前动乱、社会思潮杂乱无章的情况下,迫使人们去思考中华民族的命运和前途问题,要求人们在严峻的现实面前进行正确的选择。自十月革命传来马克思主义后,毛泽东通过学习马列主义,总结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经验并对其得失进行系统分析,吸收了中国古代辩证法的矛盾同一性思想和现代科学的新成就,完整地系统地说明及发挥了对立统一原则的学说,而且通过自己的哲学基础将这一学说具体地灵活地与中国革命相结合,解决了中国革命的诸多问题,建立了中国革命的哲学理论体系与方针政策,并结合自身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在前人的基础上丰富并发展了对立统一相结合的学说,继而出现了“矛盾论”,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宝贵理论成果。毛泽东创造性地提炼出的知与行、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实践法则,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辩证统一的矛盾法则,是我们党在政治、组织、思想、路线上同“左”、右倾机会主义,特别是同“左”倾教条主义进行斗争的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实践中避免和消除主观主义的错误危害提供了思想上的指导。

二、主要矛盾在不同时期的转变造成革命任务的改变

矛盾论是中国革命的辩证法,要求自觉运用对立统一规律,不断分析和解决中国革命矛盾的特殊性。矛盾论原理的产生为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国情相结合提供了实践基础。依靠这一科学成果,剥离表象进而剖析近代中国社会的激变和最深层次的根本矛盾,从而为我党带领人民群众更有效地取得革命胜利奠定了基础。中国近代的主要矛盾即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質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所以近代中国革命的首要任务是反帝反封。

辛亥革命后,社会进入半殖民半封建的深化时期,社会主要矛盾集中体现在广大人民群众同北洋军阀统治上。《毛泽东选集》中讲:“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正是因为主要矛盾的转变和民主革命的共同信念,所以才产生了国共第一次合作。1927年,蒋介石的叛变,是分化革命阵线的例子。由此,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变为代表中国人民利益的共产党和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共产党建立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抓住主要矛盾,没收地主土地和庙宇等所谓公产的土地,分给佃农及无地的农民。对于小田主则减租,强调贫农是农民运动的主要力量。抗日战争时期中日民族矛盾是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此时中国共产党抓住社会主要矛盾。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又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再次明确表示只要国民党军队停止进攻苏区,实行对日作战,红军愿立刻与之携手,共同救国。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从理论和政策上正式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总路线,提出“党的任务就是把红军的活动和全国的工人、农民、学生、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一切活动汇合起来,成为一个统一的民族革命战线”。这是认清敌友,也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更是顺应民心。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拖进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始,一致对外。这既是全国各族各阶级人民的一致呼声,也是矛盾论原理下,主要矛盾引发的必然结果。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内的主要矛盾由民族矛盾转变为阶级矛盾,由中日矛盾转变为中国人民与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在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单方面撕毁《双十协定》后,解放战争打响,中国共产党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可见中国近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对时代的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如果人们不去注意事物发展过程的阶段性,就不能适当地处理事物的矛盾。共产党人在矛盾论原理的指导下,抓住主要矛盾,在矛盾特殊性的指导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正确认识主要矛盾中的主要方面,一心一意为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进行革命斗争,最终取得伟大胜利。

三、以矛盾论原理看待中国革命胜利的必然性

近代中国由于深受腐朽封建制度和帝国主义的双重压迫和剥削,广大人民与以大地主为代表的封建制度的矛盾日益尖锐,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民族矛盾越发加深,这是革命产生的根本诱因,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无论在奴隶社会也好,封建社会也好,资本主义社会也好,互相矛盾着的两阶级,长期地并存于一个社会中,它们互相斗争着,但要待两阶级的矛盾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的时候,双方采取外部对抗的形式,发展为革命。阶级社会中,由和平向战争的转化,也是如此。”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清楚地说明了革命产生的必然性。

近代中国社会资本主义的兴起有多方面历史原因,帝国主义打开中国大门,使得国人被迫看世界、吸收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客观原因。同时,也包含了民族资本家以民族复兴为己任的个人原因。但不可否认的是,资本主义的兴起为中国创造了一个崭新的阶级——无产阶级。而随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壮大,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政治团体出现。中国共产党代表了广大无产者和受压迫者的根本利益,符合客观世界发展的历史规律,同时也是社会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

毛泽东阐述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以及两者的关系,进一步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和规律。同一性告诉我们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以彼此存在为前提,这解释了革命者与反革命者在特定时期、彼此争斗的客观事实。矛盾的斗争性更加重要,斗争性是矛盾的内核,是自始至终伴随着矛盾的产生而产生、矛盾的消亡而消亡,因此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更是无条件的。正是矛盾的斗争性才使事物有变化发展的动力。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斗争,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斗争,两种对立的阶级自形成以来便伴随着潜在的斗争性,只是由于双方力量在没有达成尖锐对立时才形成了一种平衡状态,但这种状态一旦被打破,即斗争性的不可调和性完全展现出来,那么革命就必然产生了,斗争发展到一定程度,旧的条件已经失去作用,就会使旧的统一体破裂,在此情况下,量变导致质变,矛盾双方又在新的条件下构成新的统一体。用毛泽东的话讲就是,斗争的结果,新的方面由小变大,上升为支配的东西;旧的方面由大变小,变成逐步归于灭亡的东西。新陈代谢是宇宙中普遍存在的客观规律,即使是受到特殊原因的影响,使得其具有曲折性和复雜性,但最终的结果仍旧是新事物的产生与旧事物的灭亡。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新的力量,高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旗帜,承载着近代中国革新的历史使命,必然取得革命的最终胜利。

四、矛盾论原理的当代价值

毛泽东的《矛盾论》蕴含着丰富且深刻的哲学内容,是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上通过具体实践得以成立的,指引了中国在重大事件上作出正确的判断。可以说矛盾论原理指导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指导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与进步,更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共产党人至今依然使用矛盾论原理指导中国的建设和发展。通过学习 《矛盾论》,深刻理解矛盾在事物形成中的作用是我党作出正确分析的理论依据,是在社会生活中以矛盾论为指导使目的得以正确确立与过程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要有世界眼光,不仅要善于吸取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新成果,而且要善于总结和概括当代世界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思想文化等最新成果,善于吸取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只有这样,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才具有时代性、先进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与时代化是统一的。当代的中国共产党人更应该依托矛盾论原理,透过现象看本质,善于发现中国社会根本矛盾的变迁,时刻紧跟主要矛盾的变化进行自我革新,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维护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作者单位:郑州轻工业学院)

猜你喜欢
矛盾论原理矛盾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了解咳嗽祛痰原理,有效维护健康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平均场正倒向随机控制系统的最大值原理
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时代内涵与哲学路径——纪念《实践论》和《矛盾论》创作80周年
化学反应原理全解读
通信原理教学改革探索
从中国革命中谈矛盾论的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