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黏虫重发原因分析及综合防治技术

2018-10-16 11:43周丹丹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综合防治

周丹丹

摘 要:玉米黏虫通常又被称为行军虫或者麦蚕等,由于本身具备远距离的迁飞能力,虫害爆发性严重,对玉米危害巨大。基于此,本文将重点阐述玉米黏虫的重发原因,并给出一定的综合防治方式。

关键词:玉米黏虫;重发原因分析;综合防治

玉米黏虫在生物学上属于鳞翅目夜蛾科,可以远距离飞行,因此爆发起来的危害面积非常大。具体会对小麦、谷子、高粱、水稻以及玉米造成危害。对豆类和棉花也可造成影响,严重时可以导致农作物绝收。因此对这种虫害研究过程中,需要做好其习性的分析,通过制定科学的防范以及治理措施,确保我国的农作物产量安全。

一、玉米黏虫危害症状

玉米黏虫对玉米的危害主要是对玉米的叶片进行啃噬,对着黏虫的发育食用量会逐渐增加,严重时可以将玉米的叶片吃光、形成光杆的后果,导致玉米减产严重,甚至是绝收。一旦某块玉米田被啃噬完毕后,黏虫会利用自身的飞行功能,迁移到其他的区域继续为害,同时还能对小麦、高粱以及水稻和杂草进行啃噬。

二、玉米黏虫的形态特征分析

1.成虫形态

成虫的黏虫体长在1.5-2厘米,展翅后宽度在4-5厘米。整个身体呈现出淡黄色或者灰褐色。前翅膀的边缘中部具有非常明显的淡黄色圆状斑点,翅膀之间有一个小白点,在小白点的两侧有各有一个小黑点。自顶角至后缘有一条黑色斜纹。后翅呈暗褐色,向基部色渐淡。

2.黏虫卵的形态

形状为馒头型,直径在0.5mm左右,开始为白色逐渐变成黄色再到褐色。最终在正式孵化前变成黑色。卵的排列为集中式块状排列,每个卵块包含几十个到百余个卵。

3.黏虫幼虫形态

通常可以分为6龄,老熟的幼虫体在35-44mm左右,身体的颜色随着虫龄的变化而变化,腹部整个气门孔黑色而有光泽。

三、玉米黏虫的发病特点以及生活习性

1.黏虫的分布以及代数

通过相关统计表明,玉米黏虫的发病范围非常广泛,当前除了新疆区域外,其他区域都有黏虫的痕迹。黏虫不同的代数由于分布在我国不同的区域,因此危害作物的种类也存在严重的差异。玉米黏虫主要指的是第二代和第三代的黏虫,此时的黏虫的幼虫具有假死性和群集性。白天会在土壤中潜伏,晚上开始活动,危害玉米的叶片。一旦生长到幼虫阶段,将会进入暴食期,严重危害玉米的叶片部分。

2.黏虫的生活习性

玉米黏虫抗寒能力较差,因此当温度较低时,黏虫的活动能力会下降。但在我国的南方地区,由于地表温度相对较高,部分黏虫不会越冬,在冬季也可以为害。待春季气温回升后,黏虫还是从南向北危害不同的作物。

黏虫的一代大概需要一个半月左右,由于黏虫在北方无法过冬,因此北方的黏虫大部分都是从南方迁移而来,这种虫害的远距离飞行可达1400公里,每小时的飞行速度为20-40千米,可以连续飞行7-8小时。黏虫的迁移有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两种形式,可以水平移动的同时进行垂直降落。

另外,黏虫成虫的繁殖能力很强,在环境适宜的环境下,繁殖速度大大加快,会增加危害的严重性。

四、玉米黏虫重发与环境因素的关系分析

黏虫的发病具有明显的间歇性,是一种发病率很高的害虫。对于某些年份而言可能发病非常严重,个别年份的发病情况较轻。气候对于黏虫的繁殖生长具有重要影响,尤其湿度和温度的影响非常大。湿度本身对卵的影响不大,但对于成虫的存活情况影响非常大。北方地区的黏虫与7、8月份的气候有很大管理,此时气温如果在30度左右,加上雨水协调,可以促进黏虫第三代的发生。因此按照玉米黏虫的迁移速度,相关的政府部门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定的防范措施,通过有效组织抵抗,确保虫害的控制效果,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五、玉米黏虫的防治方式

1.农业方式

对于玉米黏虫采用人工捕杀以及中耕除草消除幼虫是一种常用的农业防治措施。在幼虫的发生期,可以使用中耕除草的方式将幼虫混入土中,从而实现杀死幼虫的目的。同时还能有效降低田间湿度,提高幼虫的死亡率。

2.物理防治

通过对成虫产卵方式的研究,可以在麦田或者玉米田内插杨树枝或者谷草的方式对卵进行诱杀,通常需要每到2-5天进行更换,并将更换下来的诱捕设备及时进行烧毁。同时也可以使用糖醋盆、黑光灯以及频振式杀虫等对成虫进行诱杀处理。

3.化学防治

在黏虫的幼虫发病期,可以使用農药进行防治,通常可以按照每667m2田可用质量分数20%灭幼脲3号悬浮剂、4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25%氰·辛乳油、40%毒死蜱乳油、4.5%高效氯氰菊脂15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在喷打时,需要保证均匀,覆盖性良好。同时还应该注意及时将农药喷洒在杂草上。防治工作还要结合当地的农业防治信息,确保效果。

4.利用天敌防治

黏虫的天敌较多,具体在防治过程中可以使用蛙类、蚂蚁、步行虫、蜘蛛、草蛉、黏虫绒茧蜂,黏虫确须寄生蝇、索线虫及黏虫白星蜂姬等,做好防治工作。

六、结语

综上所述,黏虫对玉米种植影响严重,需要通过对其习性的研究,制定可行性的措施做好防治工作,从而避免造成严重的农业损失。

猜你喜欢
综合防治
设施蔬菜土传病害综合防控技术推广探讨
浅析大豆食心虫病综合防治技术
杨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综采工作面水害分析及防治水实践探析
果木沟泥石流灾害形成条件及运动特征研究
枣树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大白菜常见侵染性病害识别要点及综合防治
河南省西峡县猕猴桃黄化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核桃树的冻害症状及其综合防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