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丘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高的潜力分析

2018-10-16 11:43王廷江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粮田生产能力单产

王廷江

沈丘县是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基地县,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186万亩。近几年来,随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科技推广能力不断加强,国家对粮食生产扶持政策的落实,以及各行各业的大力支持,我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产量水平已步入高产行列,全年粮食平均单产900公斤。但是,与国内外高产典型相比,有一定的差距。随着国家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和保护力度不断加大,粮食生产政策环境不断优化,品种创新、科技进步步伐加快,挖掘粮食高产潜力空间巨大。

一、农田改造的潜力

1.实施中低田改造,提高粮食单产水平

依托国家新增1000亿斤粮食、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及农田机井通电等项目改造中低产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抗灾减灾能力,是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有效提高,可以充分挖掘粮食高产的潜力,实现提高粮食单产水平目标。

2.提高地力水平,实现粮食高产稳产

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是确保粮食高产稳产的基础。广大农户的生产实践和农业部门多年的生产调查,不同地力水平的地块,虽然种植同一品种、同一管理措施,产量差异一般都在25公斤以上,高的多达150公斤以上。因此,提升耕地地力,是挖掘粮食增产潜力的重要措施。

3.打造高标准粮田,力争旱涝保丰收

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根本在耕地。自2012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建设要求,围绕“保粮田面积、保粮食产量、保粮农收益”,统筹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治等工程项目资金,到2020年建成90万亩的高标准粮田,从而稳住耕地、稳住粮食产量,建立粮食生产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目前已建设完善的30多万亩高标准粮田,使全县农业生产抗灾减灾能力明显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

二、结构调整的潜力

在粮食生产中,通过对作物种植结构或品种布局结构的调整,也可以达到增产的目的。结构调整主要措施有两个:一是在保持粮食总播种面积稳定不变或增长的情况下,以高产作物替代低产作物,扩大高产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压缩低产作物播种面积,实现增产增收的目标;二是针对某种粮食,通过对其品种布局结构的调整,根据生产试验、示范,及时进行作物品种的更新换代,增加高产、优质品种的总播种面积,也是实现粮食增产有效措施。通过结构调整措施落实,其增产潜力十分明显。

三、科技进步的潜力

1.依靠品种更新,挖掘单产潜力

加快品种更新,是实现粮食高产的内因。多年来的生产实践证明,每一次的品种更新换代,都推动了产量大幅度提高,实现了粮食由低产到中产再到高产的迈进。从目前实际生产看,同一生产条件的不同地块,由于种植了不同品种,产量差异最高达50公斤左右。因此,依靠品种创新,一般可提高单产30%以上。

2.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粮食单产

依靠科技进步,集成先进技术,良种良法配套,是提高粮食单产的保证。目前各地农业、科研部门的小麦试验田、示范田都实现了600-700公斤的高产水平,个别地块创造了700公斤以上超高产水平,与大田种植相比,单产提高100-200公斤。

四、保障提升的潜力

1.完善农技服务体系,提高科学种田水平

完善农技、农机、植保等农业服务体系,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是确保粮食持续高产的重要手段。據农业科研、教学单位研究证明,每一项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农作物增产率一般在6%以上。因此,完善农技服务体系,加强农技推广工作,使新技术、新成果迅速应用于农业生产,是实现粮食增产的关键所在。

2.实行农机农艺融合,提高农机装备水平

现代农业,是以农业机械化为物质基础的农业。着力提升农机装备水平,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产业竞争力的前提。近年来,随着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落实,我县在用先进农业机械装备现代农业的道路上,步子越迈越快。一系列农机具和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为我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增添了后劲。小麦基本上实现了耕种收全程机械化;但是,也存在农机农艺不协调问题。如麦播整地机械,当前普遍使用的旋耕机,且大多没有配套镇压装置,旋过的地块,达不到高产小麦上虚下实的整地标准要求。按照当前生产要求,需要开发出符合高产小麦农艺技术要求的成套整地农机装备,为小麦丰收创造较好的播种条件。

3.建立防灾减灾体系,保障粮食高产稳产

我县地处黄淮平原,在粮食生产中,旱、涝、风、雹、霜等气象灾害和突发性病害时有发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粮食高产稳产,“靠天吃饭”的局面仍未根本改变。为确保我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必须充分利用有利的天气和气候条件,并针对不利的自然因素,做好防灾减灾应急预案,充分利用现有的气象、农艺手段,最大限度的减少灾害对粮食生产的不利影响,为粮食生产提供全程护航,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五、国家政策的潜力

近几年来,中央相继出台了包括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资综合直补等在内的一系列种粮补贴政策,对充分调动抓粮种粮“两个积极性”、实现粮食产量“十一连增”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动力在政策。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调动和鼓励地方抓粮、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一要落实国家粮食最低保护价收购政策,鼓励、引导社会企业开展市场化收购,多渠道防止和解决农民卖粮难,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二要提高惠农补贴的针对性、精准性和实效性,加大对粮食主产区农机购置补贴力度,重点补贴粮食烘干机、玉米收割机等机具。三要加大对家庭农场、种粮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倾斜。

猜你喜欢
粮田生产能力单产
强化化工企业全员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生产能力
农大农企联手创山西小麦最高单产新纪录
提高母猪生产能力的措施
油菜“不务正业”,单产3.4吨
单产948.48千克!“金种子”迸发大能量
我国玉米单产纪录第七次被刷新
河南:建粮田安天下
高标准粮田“高”在哪
高标准粮田“高”在哪
我国PVC糊树脂生产厂家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