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玉米高产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2018-10-16 11:43蔡清华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病虫害防治

摘 要:在我国的粮食作物中,玉米作为主要的糧食产物之一,对于其高产种植技术进行研究是提升我国粮食作物总产值的重要内容。同时,在玉米种植的过程中也可以发现,病虫害因素的影响也会大大影响玉米作物的总产量。为了实现玉米作物的高产,除了要对玉米高产种植技术进行研究之外,还需要对其病虫害防治技术展开研究。从根本上提升玉米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进而保证我国粮食作物的总产量和总体经济效益。

关键词:玉米作物;高产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

对于玉米高产种植技术的要点内容来说,玉米的选种、播种、田间管理以及肥水管理等均是提高玉米作物产量的要点内容。除此之外,为了降低病虫害对玉米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根据玉米作物的病虫害情况进行分析,并且找出有效的防治措施也是确保玉米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关键内容。

一、玉米高产种植技术要点

1.选择

为了保证玉米高产种植技术的有效开展,需要对玉米种植过程各个阶段的种植操作进行有效规范,使其自身质量符合玉米高产种植技术的发展需求。对于玉米种植而言,选种操作是种植过程中的要点内容,直接关系到玉米种植的总体产量和质量。在实际种植的过程中,需要根据种植区域的土壤条件和气候条件,对玉米品种进行有效确认。尽量选择颗粒饱满,抗病虫能力强和具有较强抗倒伏能力的玉米品种。同时,为了保证玉米种植的产量,还需要对玉米品种的出芽率进行测试。一般是将玉米品种浸湿之后,静置在特定的环境中,对玉米品种的出芽率进行检测。要想保障玉米作物的高产,需要选择出芽率在95%以上的玉米品种进行栽植。

2.播种

在针对玉米作物以往的种植经验进行总结分析之后可以发现,种子的发芽率与种植区域的温度情况和水分分布情况具有直接联系。为此,要想保证玉米种植的产量,就必须选择在适当的季节进行播种。一般而言,温度在六到八度为适宜种子出芽率的最佳播种温度。而当温度升至10~20℃度时,可以有效提升幼苗的生长率。为此,在进行玉米播种时,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情况和土壤条件选择最佳的播种时机。

另外,土壤中的水分含量也会对种子的出芽率造成一定影响。而在进行播种的过程中,需要保证播种深度在四到六厘米之间。播种深度过深或者过浅均会对种子的出芽率造成一定影响。一旦种子播种过深必定会对作物的生长效率带来一定影响,延长种子的发芽时间,进而影响作物的收成。由此可见,在进行种子播种的过程中,需要对种植区域的气候、温度、水分和土壤条件等相关内容进行全面考虑,制定有效的播种方案,保证玉米高产技术的有效发挥。

3.做好田间管理及时间苗

在玉米种植的过程中,田间管理属于提升玉米种植产量的重要环节之一,属于一项系统性工作。主要包括间苗、施肥、除草和撒药等多个作业环节。其中的间苗操作指的是,当玉米苗的第三片叶子长至两到三厘米时,所实行的间苗操作。为了提升玉米种植的质量,需要以留强去弱的原则进行间苗操作,去除作物中弱小植株,为发育良好的玉米作物留出足够的生长空间。同时,还可以保证土壤养分的有效供应,对玉米高产具有积极作用。

4.水肥管理

鉴于玉米生长的各个阶段,对水肥的需求量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为此,在进行水肥管理时,需要针对不同的生长时期进行对应的灌水和施肥操作。根据玉米种植的生长时期不同,我们将其分成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玉米生长的幼苗期。在此阶段,需要对土壤中的水分含量进行有效控制,避免由于水分含量过大,造成秧苗内捞,进而形成大量死亡,对玉米种植的产量造成影响。同时,对土壤中水分含量的有效控制,还可以有效提升幼苗的抗风能力,使其根系获得有效生长;第二阶段为大喇叭口期。此阶段是穗利成熟的关键时期,要想保证颗粒饱满,就必须对叶片形成良好的保护,为此,在此阶段需要根据秧苗生长的实际需求,施加适当的肥料;第三阶段为吐丝期。在此阶段,是花期成熟的重要阶段,为此需要对氮肥的使用量进行有效控制,同时确保多种肥料的结合使用。避免出现单一施肥的现象,对花期的生长发育造成一定影响。花期的生长质量直接关系到玉米作物的总产量。为此,在此阶段需要加大对肥水管理的重视力度;第四阶段为蜡熟期。蜡熟期的玉米已经接近成熟,玉米胚乳已经形成蜡状。如果能够选对收获的时机,必定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玉米的产量和品质;第五阶段为完熟期。实际上,蜡熟期为收获玉米的最佳阶段,一旦进入完熟期之后玉米胚乳线已经丢失底部还会存在黑层,这必定会导致玉米的品质下降。

二、玉米种植的病虫害防治

1.蚜虫的防治

蚜虫的繁殖速度非常的快,也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害虫,靠用刺吸收植株内的液体生存,若不及时的进行打药驱虫,会导致植株因营养不良而出现枝叶枯黄、减产、甚至死亡的情况。同时,蚜虫还是矮花叶病毒病原菌的传播载体,其排泄物会将病毒传入玉米叶片上,造成植株的生病,对植株的生长带来极大的不利。对于,蚜虫的防止,可采用天敌进行生物防止蚜虫的繁殖,这种方法不会对植株产生任何副作用,效果还是不错的。也可以使用稀释1000倍的10%的呲虫啉及蚜必杀等农药进行喷洒植株,从而有效的发挥杀灭蚜虫的作用。

2.大斑病的防治

玉米大斑病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病症,主要表现是植株底部的叶片出现大量斑点或者斑块,进而叶片开始发黄枯萎,并逐渐的蔓延最终导致整个叶片的枯死。此外,若不及时进行治疗会造成叶鞘和包叶的感染,从而对玉米籽粒的质量产生不利的影响。具体的防止措施有,在发现大斑病症状后,可将发病的叶子整个摘下,并集中进行烧毁,防止病情的扩散,也可使用多菌灵等农药进行喷射,有效控制大斑病的发生。

三、结语

玉米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自身的生产质量和品质与我国总体的粮食作物生产水平具有直接联系。为此,需要加大对玉米高产种植技术的研究力度,不断提升玉米种植技术水平。这样不仅能够提升我国粮食作物的总体产量,还可以有效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进行玉米高产种植技术研究和病虫害防治措施研究是保障玉米高产和品质的重点内容,也是发展农业经济的基础工作。

参考文献:

[1]华国庆.浅析玉米高产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家科技旬刊,2015(6).

[2]石宝忠,刘淑琴.浅析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与病虫害的综合防治[J].新农村:黑龙江,2013(4):43-43.

作者简介:蔡清华(1975-),女,汉族,安徽临泉人,安徽省临泉县农业综合服务站,农艺师,大专,一直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猜你喜欢
病虫害防治
核桃种植的病虫害防治办法
赤苍藤人工栽培技术初探
玉米栽培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