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环境下群众文化的创新发展

2018-10-16 10:51周爱云
祖国 2018年16期
关键词:新环境群众文化创新发展

周爱云

摘要:新环境下社会性质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依托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实现信息的快速传播,同时受众群体广泛,能够实现高效的信息交互与沟通。所以,新环境时代下的群众文化创新发展,也应该与时俱进地优化和完善。在此形势下,如何正确认识群众文化工作的形式,努力地从其影响中分析创新与发展直到,是今后的主要工作。

关键词:新环境 群众文化 创新发展

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随着技术的发展与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变得越来越丰富,新环境下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模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微博、微信、QQ的广泛使用也说明了新环境下新媒体扮演的重要角色。群众文化是人民群众自我娱乐、自我创造文化艺术的活动,伴随着我国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新环境下的群众文化工作也面临着传统与现代的文化对接。

一、新环境概述

新环境即当代的新媒体时代,随着信息技术、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让新媒体成为了社会文化交流沟通的主要方式。相比于传统的媒体环境,新环境的主要优势在于时间灵活与区域灵活,即信息发布不再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传播信息也不再是传媒机构的单方任务,所有人都可以参与到信息传递的过程中来。而微信、微博用户数量的提升也说明群众的文化生活已经离不开新环境与新媒体,其发展也是未来的必然趋势。群众文化也面临了新的发展局面。

二、新环境对群众文化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政府部门不断地建设群众文化机构,旨在推进社会的协调与发展,也让基层的文化工作取得了重要成就,居民的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尤其是对于群众来说,诸多的现代化活动条件与活动设施比以前有了长足的进展,例如社区阅览室、图书馆、老年人活动中心、篮球场等场所的出现,让群众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从影响上看,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全新的发展契机

新环境下,群众文化活动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新媒体技术让群众文化活动得到了延伸,实现了多样化。尤其是信息的快速传播和广泛受众,为群众实现了线上交流的空间和条件。从群众文化的本质上看,它是一种主导文化的体现,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条件。群众文化活动以其丰富的受众群体,让人们能在愉快的氛围下缓解压力,舒展身心,促进了文化建设的脚步。特别是群众文化活动所体现出的公益性,更显著地体现了其发展的规律,可以在未来成为文化建设中的关键环节。

(二)面临的冲击

虽然群众文化活动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我们仍然需要意识到新环境下群众文化受到的冲击。现代社会的信息传递通过视频、音频等方式就能实现信息的交流和互动,人们甚至在足不出户的条件下,利用一台手机就能了解天下大事,让群众能利用新技术第一时间获取想要的信息。此时,公众的注意力会转移,而在此条件下如何提升群众对文化活动的参与度,就成为了主要的挑战之一。因为新媒体满足群众个性化诉求的能力是传统群众文化不曾具备的,此时就需要重点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例如缺乏稳健的群众文化队伍也让很多优秀的文化无法实现传承与发展。

(三)自身的形式

群众文化具有显著的品牌效应与地区特征,每个地域有着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活动,无论是戏曲、音乐、摄影还是舞蹈,都是群众文化产物。但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让文化传播同样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各种新潮文化、外来流行文化的出现让传统的群众文化活动面临了形式上的问题。更多时候文化活动紧紧是在某个区域内的发展,并没有真正地融入时代之中。换言之,就是群众文化的形式创新速度无法跟上时代的发展速度,也让文化活动的开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碍。

三、新环境下如何创新发展群众文化

(一)拓展文化发展空间

群众文化不能受限于某种环境与方式,恰恰相反,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来拓展活动空间,让群众能够通过文化活动来进行交流和沟通,吸引更多的群众加入到文化建设中来。例如校园文化、商业文化、广场文化等内容都可以加入新的元素,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因此,基于群众文化的工作理念,应该从模式上进行创新,例如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渠道发布信息,提升群众文化活動在群众中的影响力与知名度,促进形式的创新。群众文化活动意味着参与群体的广泛,对于现阶段的活动开展也要考虑到其社交功能。特别是在新环境下,如何利用好信息技术,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满足其不同的文化要求,让它们从文化活动中收益,也是主要的工作方向。

(二)冲击下的特色文化发展方式

前文提到,传统的群众文化活动受到了新媒体时代的冲击,此时,如何实现自身的品牌效应,体现出文化特色,成为了重点内容。在文化活动的推广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同质化与模式化,要注重文化的社交功能,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从本质上看,就是要挖掘群众文化活动的品牌价值,让群众能够对活动具有高度辨识的能力。例如在2018年的春节期间,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厅以“唱响十九大·欢乐过大年”为主题,以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内容,在全区广泛开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生活、民俗、展览等文化活动295项,与去年相比新增24项。让广大群众在浓浓的年味中乐享丰富、精彩的文化生活[1]。可以看到,虽然群众文化活动受到了新环境的冲击,但从活动主体来看,持续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无疑是一种先进的理念,给广大群众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需求将传统文化真正地融入文化活动当中,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群众喜闻乐见的节日文化活动。因此,我们可以参考和借鉴这一模式,在文化发展方式上进行优化,结合自身优势和资源特点,打造适合于群众的优秀活动。

(三)文化活动形式的创新

在2017年中秋节前,江西省南昌县的文化馆与图书馆共同开设了群众文化活动,并且重点在形式上进行了创新。南昌县图书馆位于县城中心,不仅是借阅书籍的场所,更是积聚文化活动信息的创口。在2015年,当地开展的是舞蹈活动,2016年则开设了游泳竞赛,于是在2017年,结合南昌起义90周年的重要契机,组织了泥塑活动,让参与的孩子们用泥巴来做一个革命年代的水杯。其中有居民表示,带孩子参与这项特色活动,不仅实现了文化交流,还能了解革命历史,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通过这一实例,可以看出文化活动不仅仅是服务于城市居民的活动,更是一种文化的融合与传承[2]。群众文化活动要想实现形式创新,就要在开展过程中发挥活动的优越性,了解群众所想要开展的活动类型,改变传统形式的单一化、模式化,通过不同群体之间的文化交流来调动和促进不同文化的融合,让群众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四)群众文化活动发展的趋势

早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就明确指出,要“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3]。因此,我们不难看出文化发展对于我国发展的重要性。新环境下,群众文化的发展也有了新的内涵。从发展趋势上看,会朝着多元化、社会化的方向发展。群众文化的多元性逐渐提升,以我们常用的微信为例,它不再是年轻人交流和沟通的软件,时至今日,微信的受众群体年龄跨度大,甚至有很多老年人也参与到微信的使用过程中。同样,一些广泛流行于年轻人群体的文化活动,例如一些体育竞赛,也吸引了中老年人群参赛,既起到了强身健体的作用,还能在竞赛中广交好友,促进文化发展建设。另外,文化改革也成为了新中国发展的重要工作,信息交流的发展让文化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趋势,群众文化的社会化特征更加显著。例如群众文化活动已经不再是一项大众文化,更多地朝着产业化方向发展,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它,并参与其中。

四、结语

新环境下,群众文化活动也应该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在新环境的工作阵地上不断探索和创新,为群众文化事业作出应有的努力。所以,文化工作单位也应该主动贴近群众,了解群众的文化需求,为群众提供便捷的服务,结合新媒体的优势,加大宣传力度,发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因此,要加强专职的各级群众文化管理队伍建设,形成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群众文化建设与管理队伍,引导群众文化建设有效开展,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高燕,高昶.新媒体环境下基层群众文化网络信息平台建设[J].学理论,2015,(13):203-204.

[2]魏亚娟.论做好新时期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意义[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6,(06):72-73.

[3]杨超.新常态下职工群众文化对工会工作的意义[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5,(05):238-238.

[4]朱和敏.试论如何加快农村文化建设的步伐[J].软件:电子版,2014,(10):256-256.

(作者单位:云南省文山州文山市卧龙街道办事处)

猜你喜欢
新环境群众文化创新发展
新环境下电台编辑工作研究
创新发展背景下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对策
基于供给侧改革理念的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策略研究
我国数据新闻的传统因素及创新策略
群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
关于当前群众文化工作的冷思考
浅论基层群众文化紧跟时代步伐
文化艺术产业集群与发展思路探析
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相关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