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有增,钊剑,周全
(首都师范大学)
通过综合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整合校园信息资源,统筹业务应用系统,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泛在教、学为目标,融合提升高校教学、管理和服务的新模式,既是智慧校园的重要内涵,又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高级形态。通过建立以校园管理者、全体师生为服务主体的智慧校园,既可以优化校园的育人环境,创造平安校园、绿色校园、便捷校园,又可以为国家战略及时培养和输送智慧人才。本文以首都师范大学智慧校园建设为例,系统阐述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工作在智慧校园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设计内涵。
高校教育正在发生革命性变化,教育模式、形态、内容和学习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从世界范围来看,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改变了知识传播方式,深刻影响了教与学的方式,泛在学习已成为未来学习发展趋势。以MOOCs(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为代表的在线教育浪潮,推动了优质资源的开放共享与教育模式的变革,对传统学校教育产生了深刻影响;人才培养更加注重知识深化与知识创造,培养具有协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与创新能力的人才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从国家层面来看,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向教育强国迈进的重大战略抉择;信息化的基础性、全局性作用日益增强。从技术发展角度来看,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技术,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大学管理带来了全新的变革机遇,学习、工作与生活趋向协同化、智能化、移动化与个性化,智慧校园成为学校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首都师范大学作为教育部、北京市“省部共建大学”,是为北京市培养现代化建设所需人才的重要基地,属于典型的一校八区建设模式,统筹管理存在难度。随着数字校园建设的广泛深入,首都师范大学急需要打造智慧校园建设试点来提升学校精细管理、精准调控、精确保障的管理水平,建设一个为高校人才培养、科研教学、教育培训等事业进行有效保障的智慧化服务平台,努力形成符合国内高校“双一流”建设发展需要的示范型智慧校园。另一方面,在高校社会服务使命的驱动下,在进行智慧校园建设的同时,需依靠学校优势教育资源,引领推动智慧教育产业发展,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号召,为国家的人才培养、教育开放做出应有的贡献。
首都师范大学以智慧校园建设为契机,以智慧教育建设为重点,结合首都高校尤其首都师范大学“一校多区”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一带一路建设和智慧人才培养相结合,以良乡校区为试点,整合社会资源,建设智慧校园,发展智慧教育产业,打造北京市智慧校园、智慧教育建设试点,持续提升教育实力和人才培养新模式,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智慧校园建设体系、智慧教育服务体系和智慧人才培养体系,打造新时代“智慧校园”、“智慧教育”和“智慧人才培养”品牌。
以良乡校区为先期试点,逐步带动全校教育规划、学校管理、公共服务、安全服务、师生事务等一系列智慧校园的发展,以点带面,以滚雪球的建设模式,推进整个首都师范大学智慧校园建设。以智慧学习重点突破为引领,逐步建设智能、开放、安全、绿色、共享的智慧校园,在已有“数字校园”建设丰富实践基础上,将创新科技与前瞻性管理思维进行有机融合,为校园运作与管理带来更加智慧的解决方案与行动工具,让“智慧首师大”运作更安全、高效、便捷、绿色。
坚持五大发展理念,以人为本,以数据为重点,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 ”的学习型校区,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和教育服务融合发展,提升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形成与高校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为目标,遵循“资源共享,业务协同;重点突破,注重实效;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试点打造,创新引领”的建设原则,建设首都师范大学6A6C智慧校园(图1),即:安全安心校园、绿色美丽校园、便师惠生校园、泛在学习校园、精准和谐校园、活力创新校园;实现6A服务即:任何人(Anyone)在任何时间(A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e),用任何设备(Anydevice),可享受到任何课程(Anycourse)和任何服务(anyservice)。
首都师范大学智慧校园建设体系(图2)包含七大方面,系统阐释了首师大智慧校园“建什么、怎么建”的问题。包括:基础支撑体系、重点应用体系、建设实施体系、产业资本体系、政策标准体系、运行保障体系、评价指标体系。各体系具体规划了实施的重点和步骤,并具体围绕首师大“6A6C智慧校园”建设目标,规划实施十二项主要任务,明确重点项目,以支撑愿景目标的实现。
围绕“6A6C智慧校园”建设,首都师范大学智慧校园工作在试点探索中稳步推进,重点推进几方面实践:
1)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整合学校各类信息数据和资源设施,确立共建共享共治,避免重复建设,统筹规划推进。
2)组织机制创新优先
建立高位推进机制,实施组织流程优化和提升,促进业务流程与数据流程无缝融合。
3)一张蓝图绘到底
基于统筹的6A6C智慧校园总体规划设计,以全生命周期形式融入并完善智慧校园的生态建设。
图1 首都师范大学“6A6C”智慧校园
4)先行先建模式探索
为了解决资金瓶颈与目标反馈机制问题,通过模式创新吸引社会优质资源,先行投入成熟的产品与应用,让师生优先享受最新科技与智慧应用的成果,开展了大数据服务平台、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智慧教室及综合安全防控平台等先行先建项目(图3)。
5)PPP 模式推进
致力构建智慧校园建设共同体,整合各种资源,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符合现代大学办学规律的的新型教育服务体系;
6)初步构建智慧校园标准规范与评价体系。
首都师范大学智慧校园顶层设计将首师大教育发展从整体长远的角度考虑,系统地谋划布局首都师范大学的发展。把智慧校园当作一个生态系统来看,通过系统化的管理和完善化的智慧化实践,着重教育信息化体系的建设;注重整体模块设计,突出试点期标志性成果建设及典型智慧化应用开展,致力打造首都师范大学智慧校园建设模式,对广大高校开展智慧校园和地方政府开展智慧城市建设都具有借鉴意义。
智慧校园是“一校一策”地推进新型智慧校园建设,智慧校园工作将对这些信息化相关工作的管理和建设内容进行统筹,逐步整合到首师大智慧校园整体创建工作上来,避免重复建设、各自为政或者多头推动的局面。精简并整合管理办公室和重点部门工作的设置,尤其是智慧首师大领导小组、工作小组、校办和数字校园中心等工作和管理融为一体,统筹工作开展;建立“五个一”的组织机制对建设进行保障(注:即“一把手”工程,寻求“一笔”满足需求的建设经费,设立“一套”切实可行的政策保障体系,建立由学校多个部门参与的“一个”机构,并配套“一批”人员推进建设)。
图3 首都师范大学智慧校园先行先建项目成果示意
以智慧校园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为顶层支撑平台,统一数据标准,整合各类信息资源,建立智慧首师大数据体系为目标,为形成一体化的智慧首师支撑与应用体系奠定基础。确保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以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协同应用为主线,通过数据资源统一管理、共享交换与综合应用,形成智慧首师整体框架,为智慧首师建设提供数据资源共享化、基础平台标准化、辅助决策智能化、智慧服务享受“一站式”的核心基础支撑,带动各领域的资源共享交换、业务协同、智能化应用与便捷化智慧服务。从建设范围上,以首师大良乡校区为起点,打造安全安心、绿色美丽、泛在学习、便师惠生、精准和谐、活力创新校园,实现宜学、宜居、宜教、宜研总体目标,打造良乡高教园区和北京市智慧校园样板,为首师大和北京高校积累经验,带动北京高校智慧教育建设管理水平提升。
标准化运作,针对数据安全、网络安全、应用安全以及管理服务业务,制定标准化流程,对各业务应用实现标准化接口。对安全实施、业务流程实现计划、审核、执行等全过程的记录,在精细化操作、控制的基础上,通过信息化手段,减少业务运作失误,杜绝管理服务漏洞,实现各层级安全目标。
增强校园师生从智慧校园建设中得到的“获得感”,由使用者对智慧校园系统进行全面评价,对于能够达到建设效果,大部分师生比较满意的项目,学校可以进行推广、借鉴和复制;对于各方面均不满意的项目,则要及时做出调整。利用大数据做好系统使用的效益分析。在提高系统使用效率的基础上,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了解师生在校园学习生活中各方面的情况,对学校相关决策进行有效支持。
开展相关政策和制度研究,开展流程和组织机构优化设计,开展人才、技术、资金、运营等多方面的创新研究和实践,形成智慧校园和智慧园区的建设和运营范式。积极创新校企合作机制,充分调动首师大智慧校园建设参与企业积极性,探讨校企合作的PPP新模式,组建智慧首师大运营服务公司或联盟,挖掘学校资源市场化运维模式,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智慧首师大建设,促进首师大智慧校园建设可持续发展。
探索首都高校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框架下的新型发展模式,通过智慧校园建设促进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教学体制机制创新,营造国际化、信息化的教育环境,注重发挥首师大基础教育的辐射带动作用,提高基础教育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的水平,打造区域扩大开放新高地和对外合作新平台,努力为国家教育业对外开放积累新的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智慧校园建设表面上看是计算机、互联网等智能工具的应用;深层次看,是数据的高度共享、流程的优化重组和教育资源的重新配置;其本质是在继承和借鉴基础上的实现校园的融合创新发展;更是新形势下校园的管理模式、服务模式,师生学习生活模式的新变革。智慧校园顶层设计,引领并统筹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智慧校园建设将更好地促进高校履行五大职责,实现教育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打造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