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晓,吴成斌,任 杰,崔 帆,李艳艳
(山西杏花村汾酒厂股份有限公司,山西汾阳032205)
山西杏花村汾酒厂股份有限公司产的38%vol竹叶青酒是一款保健酒,它是在酿制过程中加入竹叶、栀子、陈皮、菊花、砂仁等12味中药材精心配制而成,具有调节肠道菌群的保健功能。
栀子作为竹叶青酒配方中的一味主要原料,在竹叶青酒的制作过程中充当着重要角色。栀子为茜草科植物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Ellis的干燥成熟果实,其性味苦,寒,归心、肺、三焦经,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之功效[1]。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栀子清热泻火的主要药效成分为栀子苷等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凉血解毒的功效成分主要是以藏红花素和藏红花酸为主的共轭多烯类化合物[2]。
《中国药典》(2015年版)收录有中药材栀子,其中规定了栀子苷含量的测定方法,但没有藏红花素的含量测定指标。本试验通过HPLC法对竹叶青酒配方栀子中藏红花素含量的测定,一方面为中药栀子的质量评价提供前期探索,另一方面为竹叶青酒的功效成分研究提供科学依据。藏红花素是一类特殊的水溶性类胡萝卜素,是栀子和藏红花的主要成分之一。因栀子中的藏红花素主要有藏红花素-I、藏红花素-Ⅱ、藏红花素-Ⅲ、藏红花素-Ⅳ,而其中主要的成分是藏红花素-I,其他3种成分含量较低,因此,从理论上来讲,以藏红花素-I为对照品测定总藏红花素含量的结果比以其他藏红花素为对照品测定的含量结果相对更准确、合理[3]。
仪器与试剂见表1。
表1 仪器与试剂
1.2.1 色谱条件(表2)
表2 色谱条件
1.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用分析天平精密称取藏红花素-I标准品10 mg,置于干燥的100 mL容量瓶中,使用体积分数为50%的甲醇溶液定容,将其充分摇匀,配制成100 mg/L的藏红花素-I标准液。用移液枪,精密吸取藏红花素-I标准液0.25 mL、1.25 mL、2.5 mL、12.5 mL、18.75 mL、25 mL,并且分别都注入到一组25 mL的干燥的容量瓶中。再用体积分数为50%的甲醇溶液定容,再次进行充分摇匀。配制得到1 mg/L、5 mg/L、10 mg/L、50 mg/L、75 mg/L、100 mg/L的藏红花素-I标准液。
1.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称取100 g栀子粉末(60目),于1000 mL旋转蒸发瓶中,加入70%vol乙醇600 mL,加热至50℃,旋转提取2 h,过滤后精密量取1 mL至25 mL的干燥的容量瓶中,以50%的甲醇溶液定容,摇匀,即得供试品溶液。
1.2.4 线性关系考察
分别精密吸取1.2.2中1 mg/L、5 mg/L、10 mg/L、50 mg/L、75 mg/L、100 mg/L藏红花素-I标准液各1 mL,在上述色谱条件下,直接注入色谱仪进行分析,以藏红花素-I色谱峰面积(Y)和溶液浓度(X)绘制标准曲线,如图1。
图1 藏红花素-I色谱峰面积与溶液浓度关系图
结果表明,藏红花素-I在1~100 mg/L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67208X+25234,R2=0.9998,说明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可以作为本实验的标准曲线。
精密吸取栀子供试品溶液,在上述色谱条件下连续进样6次,分别测定藏红花素-I的峰面积,结果RSD为0.5%。
取栀子6份各约10 g,精密称定,按“1.2.3”操作,按上述色谱条件测定各样品的峰面积,计算各对照品的质量分数,藏红花素-I的RSD为1.21%。
取栀子供试品溶液,分别以0 h、1 h、2 h、4 h、8 h、12 h在上述色谱条件下进样分析。分别计算藏红花素-I的含量,RSD为0.9%,表明供试品在12 h内稳定。
精密量取按1.2.3方法配制的含藏红花素-I的供试品溶液2 mL,6份,分别置于6个10 mL容量瓶中,然后分别加入按1.2.2方法配制的含藏红花素-I的对照品溶液0.5 mL、1.0 mL、1.5 mL,以50%的甲醇溶液定容至刻度线,在上述色谱条件下进样分析,计算回收率。藏红花素的平均回收率为97.92%,RSD为0.58%。
精密称取山栀子样品3份,分别是样品A、B、C,按照1.2.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测定其吸光度,计算含量。结果见表3。
表3 样品含量测定结果(n=3)
3.1 竹叶青酒专用栀子中藏红花素-I的平均含量为0.594%,RSD为1.63%。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精密度、稳定性、重现性和回收率都符合要求(RSD<3%)。
3.2 各版药典中都是以栀子苷含量作为栀子评价指标,没有对栀子中藏红花素含量测定提出要求,但藏红花素却是栀子药材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可以作为特征成分检验的依据,同时为中药栀子的质量评价提供前期探索。
3.3 藏红花素中藏红花素-I的含量最高。尽管藏红花素-I的含量在不同产地栀子中差异较大,但藏红花素-I占藏红花素的百分比比较稳定,大约为65%,而经计算,其他几种藏红花素的百分比也相对稳定。说明不同结构藏红花素的比例较稳定,是栀子药材化学成分的一个特征[4]。这说明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虽能够准确测定栀子中藏红花素-I的含量,却无法反映药材中含量较少的其他藏红花素类衍生物。但由于藏红花素-I占藏红花素的百分比比较稳定,因此,此测定方法可以为竹叶青酒功效成分研究提供科学依据。